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寿山之子 赵寿山、冯钦哉将军之孙 赴乏驴岭—娘子关感恩行

2017-08-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4月26日,寄宁弟(冯钦哉之孙)来电话,问我五一节有何安排,并建议可否利用全国高速公路三天免费之机,共赴河北乏驴岭和山西娘子关去寻找先辈们的抗战踪迹.我听后深为感动,寄宁几年来开着自己的菲亚特小车,耗着自己的汽油,不断为宣传抗战精神往返奔波,无怨无悔.人家过节都是游山逛水,尽情享受,他却仍然选择了祭奠先烈之路,我和老伴曾立荣除过支持之外别无选择.为了途中行驶安全,寄宁特意将四个轮胎全部换成新的,我又邀上好友闫钟伟,途中和寄宁轮换驾驶,确保万无一失.五月一日凌晨3时西安下起了小雨,好像又在考验我们

4月26日,寄宁弟(冯钦哉之孙)来电话,问我五一节有何安排,并建议可否利用全国高速公路三天免费之机,共赴河北乏驴岭和山西娘子关去寻找先辈们的抗战踪迹。我听后深为感动,寄宁几年来开着自己的菲亚特小车,耗着自己的汽油,不断为宣传抗战精神往返奔波,无怨无悔。

人家过节都是游山逛水,尽情享受,他却仍然选择了祭奠先烈之路,我和老伴曾立荣除过支持之外别无选择。为了途中行驶安全,寄宁特意将四个轮胎全部换成新的,我又邀上好友闫钟伟,途中和寄宁轮换驾驶,确保万无一失。

五月一日凌晨3时西安下起了小雨,好像又在考验我们的意志(这几年每次赴山西、河北、河南祭奠抗战英烈时,老天总是这样安排,但只要出了西安后便晴空万里)。我们决心已下,就没有回头之路。凌晨5时我们四人带上祭品,准时出发。莫道君行早,路上的车很少,半个多小时便顺利驶入西禹高速。

天黑雨大,车速不能过快。车窗外一片雾气,让人很感压抑。路上的车辆不多,但不时有大货车通过,溅起的水气更加重了窗外的模糊感。我们通过了禹门口黄河大桥驶入山西后,雨似乎也小了,有时甚至还由放晴的苗头。上午11时到达灵石服务区后加油、吃饭,稍事休息。到太原后我们没有停留,沿绕城高速直奔阳泉方向急驶。途中不断接到石家庄市、井陉县、乏驴岭村朋友们的电话,他们都在关心着我们的行程。

原计划当天由石太高速的娘子关、井陉出口下高速,走国道、省道直接赴乏驴岭,晚上到石家庄休息。不料风云突变,老天又乌云密布,暴雨倾盆,低洼道路立马变成汪洋一片。我们因为人生地不熟,不敢贸然下高速。就在这时,远在太原以北(原平市)的某驻军胡华月政委打来电话说,他已委托石家庄驻军朋友,为我们准备好了食宿,还要在高速出口为我们带路。

朋友们的热情让我们感动不已,但时间已经耽误不少,石家庄来回一趟又是七、八十公里,大雨中行驶还有很多不可预知的情况,咋办?正在犹豫不决时,井陉县民政局许彦明局长也打来电话,建议我们晚上就歇在井陉县城宾馆,这样比较安全,第二天活动时间也有保证。

我们采纳了许局长的建议,立即打电话感谢胡政委和石家庄的朋友。来日方长,我们还会见面的。

在开往井陉县的路上,我不由即景生情。1937年10月10日,我的祖父赵寿山将军,先带两营官兵冒着大雨由石家庄急行军,向井陉、娘子关阵地转进,敌紧尾随。为躲开敌机轰炸,十七师官兵只能采取夜行军。天雨连绵,道路泥泞,行军艰难。但一切困苦都被他们踩在脚下,11日午后终于到达井陉南站阵地布防。我们今天坐着小汽车,行驶在平坦、和平的高速路上,比起先辈当年“于国于民敢问心”的献身精神,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井陉宾馆院中已成小河,雨还在往下倒。尽管是五一放假期间,井陉县政府和县民政局的小张、小梁同志,仍然代表有关领导前来看望我们,并邀请一起吃饭。我们推辞再三,只能恭敬不如从命。但绝不点菜,只品尝了几个井陉小吃。

