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集邮的发展和未来》论文发表

2017-06-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伴随人类航天活动的开展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航天集邮从上世纪50年代末起,发展至今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二十世纪50年代末至1986年底中国航天集邮起步初期.在这期间,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的航天邮集产生和航天集邮展览活动的举办,也没有航天集邮组织的建立,仅有个人层面的航天邮票的收藏和欣赏.此时中国的航天集邮活动基本上以收集外国航天题材邮票为主,仅少数人收集有一点航天邮票首日封.实寄封和邮资封片等邮品和个人之间的国际交流交换.同时,早期中国的航天活动处于高度

伴随人类航天活动的开展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航天集邮从上世纪50年代末起,发展至今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二十世纪50年代末至1986年底中国航天集邮起步初期。

在这期间,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的航天邮集产生和航天集邮展览活动的举办,也没有航天集邮组织的建立,仅有个人层面的航天邮票的收藏和欣赏。此时中国的航天集邮活动基本上以收集外国航天题材邮票为主,仅少数人收集有一点航天邮票首日封、实寄封和邮资封片等邮品和个人之间的国际交流交换。同时,早期中国的航天活动处于高度保密状态,不允许、也从未制发过中国航天事件的纪念邮品;******,使中国原来仅有的一点航天集邮活动也基本处于停顿状态。此阶段的中国航天集邮基本处于相对分散的初级水平,此时的中国集邮界对什么是航天集邮以及它的适用素材并不十分了解,许多认识十分模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恢复集邮活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的航天集邮素材开始出现,中国航天集邮者逐渐开始重视对航天题材的专题封片简等素材的收集。1982年1月30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1983年在北京举办了第1届全国邮展,但还没有一部与航天有关的邮集参加展出。

同在这个阶段,航天集邮活动在国际上已经开展了二十多年,欧美等国产生了丰富的航天邮品,陆续产生了一批成熟有代表性的航天邮集;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国际集邮界的航天集邮家们归纳总结出一套比较完善可行的航天集邮组集方法和评审规则。1985年,国际集邮联合会(简称FIP)在意大利罗马代表大会上首次通过了航天集邮专用评审规则和指导要点并颁布实施,航天集邮成为FIP竞赛级展览的一个正式类别,FIP成立了航天集邮工作小组(当时归属航空集邮委员会),为推动世界航天集邮活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阶段,1986年初至1999年末中国航天集邮快速发展时期。

1986年2月1日,国家邮电部发行了T108《航天》特种邮票一套六枚,第一次在中国邮票上系统而具象地反映中国航天成就。西昌市邮政部门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配合中国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的发射,首次公开制发了首日纪念封和卫星发射纪念封,这是公认的中国航天邮品发端。从此,中国邮政系统和航天部门陆续公开发行航天纪念封片,记录中国航天活动,同时也补发了部分追述早期中国航天历史事件的纪念封片。航天集邮活动也陆续在中国各地活跃开展起来,主要收集对象逐渐由国外邮品转向中国航天邮品。

北京1989第3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首次展出了10部中外航天题材的航天专题邮集,尽管多数展品获奖成绩平平,但中国航天集邮毕竟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展会期间,国内部分航天集邮者开始酝酿筹措成立专门的民间航天集邮组织。

1991年9月20日,在航天部和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的领导和关怀下,中国第一个航天集邮组织中国航天集邮协会正式成立。

1992年,中国航天集邮协会和中国宇航学会配合联合国国际空间年纪念活动的开展,在北京革命军事博物馆成功举办了'92国际空间年航天专题集邮展览。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举办竞赛性航天专项集邮展览。

1992年12月1日,中国第一个航天集邮爱好者的民间组织——航天邮友联谊会在北京建立,并创办了会刊《航天邮友》(2006年改刊为《航天集邮》)。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成立较早的民间集邮组织之一。

同时,中国航天集邮界开展了“什么是航天集邮”等有益的学术研讨和组集实践,FIP的有关评审规则开始为中国航天集邮者所了解和接受,中国航天集邮活动踏上了健康发展之路,呈现出活跃发展的局面。

北京1993第5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在北京举行,首次在竞赛级展品中设立了航天集邮类别,3部航天集邮类展品首次参展并取得较好成绩,对中国航天集邮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国际集邮联合会航天集邮评审专用规则和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制定的航天集邮评审专用规则在中国得到一次有益的实践和贯彻。在这期间,中国的航天集邮活动无论是航天集邮理论的宣传、学术研究的开展、航天邮品的制作与收集,还是航天邮集的编组与参展,都得到了稳步发展。国际通行的航天集邮理念、评审规则和组集方法逐渐为中国航天集邮者所了解与接受,贯彻到自己日常的收藏活动中。以中国航天为题材的集邮作品开始成为国内主流展品。

在各级集邮组织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国的航天邮集开始走出国门,接受国际集邮界的检验。1996年和1999年,中国首次主办国际邮展和世界邮展,中国的航天集邮展品与国外的航天集邮展品第一次在家门口同台竞争,众多中国集邮者亲眼目睹了多部国外高端航天集邮展品的风采,拓宽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第三阶段,从2000年起至今中国航天集邮逐步走向成熟。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大踏步发展和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为中国航天集邮以及世界航天集邮开辟了新的领域,提供了新的题材和发展机遇。中国航天集邮总体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和提高,中国航天集邮的重要性和地位得到国际集邮界进一步的认知与提升,中国航天集邮逐步走向成熟。中国题材的航天集邮作品成为大多数中国航天集邮者的首选,依然占踞主流地位;而国际性题材航天集邮展品在中国亦成为高端作品的重要内容或补充,初步具备国际竞争力。

在这个阶段,中国航天集邮类展品已发展成为国内各级邮展上一个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展览类别,与众多的其他航天题材集邮展品一起频频亮相;日益成为集邮者关注的亮点和频获高奖的集邮领域;航天集邮者群体日益巩固,活动稳步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邮集作者队伍和理论队伍。

在这期间,多部航天邮集走出国门,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和国际邮展,参展水平不断提高,逐渐接近和达到国际水准。在洛阳举办的2009中国世界邮展上,3部中国航天集邮展品取得较好成绩,国外高水平的航天邮集也为中国航天集邮者提供了更加直接的学习机会,对中国航天集邮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和借鉴作用;林大安先生的航天邮集《从空间探测初期到中国太空邮件》在经历三次世界邮展荣获镀金奖基础上,在2011印度世界邮展上首次获得大镀金奖,中国航天集邮迈上了新的台阶,前景看好。

1990年以来,我国先后有28部/次航天题材邮集(不含文献类展品)参加了FIP世界邮展和FIAP国际邮展,获奖成绩整体处于世界中等水平(即在银奖至大镀金奖之间),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见附录)。

在学术领域,中国航天集邮的学术研究逐渐与国际接轨,无论是关于航天集邮发展趋势的宏观研究还是航天邮品的微观研究,水平都有所提高,更加贴近中国具体国情和客观实际,直接推动着中国航天集邮的健康发展。中国航天集邮家积极关注和参与FIP新版航天集邮评审规则的修订工作,就有关中国航天集邮的条款向国际集邮联合会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性意见,所提供的有关中国航天集邮断代和处理的建议条款被国际航天集邮界采纳,并于2007年颁布执行,为世界航天集邮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11年3月,中国航天集邮协会首次邀请FIP航天集邮委员会***、俄罗斯航天集邮家伊格尔.罗金来华进行航天集邮学术交流讲座,促进了中外航天集邮的交流和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