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思玲图片 摆脱“小杜丽” 做回易思玲 曾经险些放弃射击(组图)

2018-03-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易思玲走出赛场后受到媒体的围追堵截.晶报伦敦专电 特派记者 钱擎没人愿意一直活在别人的阴影中,更没人愿意一辈子做别人的替身.昨天,对于23岁的易思玲来说绝对值得纪念.这一天,她夺得了伦敦奥运会的首枚金牌,这不仅仅是一种至高的荣誉,更是一种彻底的自我解脱.从此,她可以摆脱自己并不喜欢的"小杜丽"的绰号,做真正的自己,做真正的易思玲.险些放弃射击出生于1989年的易思玲原名易夏红,因为出生的时候正值立夏,易思玲是她自己后来改的名字.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如今的奥运冠军,当初却险些因为家境问题而

易思玲走出赛场后受到媒体的围追堵截。晶报伦敦专电 特派记者 钱擎

没人愿意一直活在别人的阴影中,更没人愿意一辈子做别人的替身。昨天,对于23岁的易思玲来说绝对值得纪念。这一天,她夺得了伦敦奥运会的首枚金牌,这不仅仅是一种至高的荣誉,更是一种彻底的自我解脱。从此,她可以摆脱自己并不喜欢的“小杜丽”的绰号,做真正的自己,做真正的易思玲。

险些放弃射击

出生于1989年的易思玲原名易夏红,因为出生的时候正值立夏,易思玲是她自己后来改的名字。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如今的奥运冠军,当初却险些因为家境问题而放弃射击。

易思玲的父母都是下岗工人,开小饭馆维生。小思玲早前一直喜欢舞蹈,直到小学六年级,郴州体校射击教练龙寿柏到桂阳选材,发现了稳定机能超强的易思玲,并说服易泽军夫妇把女儿改送体校。正因为这个改变易思玲未来人生走向的决定,才有了现在新鲜出炉的奥运冠军。

很快,易思玲就展现了在射击方面的过人天赋,多次在省级比赛中进入前3。

但是,到省体校后花费猛增,一套射击服就要四五千元,加上食宿费、训练费、买子弹的费用等,对于开小饭馆的易泽军夫妇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家里一次拿了3万元钱给思玲,可过了几个月就没了。2006年,考虑到家里的经济压力,易思玲准备放弃射击出来打工。

“射击是个贵族项目,当初开始训练的时候,装备、训练服,甚至子弹都得自己买,压力太大。”她说。那段时间,是易思玲生命中最为幽暗的时光。走投无路之际,幸运女神向她伸出了橄榄枝就在这一年,广东省珠海射击队派专人登门求贤,力邀易思玲去广东发展,并承诺所有费用均无需家人负担。

对方的诚意最终打动了易泽军一家人,就这样,易思玲被广东省珠海射击队“挖”走。2008年底,她又进入国家队,并在当年夺得全国锦标赛冠军。

此后三年,易思玲四处征战,几乎夺下了奥运会之外的所有冠军。2009年,易思玲以黑马姿态在全运会上击败杜丽获得女子10米气步枪冠军;2010年慕尼黑世锦赛上又一举夺冠,并刷新世界纪录,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2010年亚运会,在家门口广州作战的易思玲在一小时内连夺女子10米气步枪个人和团体两枚金牌。

活泼外向的枪手

由于射击的特殊性,教练选材时经常会选一些性格沉稳的队员,但是,易思玲却爱笑、爱动、爱美、爱说话、好交朋友,这和射击项目似乎有不小的冲突。

“是啊,我的性格从小就是这样的,很活泼,很外向。”易思玲说。只有上了赛场,易思玲才会表现出极致的冷静与专注,显出大将风度。“射击这个项目最锻炼人的就是瞬间的转化能力,所以对自己情绪的把控能力必须很强。我一上场,就会告诉自己要静下来沉下来,有时候会想象一下平静的海边湖面,就很快进入到那种平和的状态当中了。”易思玲还特意强调,“我训练比赛时,真的很乖很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