饭后小张、小梁给我提供了井陉县主要领导名单,便于我在所赠的《赵寿山》和《于国于民敢问心》两本书中签名。我同时委托井陉县政府办公室,将《赵寿山》一书分赠给河北省图书馆、石家庄图书馆和井陉县图书馆收藏。

第二天天气终于放晴,万里无云。我们的心情也随即豁然开朗,老天不负有心人啊!在宾馆吃早点时,偶遇井陉县原档案局陈生明局长。他先前看过我写的《于国于民敢问心》一书,但一直未曾谋面。这次两人见面真是缘分,我们兴奋交谈着。饭后陈局长又邀石家庄市作协副主席、作家刘千生和我见面认识,双方互赠作品。

就在我们即将赴乏驴岭时,忽然接到许彦明局长电话,告知井陉县政协主席王新民要来。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就在宾馆大堂等候。王主席对宣传抗战精神一直很重视,他希望我们今后常来井陉周边看看。这里不但有很多古迹保存完好,更有抗战期间遗留下来的抗战遗址,能教育后辈人勿忘国耻。会见后王主席和所有人员合影留念,并承诺今后再相聚时,他要亲自陪伴大家参观。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恪尽职守的政协一把手,向他学习、致敬!

告别了井陉县城,我们在阳光沐浴下驶上了315国(省)道,这里盛产无烟煤,载重汽车一辆接着一辆,致使道路损坏严重,有些地方小汽车必须绕道才能通过。公路在山中围绕,我们边开边问,这里的路人没有不知道乏驴岭村的。这时我透过车窗看到左边山顶上有一座石亭,直觉让我感到那就是井陉县人民政府为十七师抗战英烈新建的纪念碑亭,那么挺拔显眼,像一个卫兵注视着山下,乏驴岭村马上就要到了。

一两分钟后,我们看到了乏驴岭村口独有的铁桥和张果老倒骑驴塑像。传说中张果老与柴荣驴驮日月,车载太行、王屋、中条、吕梁四座名山前往忻州,到此驴乏车覆,乏驴岭由此得名。乏驴岭地处冀晋咽喉,山势峻险,易守难攻,历为兵家必争之地,历经战乱无数。这座铁桥原是正太铁路桥,已有一百余年历史,至今保存完好,也是进入乏驴岭村的必经之路。我们来时,铁桥周围已经停了很多小汽车,都是来乏驴岭旅游参观的游客们。

乏驴岭村陈玉良书记和《井陉战场纪实》的主要作者许永峰以及九旬老人陈拉锁等人早就等在村会议室,老朋友见面分外高兴,倍感亲切。许永峰特地告诉我们一个极富戏剧性的消息:为纪念全民族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石家庄电视台当天上午不约而同也要来乏驴岭拍摄外景。

他们原准备五一节后赴西安家中采访我,不成想今天却相逢在乏驴岭,天下真有如此的巧事?摄制组的小伙子们调侃说林川导演能掐会算,林导演却说宣传抗战精神是天意,人在做天在看。

我们来到半山腰的十七师抗日英烈墓园,摄制组的工作人员扛着摄像器材紧随其后。烈日当空,曾立荣将专门从西安带来的祭品摆在纪念碑前,我将西凤酒环绕纪念碑一周,洒在英烈们长眠的土地上。乏驴岭九十二岁高龄的陈拉锁老人亲手点燃香火,现场所有人三鞠躬,哽咽出声。

随后在石家庄电视台一个多小时的现场采访过程中,我尽管力不从心,两条病腿一直在瑟瑟发抖,但当看到摄制组的小伙子们顶着烈日,扛着器材,对工作一丝不苟,很受感动,一定要配合他们完成采访任务。

我们一起继续登山,大家劝我太累不要上了。我却以为千里迢迢而来,岂有不到顶峰十七师抗战英烈纪念碑前的道理?就是爬也要爬上去,绝对不能留下遗憾。这次虽然走的是新开的一条山路(上次来时根本就没有路),仍然是坡陡路艰,必须要躲着走才能不被布满山路的大小石头绊倒。

乏驴岭是座石山,当年十七师官兵在子弹打完后,他们就是凭着这些大小石头块和敌人浴血相拼的,惊天地泣鬼神!睹物思人,乏驴岭的石头也是中华民族的功臣,我要向这些不屈的乏驴岭石头致敬!

