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华被击毙 杀人悍匪怎能被称作“爆头哥”?

2018-04-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周克华被击毙 杀人悍匪怎能被称作"爆头哥"?爆头,爆头哥,哥,杀人凶手,夺刀哥,托举哥,海峡都市报,作案,娱乐化,兵力滚动快讯刘振华重庆"8·10"持枪抢劫案发生后,围捕嫌犯"平头男"周克华的行动在重庆全城展开.武警重庆总队.成都军区驻渝某部调集兵力,进入歌乐山一带山脉,搜捕枪案嫌犯.目前,公安部加上各地警方的悬赏金额累计已超540万元.(8月13日<海峡都市报>)最近一段时间,有关杀人悍匪周克华的新闻持续升温,公安部已发出A级通缉令

周克华被击毙 杀人悍匪怎能被称作“爆头哥”?

爆头,爆头哥,哥,杀人凶手,夺刀哥,托举哥,海峡都市报,作案,娱乐化,兵力

滚动快讯

刘振华

重庆“8·10”持枪抢劫案发生后,围捕嫌犯“平头男”周克华的行动在重庆全城展开。武警重庆总队、成都军区驻渝某部调集兵力,进入歌乐山一带山脉,搜捕枪案嫌犯。目前,公安部加上各地警方的悬赏金额累计已超540万元。(8月13日《海峡都市报》)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杀人悍匪周克华的新闻持续升温,公安部已发出A级通缉令,重庆与四川、贵州等邻近省份的公安民警正严阵以待,加紧对周克华的追捕。据统计,从2004年至今,周克华涉嫌先后在重庆、湖南和江苏三地作案8起,9人死于其枪下,因周克华作案时一贯“用枪直接打爆受害者头颅”,手段十分残忍,被众多网友和媒体称作“爆头哥”。

提起“爆头哥”,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托举哥”、“夺刀哥”,所不同的是,前者是杀人悍匪,后者却是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好人。“哥”的流行,主要源于近年来网络语言的多元化,成为热点的新闻人物均被称作“某某哥”。如果从字义上理解,“哥”应该是友善的称谓,比如“托举哥”、“夺刀哥”都是因为好人好事被人们津津乐道,这才以“哥”相称。而将杀人悍匪称作“爆头哥”,显然违背了“哥”的含义,如此与杀人凶手称兄道弟,不仅是对死者的不敬,也是对社会价值取向的扭曲。

“爆头哥”几乎一夜成名,传播的速度之快让人惊诧,通过微博搜索“爆头哥”关键词,得到的结果近50万条。不仅网友热捧“爆头哥”,连多家网络媒体甚至一些报刊、电视等主流媒体,也纷纷称之为“爆头哥”,无论如何有失偏颇,也会形成一种舆论的误导。不难想象得到,之所以出现“爆头哥”的流行,与当前过度娱乐化现象密不可分,然而却忽略了称谓的本义,现实生活中人一旦“爆头”即意味着死亡,而“爆头哥”杀人不眨眼,以“哥”相称无疑是一种情感亵渎,而媒体不假思索的跟风报道,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媒体职业操守的缺失。

因此,“爆头哥”的流行不仅暴露出网络环境、网民素质的令人堪忧,也暴露出当前媒体在娱乐化冲击下的弊端。媒体作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必须坚守自己的底线,承担起正面引导公众的社会职责,只有严格坚守媒体操守,弘扬社会正义,才能营造惩恶扬善、明辨是非的社会氛围,助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