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介绍 这里有历史上的拉斐尔前派介绍

2017-07-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观看完BBC剧<情迷色画>第一季后,我不禁对拉斐尔前派的作品产生浓厚兴趣.这部关于艺术青年的事业与感情的复古时装剧极具观赏性,确实赏心悦目.但饰演罗塞蒂的帅哥的气质过于狂野没有画家本人高雅,裘德·洛在<心太羁>中饰演的波西也是过于野性不如真人柔美,现代和古典的审美还是有时间的差距的.看到波西真人的照片才懂得王尔德的身败名裂是命中注定的情劫,其实是波西成就了艺术大师的唯美人生.剧中除了罗塞蒂和伊丽莎白·西德尔的恋爱还算感人外,讨厌他为人的自私.计算,对世故的亨特也毫无好感.我最喜欢纯

观看完BBC剧《情迷色画》第一季后,我不禁对拉斐尔前派的作品产生浓厚兴趣。这部关于艺术青年的事业与感情的复古时装剧极具观赏性,确实赏心悦目。但饰演罗塞蒂的帅哥的气质过于狂野没有画家本人高雅,裘德·洛在《心太羁》中饰演的波西也是过于野性不如真人柔美,现代和古典的审美还是有时间的差距的。

看到波西真人的照片才懂得王尔德的身败名裂是命中注定的情劫,其实是波西成就了艺术大师的唯美人生。剧中除了罗塞蒂和伊丽莎白·西德尔的恋爱还算感人外,讨厌他为人的自私、计算,对世故的亨特也毫无好感。

我最喜欢纯真的米莱斯,尤其是那个男演员略带羞涩的眼神太干净了。米莱斯本人的画风也很纯净、雅致,喜欢他肖像画里的女人和女孩。但拉斐尔前派画家中,我最迷恋渥特豪斯凄美的风格。

在他们的时代因前卫而遭致非议,但现在欣赏拉斐尔前派画家的作品,我却为那种早已失落的沉静、雅致而感怀。 拉斐尔前派是1848年在英国兴起的美术改革运动,最初是由3名年轻的英国画家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但丁·加百利·罗塞蒂、威廉·霍尔曼·亨特所发起组成。

这个画派约持续三四年的时间,1854年后他们便分道扬镳了。拉斐尔前派向往文艺复兴初期作品的感情真挚、形象质朴的艺术风格,追求画出大量细节、并运用强烈色彩的画风。

拉斐尔前派反对院派的陈规,注重对画中人物心理情绪的表达,较多作品呈现忧伤的情调。拉斐尔前派主要专注于将事物描绘的如同摄影般逼真,他们的作品曾被许多批评家贬低。

但自从1970年以来,拉斐尔前派的作品又逐渐受到重视了。 对爱情与人生诗歌般的抒情: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 (1829-1896) 米莱斯是拉斐尔前派的三个创始人中年龄最小、才华最高的一位,他11岁入皇家美术学院,19岁获得学院金质奖章而留学意大利,23岁以《奥菲莉亚》一举成名。

米莱斯以技法精致、色彩鲜亮、情调浪漫为特点,他的绘画题材广泛,尤以描绘浪漫历史场景和孩童为主题的作品居多,还为维多利亚王朝许多显贵画过肖像。

米莱斯初期的画风是基于拉斐尔前派的理念,以忠实的自然描写为基础,后期的佳作大部分为肖像画。 1896年,米莱斯被任命为皇家美术学院院长,但几个月后便与世长辞。艺高德馨的米莱斯婚姻美满幸福,共有八个孩子。

因其妻埃菲与前夫的离婚导致诸多非议,直到米莱斯临死前,维多利亚女王才正式承认了埃菲的身份。 忧郁而伤感的绘画气氛:但丁·加百利·罗塞蒂 (1828-1882) 画家兼诗人的罗塞蒂是十九世纪最有个性的画家,他是拉斐尔前派艺术向后来唯美倾向转变的领导人物,是欧洲象征主义的先驱。

但由于年轻时偷懒,他并没有把绘画技术完全学好。罗塞蒂讨厌风景画,他不着力细节的描绘,却注重表现女性修长圆蕴的颈项美。

罗塞蒂笔下深陷情困的女人的面容都酷似珍妮和西德尔,被称为“千人一面”的现代型美女。罗塞蒂一生中主要的情史是和艺术模特伊丽莎白·西德尔、珍妮·莫里斯的三角恋,珍妮最后嫁给了他的追随者威廉·莫里斯,罗塞蒂也和西德尔结婚了。

西德尔在婚后两年因生下一名死婴而服鸦片自杀,悲痛欲绝的罗塞蒂在她的墓地前埋葬了大量未发行的诗稿。后来被朋友们说服,他将当年埋在亡妻坟里的诗稿掘出,在1871年发表。

罗塞蒂生命中最后几年被毒品上瘾所害,身体日渐虚弱。 诠释有血有肉的女性美:渥特豪斯(1849—1917) 渥特豪斯爱好历史文学、神话传说,他一生中画过无数现实与故事中的人物,但最爱仍是代表着青春美丽的鲜花与女人。渥特豪斯如梦似幻的唯美画作对拉斐尔前派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璨璨光辉的画技也使他载誉英伦画坛。有评论家称他为拉斐尔前派的殿军人物,也有艺术史家认为他是英国的新古典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