登上山顶后,我在山下看到的井陉县人民政府为十七师新立的纪念碑和纪念亭就巍然屹立在这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护林员手指着远方一个可以隐约看到小房子的山头说,那就是让我们经常魂牵梦萦、朝思梦想的雪花山。我和冯寄宁遥指着雪花山,思绪万千。

当年那里敌我双方争夺激烈,血流成河,赵寿山将军的裤腿和双脚都被染红。战后赵寿山将军特地成立了一个剧团,并为其取名“血(雪)花剧团”,意思就是:“血(雪)花命剧团,想起娘子关,抗日怕流血,何必出潼关”。如果要登雪花山,就要再返回天长镇,然而时间又实在来不及了,只能等下次再说吧。虽然说留下了一点遗憾,但我们相信一定会再来的。

下山后我们又参观了乏驴岭抗战纪念馆,那里有图片,有实物,现在又被列为国防教育基地。凭一村之力,能办成这样的纪念馆,实属不易。我向乏驴岭村赠送了2014年12月15日由中共陕西省委出版的《赵寿山》一书,还有我省书法家敬录的赵寿山将军诗词,再次感谢乏驴岭村人民对三秦抗战英烈的爱戴之情。

在村民家简单午餐后,我们告别了乏驴岭村,驱车来到了“天下第九关”——娘子关。尽管已到下午,但登关游客仍然绵延不断。他们中间有坐火车来的,也有开车来的,小汽车停满了公路两旁。人们或许都不知道,78年前,为了国家民族,这里曾发生过激烈战斗。当年的硝烟早已散去,娘子关已经是著名的旅

游胜地,游客如织,和平真的是来之不易啊!想到这些,我脑海中不由浮现出赵寿山将军的著名诗句:

妖气弥漫寇方张,百战何辞作国殇。

士卒冲锋杀敌处,娘子关外月如霜。

离开了娘子关,我们又驱车来到当年敌我双方激战过的关沟、旧关、新关(故关)等地凭吊抗战英烈。当地村民告诉我们,旧关城楼在修高速公路时已被拆除,实在可惜!天色已晚,我们只好依依不舍赶到阳泉吃饭住宿。

第三天一大早,我们又陪同冯寄宁赶到娘子关西面的赵家村。寄宁主要是想在这里寻找抗战中牺牲于此的国民革命军169师官兵遗骸、遗物,了却自己多年的心愿。寄宁执意不让我们陪着他上山,太累,我只好将自己的拐棍让他拄着,权当一条腿用,并叮嘱他一定要注意安全,路上及时联系。

一个多小时后寄宁发来短信说已到山顶,他正坐在地上休息,我们的心才放下来。下来后寄宁告诉大家,幸亏没让您们上去,上面根本就没有路,全是刺槐,只能凭借拐杖和双脚扩、踩,有的地方甚至要用身体开路。

要不是他的衣服粗、厚,肯定是伤痕累累了。由于年代过久,寄宁的初衷最终落空,但冯钦哉将军的这个孙子能不远千里前来祭奠,他的善良、执着、感恩、敬畏之心,实在让人感动,相信长眠于此的169师抗战英烈能够感受得到。

五月三号晚上10时我们安全回到了西安,赴乏驴岭、娘子关感恩行胜利结束了。这三天来多亏我的好友——三十八军后人闫钟伟无私相助(几年来数次到外省祭奠三秦英烈,都是他不顾疲劳独自开车,并且还要现场拍照,始终毫无怨言,有这样的朋友相帮,足矣!

)。我的夫人曾立荣,虽然她不是陕西人,但对三秦抗战英烈的感情一点也不比我差。我退休后,正是由于她的理解和帮助,才能完成《于国于民敢问心》这部书的写作和最终出版。而每次外出前夜,她都是整夜不眠,精心准备着一切……朋友们都说她是我的贤内助。

我们都已年近古稀,很多人也劝我们,趁着能走能动,尽量吃好喝好,游遍各地景色,享受人生最后的快乐。我个人却以为人各有志,活着就要有股精、气、神,不然只是混吃等死,那和行尸走肉又有什么区别?因此我们会在宣传抗战精神这项公益活动之路上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