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张正义 维权难如蚍蜉撼树?看北京的哥如何伸张正义

2018-03-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9日晚,记者穿过弯弯曲曲的胡同,在北京朝阳门附近的一个四合院里找到了采访对象周师傅(化名).虽然已是晚上九点,几个出租车公司的工友仍围着周师傅问维权方面的问题.有问如何处理劳动合同的,也有问消费维权的,还有一位因为借据被钻了空子急得不行.周师傅一一耐心解答,送几个工友出门时,周师傅还不忘嘱咐其中的一位:"你不用急,下次收账的时候我陪你一起去.""你看,光是欠条.收条.借条里就有好多学问.要是不懂法,真的容易吃亏!"送走了前来咨询的工友,周师傅在记者面前坐下.作为北京

9日晚,记者穿过弯弯曲曲的胡同,在北京朝阳门附近的一个四合院里找到了采访对象周师傅(化名)。

虽然已是晚上九点,几个出租车公司的工友仍围着周师傅问维权方面的问题。有问如何处理劳动合同的,也有问消费维权的,还有一位因为借据被钻了空子急得不行。周师傅一一耐心解答,送几个工友出门时,周师傅还不忘嘱咐其中的一位:“你不用急,下次收账的时候我陪你一起去。”

“你看,光是欠条、收条、借条里就有好多学问。要是不懂法,真的容易吃亏!”送走了前来咨询的工友,周师傅在记者面前坐下。作为北京出租车司机里的“维权大拿”,周师傅下班后往往比上班时更忙。每周,来找他咨询维权问题的工友络绎不绝。更多时候,除了提供免费的咨询,周师傅还会陪着上门求助的工友一起处理维权事务。

周师傅并非法律专业的科班出身,也未曾系统学习过相关专业知识。之所以会成为“维权专家”,还是源于自己一次吃了“法盲亏”的经历。

五年前,周师傅还在中国铁建做卡车运输工作。一次出货途中,周师傅发生了车祸,左腿受了伤。出工途中发生意外,周师傅向公司争取医疗待遇却被驳回。无奈之下,他决定跟公司打官司,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导致事故中一些关键证据收集不足,当时法官更偏向公司胜诉。

“当时眼看我官司就要打输了,身边很多人劝我,说这叫‘胳膊拧不过大腿’,让我别折腾了。但这是折腾吗?这是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啊。”周师傅十分不赞同“胳膊拧不过大腿”的说法。为了维权,他自己查找资料、向懂法的亲戚朋友打听来学习相关的法律条文,还下载法律法规的音频,有空就听。在后续的医疗过程中,周师傅通过努力争取到了应得的权益。从此,周师傅对“维权”也上瘾了。

“都说我们开车的是‘大老粗’,确实,有很多司机朋友就是因为缺乏法律知识,连自己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不了。因为我自己吃过这样的亏,所以我现在特别愿意用自己学到的法律知识去帮助车队里的司机们。”现在,车队的同事遇到维权问题都会向周师傅咨询,这也让他觉得维权是件越来越重要的事。为了更好地帮助身边的人维权,周师傅一直在学习和积累法律知识。在采访过程中,周师傅还跟记者分享了他特殊的学习技巧——听新闻学维权。

周师傅说,因为自己没有系统学过法律,直接去翻大部头的专业书籍学习效果并不好。不过,平常爱用手机新闻客户端的周师傅发现,许多维权类新闻里既有生动的案例又有专业的法律分析,很适合作为学习材料。“去年,我们车队有个司机因为没有服从车组临时调动的行车路线,被公司以严重违反中心规章制度为由解除了劳动合同。司机被突然解雇,觉得不服所以来找了我……我手机里收藏过类似的维权新闻,所以我就找出来,依据里头提到的相关法律条例帮他准备了材料、申请了劳动仲裁。最后,公司赔偿了两万多块补偿金。”说着,周师傅还向记者展示了他手机里收藏的维权新闻。

采访接近尾声,周师傅赶着出门上晚班。坐在他熟悉的出租车驾驶座上,周师傅掏出手机打开百度新闻客户端,“听”起了新闻。“现在年纪大了,手机上的字要拿很远才看得清。不过现在都很高科技了,新闻可以直接听。我一个人出车的时候,听听新闻既能打发时间,也能继续学习。”

“维权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我不懂你说的什么撼树,老百姓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去学习、去努力,那就是好样儿的。还有自己吃过这样的亏,能帮别人就尽量帮,我认这些道理。”

采访结束,周师傅一边听着维权新闻,一边驶入了北京的深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