陈伯钧官越当越小 官越当越小 事越做越大

2018-03-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官越当越小 事越做越大 --记船山区唐家乡东山村党支部书记蒋开伦 初夏时节,芳草萋萋,唐家三坝一派生机盎然. 村口见到蒋开伦,土灰色的上衣,

官越当越小 事越做越大 ——记船山区唐家乡东山村党支部书记蒋开伦 初夏时节,芳草萋萋,唐家三坝一派生机盎然。 村口见到蒋开伦,土灰色的上衣,沾满黄泥的皮鞋,黝黑的面容,跟普通农民没什么区别。原唐家乡党委副书记的他已经53岁,正准备回城工作时,却接到组织的通知,到东山村当支部书记。

面对家人和工作,蒋开伦毅然选择了后者,很多人因此说他傻,说他爱出风头。蒋开伦却给出了这样一个解释:“我也想回城工作,但回城我只能照顾一家人,在东山村我可以照顾上千人!

” 从市城区赶车到船山区桂花镇,再渡河步行到唐家乡东山村,要花一个小时,走十几里路。蒋开伦这一走,就是风雨无阻的两年多…… 东山村曾是一个平坝地不平,年年闹水灾,村民怨气重,赌博闹事多的贫穷村,也是干部的“头痛”村,群众的“伤心村”,全区出名的“上访村”。

从2006年10月蒋开伦下派扎根该村以来,东山村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省委书记刘奇葆曾夸奖蒋开伦“官越当越小,事越做越大”。

建群众信赖的党支部 过去的东山村由于历年洪灾,耕地连年减少,政府修坝造地后,水冲荒坝虽然变成了千亩良田,但由于分地引发大量纠纷,而原村党支部班子软弱涣散、作用发挥不力,村民为此怨气满腹,四处上访。

蒋开伦上任伊始,就把群众的诉求当作“第一信号”,深入到矛盾最多、问题最尖锐的院落做群众工作,曾遭到上百村民的围攻和谩骂。但他却让村民发泄心中的怨气,骂不还口,连续七天吃住在农户家中,逐个找对分地意见最大,多次到市、省上访的村民代表谈话,将分地方案交给村民代表决策,还把分地人口、面积和他的手机号码上墙公示,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分地。

短短半月时间,1860亩土地全部分到农户,老百姓对他口服心服。

蒋开伦吃透村情后,把强班子、带队伍作为抓难治乱的突破口,邀请区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担任支部副书记,把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选聘到村工作的大学生干部推荐培养为村主任助理,回引外出务工优秀人才一名协助村两委开展工作。

新班子迅速以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赢得了党员、群众的认同。2007年11月,村党支部以“三推两评一选”的方式换届选举,蒋开伦全票当选支部书记。 面对党员队伍先进性不强的实际,蒋开伦大力实施“三向培养”,先后在致富带头人中培养了9名党员、15名入党积极分子,在党员中培养了7名致富带头人,在党员致富带头人中重点培养了2名村后备干部。

多方筹资16万余元,新建了400余平方米的综合楼,解决了村里没有固定办公活动场所的问题。

清理公布了多年未曾公布的村级账务,建立健全了党员议事日、村民代表议事会、民主理财、党务公开等制度。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成立 “党员服务队”,为村民提供科技、信息、劳力等义务服务。

村党支部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今年有12名村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原来的集体上访领头人向本书,现在不仅积极配合村班子工作,还主动当起了村民思想工作的联络员。 抓群众最需要的发展 为带领村民增收致富,蒋开伦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多方筹资修建高标准村道公路12.

