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校长刘道玉 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为郑州校长培训班学员作报告

2017-11-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核心提示:讲座结束后,刘道玉还与学员们进行了互动.在回答学员提出的"怎样做一个好校长"时,刘道玉指出,教育不能只关注当下,而要关心未来的发展

核心提示:讲座结束后,刘道玉还与学员们进行了互动。在回答学员提出的“怎样做一个好校长”时,刘道玉指出,教育不能只关注当下,而要关心未来的发展。他给大家提出两条建议:将本职工作当作研究,发现其中的规律;学习教育著作,借鉴前人经验。通过综合这两者,总结出自己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

华大在线讯(通讯员 陈楚天)7月21日上午,受华中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邀请,著名教育家、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先生为“郑州市中学校长培训班”全体学员作了题为“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创造性人才”的讲座。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建清,常务副院长骆启桂和相关工作人员以及一百多名培训学员共同聆听报告。

刘道玉首先回顾了自己从事教育研究的经历和心得,并结合“钱学森之问”,说明中国推行创造性教育的迫切性和困难之大。他说:“不是没有人回答钱学森之问,而是回答了却没有人理睬。”刘道玉对中国教育的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刘道玉解答了什么是创造性人才,辩析了创造、创新、发现三者的区别。他认为,“创造”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是最高层次的人才智力,而“创新”仅仅是由旧到新的变化过程,其对智力的要求、所具有的作用都不及创造。因此,他对当下过度宣传创新,而对创造的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提出了质疑。

刘道玉认为,创造性人才必须具有三个特点,即独立的人格、好奇心和执著的精神。他列举了大量事例说明独立的人格对于创造性人才的重要,他说:“与其说中国缺乏创造性能力,不如说缺乏创造性人格。”学生从小到大生活在只能说“是”的氛围中,教育被功利所代替,是中国教育最悲哀的一件事。

关于好奇心与创造性人才的关系,刘道玉认为,中国现在的教育把学校变成了学生的监狱,使学生丧失了兴趣和好奇心,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而要想发挥创造力,必须具有执著的精神。他告诫各位学员“要把创造性当作生命去追求”。

怎样才能成为创造性人才?刘道玉认为,成为创造性人才没有固定的方法,但在培养创造性人才时要注意一定的规律,即要充分地认识自我,发挥右脑作用;掌握三个创造性能力;一定要学会自学。刘道玉先从生理学角度对人的潜能作了介绍,随后他分别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对三个创造能力即“创造性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作了解读。

他认为,人类一切发明都源于new idea,而中国不但缺少创造性思维,也缺乏创造性实践。在现行体制下,人们被文凭、金钱、地位、面子等束缚,即使有乔布斯那样的天才,在中国也早就被扼杀掉了。

刘道玉还特别以华中师范大学已故教授、国学大师张舜徽先生为例,说明自学的重要性,他说:“历来天才都是自己造就自己,大师是自己成就大师的。”

对中国当前教育的游戏规则,刘道玉认为与欧美有较大差距。我们千百年来仅重视“知识游戏”,热衷于“学富五车”、“倒背如流”,而知识是死的,可以随时学,也会遗忘;欧美却重视的是“思想游戏”,虽然知识不如中国学生记得多,但他们的思想能力却要高出中国学生很多。

针对这一情况,刘道玉提出了“思想之光”教育理念,即要淡化考试、淡化分数、反对文凭至上主义,重在磨砺人的思想,从BECS,即大脑、情感、心灵、精神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

最后,刘道玉寄语校长:“各位都是学校的领导者,肩负着改革的重任,希望你们都成为有作为的教育家!”

讲座结束后,刘道玉还与学员们进行了互动。在回答学员提出的“怎样做一个好校长”时,刘道玉指出,教育不能只关注当下,而要关心未来的发展。他给大家提出两条建议:将本职工作当作研究,发现其中的规律;学习教育著作,借鉴前人经验。通过综合这两者,总结出自己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

刘道玉已八十高龄,但却时刻关注教育的发展,关心民族的未来。他做校长时,如同拓荒的老牛,在教育领域辛勤地耕耘;他退休的这些年,如同啼血的杜鹃,为教育的发展不停地呐喊。本来从去年起,他已不再接受任何讲座的邀请了,但听说本次培训对象是各中学的校长,刘道玉把对教育发展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毅然冒着武汉35度的高温,为学员们作了近3个小时的报告。

在他身上,体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最博大的爱和最崇高的使命感,令人无限敬佩。或许,正因为如此,他才会被人们誉为“永远的校长”。

据介绍,7月18日上午,郑州市教育局与华中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2012年暑期校长培训班开班。郑州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刘鹏利及华中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的领导参加了开班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