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丹青的简历 旅日学者毛丹青:了解日本是为了丰富我们的智慧

2017-08-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旅日学者毛丹青:了解日本是为了丰富我们的智慧中日,文化,交流天健原创天健网报道(记者 李艳君)作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的活动之一,毛丹青应日本政府外务省以及驻华大使馆的邀请,专程来到大连,同时还去了北京,洛阳,郑州和上海等地做了为期10天的巡讲.他自称--是把自己25年旅居日本的体验融入到中国与日本的"宏观叙事"中,尽量呈现一个"零距离"的异域文化,进而展示中日文化之间的渊源和传承脉络.于是,按照约定时间,记者见到了毛丹青的时候,他已经在酒店大厅等候,果然遵守

旅日学者毛丹青:了解日本是为了丰富我们的智慧

中日,文化,交流

天健原创

天健网报道(记者 李艳君)作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的活动之一,毛丹青应日本政府外务省以及驻华大使馆的邀请,专程来到大连,同时还去了北京,洛阳,郑州和上海等地做了为期10天的巡讲。他自称——是把自己25年旅居日本的体验融入到中国与日本的“宏观叙事”中,尽量呈现一个“零距离”的异域文化,进而展示中日文化之间的渊源和传承脉络。

于是,按照约定时间,记者见到了毛丹青的时候,他已经在酒店大厅等候,果然遵守时间。

毛丹青自1999年开始从事双语写作,以中文形式介绍日本以及日本文化,主要著作是《日本虫眼纪行》、《狂走日本》。对于这几年来,介绍日本的书籍和相关日本的书籍,如潮水一般堆满书店书架的状况,毛丹青认为——至今为止,中国尚未出现像美国人写的《日本人》《菊与刀》或者象荷兰人写的《日本权力结构之谜》那样,成为影响所在政府对日战略的资深文件。

他认为,在中日关系上,往往以桥梁来形容,这是一个友好的称呼,但也恰恰说明,双方是缺少来往的两岸,希望用“一座桥梁”打开交通的渠道。

所以,日本与中国的相互了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能持平。他固执地认为,了解日本是为了丰富我们的智慧,毛丹青自去年开始,出版了《知日》杂志,目前,已经出版了四期。

打开《知日》,映入眼帘的是别样的设计。主色彩为红色,那不是日本的色彩,而是中国的色彩,寓意那是中国了解日本的一扇门?创刊号做了在中国极有人气的日本画家奈良美智的专题。之后,分别是制服、美术馆、书,皆以日本文化为线索,作为主笔的毛丹青,自称——文化是他的一贯依赖。

毛丹青毫不掩饰地表示,他做《知日》很大程度是为了经济利益,目前已经拥有6万名固定读者,也拥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他对国内读者群拥有很大的信心,也对年轻的中国青年,给予很大厚望,他认为,年轻一代的崛起,将会改变中日关系。

毛丹青匆匆辞别了大连,就前往了上海,辗转他的文化之旅。做为旅日学者,无疑他先走了一步,领先占领了介绍日本文化的广大中国市场,做过商人的毛丹青,没有成功,作为学者,他成功了,他说,他抓住了机遇,或者,是扑朔迷离的中日关系,将机会给了有所准备的毛丹青吧。

毛丹青:旅日华人作家。1962年北京出生,1985年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87年移居日本,曾获日本第28届篮海文学奖,其日语作品被多次用于日本大学高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