5公里,畅通了紧接成南高速公路的产业“绿色通道”;新修灌溉渠系2.3公里、蓄水池4口、沉陷井10口、提灌站3座,完善了水利配套设施,解决了制约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

思路决定出路。蒋开伦凝聚支部集体智慧,确立了“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特色产业”的思路,集中发展水果、蔬菜、养殖三大产业。经过多方奔走,他成功引进正海农业、友源生态、重庆顶生、蓉硕生态等蔬菜种植企业7家,建起大棚蔬菜基地1600余亩,带动村民发展蔬菜1000亩。

外出务工村民漆小兵看到大棚蔬菜的良好市场前景,毅然回村租地110亩,办起了诚信蔬菜种植公司。

在蒋开伦的努力推动和帮助下,村民栽植水果500亩,饲养优质颐康鸡5500只、肉牛80头、生猪2200头,涌现养殖大户35户,发展农家乐3户,初步形成了坡地果园、坝地菜园、农家乐园的“三园”农业经济模式。

产业初步建立起来了,蒋开伦并不满足,他以农业部门专家为师,大力探索“支部 协会 基地 项目 科技大户”的经济发展新机制。支部积极牵线,建立了东山村果蔬协会,发展会员1200余人,并与意大利外交部海外农业研究所和省农科院签订三方合作协议,从海外争取发展资金33.

1万元。探索创办了开创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5家公司加盟,30户农户入社,股份注册资金12.7万余元。通过土地向业主集中、向大户集中,村民获得了土地租金和就地务工双重收入,实现了土地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业主赚钱的多赢效果。

开创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的“红涪”牌蔬菜商标成为了全市农业的特色品牌,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2070元增加到2008年的5200元。

办群众最满意的事情 蒋开伦随时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为村民办实事、解难事。他“三顾茅庐”,请回了从东山村考入医学院、在唐家乡场镇开诊所的冉勇回村办卫生室,协调区卫生局建起了全乡第一个甲级卫生室,解决了村民“遇病求医隔条河,半夜病重莫奈何”的看病难问题;他发扬自己总结的“不怕磨穿鞋底,不怕说破嘴皮,不怕白眼冷遇”的“三不怕”精神,多方争取筹资150余万元新建了吴家坡、赵家坪2个集中供水站,使450余户村民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筹资98万元新建了占地4000平方米、能容纳200余学生的村级小学;综合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起了专家大院、农资超市、便民放心店、村民文明学校、农村书屋、村警务室、党员电化教育室和全区第一个村级农民工工会,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在工作重心把握上,蒋开伦坚持从满足群众需要出发,大力实施新村建设“户办工程”,着力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目前,新建、改建住户265户,打沼气218口、卫生水井95口,完善排水沟系1.3公里,村庄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初步形成了“庭院花园化、卫生清洁化,一户一品,一院一色”的新村格局。

蒋开伦创新形式,大力开展“星级”农户评选活动,两届“星级”文明户评选评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文明户200余户,被评选户数量达到35%。村支部还筹资30万元新建了1200平方米文化广场,购置电脑、电视机、服装道具、健身器材等文体设施,成立60人的秧歌队伍,每月为村民放映两场电影。

去年国庆节村支部在村文化广场举行了升国旗仪式,500多村民自发赶来参加,全村群众树立了文明质朴、乐观向上的新风尚。

长期忘我和超负荷的工作,累垮了蒋开伦的身体。2007年5月,蒋开伦被检查出患有严重糜烂性胃炎;2008年2月,又检查出肾结石。医生叫他住院治疗,他说没有时间,天天带药下村坚守岗位。今年初,上级领导有意让他回城工作,他婉言谢绝。

风里来,雨里去,蒋开伦忙碌的身影依然穿梭在东山村美丽的田野上……(记者 陈畅) 新建了400余平方米的综合楼,解决了村里没有固定办公活动场所的问题。清理公布了多年未曾公布的村级账务,建立健全了党员议事日、村民代表议事会、民主理财、党务公开等制度。

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成立 “党员服务队”,为村民提供科技、信息、劳力等义务服务。村党支部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今年有12名村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原来的集体上访领头人向本书,现在不仅积极配合村班子工作,还主动当起了村民思想工作的联络员。 抓群众最需要的发展 为带领村民增收致富,蒋开伦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多方筹资修建高标准村道公路12.

5公里,畅通了紧接成南高速公路的产业“绿色通道”;新修灌溉渠系2.3公里、蓄水池4口、沉陷井10口、提灌站3座,完善了水利配套设施,解决了制约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

思路决定出路。蒋开伦凝聚支部集体智慧,确立了“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特色产业”的思路,集中发展水果、蔬菜、养殖三大产业。经过多方奔走,他成功引进正海农业、友源生态、重庆顶生、蓉硕生态等蔬菜种植企业7家,建起大棚蔬菜基地1600余亩,带动村民发展蔬菜1000亩。

外出务工村民漆小兵看到大棚蔬菜的良好市场前景,毅然回村租地110亩,办起了诚信蔬菜种植公司。在蒋开伦的努力推动和帮助下,村民栽植水果500亩,饲养优质颐康鸡5500只、肉牛80头、生猪2200头,涌现养殖大户35户,发展农家乐3户,初步形成了坡地果园、坝地菜园、农家乐园的“三园”农业经济模式。

产业初步建立起来了,蒋开伦并不满足,他以农业部门专家为师,大力探索“支部 协会 基地 项目 科技大户”的经济发展新机制。

支部积极牵线,建立了东山村果蔬协会,发展会员1200余人,并与意大利外交部海外农业研究所和省农科院签订三方合作协议,从海外争取发展资金33.

1万元。探索创办了开创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5家公司加盟,30户农户入社,股份注册资金12.7万余元。通过土地向业主集中、向大户集中,村民获得了土地租金和就地务工双重收入,实现了土地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业主赚钱的多赢效果。

开创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的“红涪”牌蔬菜商标成为了全市农业的特色品牌,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2070元增加到2008年的5200元。 办群众最满意的事情 蒋开伦随时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为村民办实事、解难事。

他“三顾茅庐”,请回了从东山村考入医学院、在唐家乡场镇开诊所的冉勇回村办卫生室,协调区卫生局建起了全乡第一个甲级卫生室,解决了村民“遇病求医隔条河,半夜病重莫奈何”的看病难问题;他发扬自己总结的“不怕磨穿鞋底,不怕说破嘴皮,不怕白眼冷遇”的“三不怕”精神,多方争取筹资150余万元新建了吴家坡、赵家坪2个集中供水站,使450余户村民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筹资98万元新建了占地4000平方米、能容纳200余学生的村级小学;综合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起了专家大院、农资超市、便民放心店、村民文明学校、农村书屋、村警务室、党员电化教育室和全区第一个村级农民工工会,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在工作重心把握上,蒋开伦坚持从满足群众需要出发,大力实施新村建设“户办工程”,着力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目前,新建、改建住户265户,打沼气218口、卫生水井95口,完善排水沟系1.

3公里,村庄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初步形成了“庭院花园化、卫生清洁化,一户一品,一院一色”的新村格局。蒋开伦创新形式,大力开展“星级”农户评选活动,两届“星级”文明户评选评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文明户200余户,被评选户数量达到35%。

村支部还筹资30万元新建了1200平方米文化广场,购置电脑、电视机、服装道具、健身器材等文体设施,成立60人的秧歌队伍,每月为村民放映两场电影。

去年国庆节村支部在村文化广场举行了升国旗仪式,500多村民自发赶来参加,全村群众树立了文明质朴、乐观向上的新风尚。 长期忘我和超负荷的工作,累垮了蒋开伦的身体。

2007年5月,蒋开伦被检查出患有严重糜烂性胃炎;2008年2月,又检查出肾结石。医生叫他住院治疗,他说没有时间,天天带药下村坚守岗位。今年初,上级领导有意让他回城工作,他婉言谢绝。风里来,雨里去,蒋开伦忙碌的身影依然穿梭在东山村美丽的田野上……(记者 陈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