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钱钟书 千年第一世家 因何培养出钱钟书、钱学森这样的名人(上)

2018-03-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一个赓续千年,长盛不衰,名人辈出,饮誉世界的名门望族.这个家族,在华夏版图的东南,缔造了一个美丽富庶.安宁祥和的"人间天堂",催生和浇灌了灿烂辉煌的江南文明,进入近现代以来,更是以一场场壮观的人才"井喷",孕育了一大批各领域的名家,钱穆.钱基博.钱钟书.钱学森.钱三强--蔚为中国文化和中国科学的主风景.这个伟大的家族,便是被誉为"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的吴越钱氏家族.个人篇1.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一个赓续千年,长盛不衰,名人辈出,饮誉世界的名门望族。这个家族,在华夏版图的东南,缔造了一个美丽富庶、安宁祥和的“人间天堂”,催生和浇灌了灿烂辉煌的江南文明,进入近现代以来,更是以一场场壮观的人才“井喷”,孕育了一大批各领域的名家,钱穆、钱基博、钱钟书、钱学森、钱三强……蔚为中国文化和中国科学的主风景。这个伟大的家族,便是被誉为“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的吴越钱氏家族。

个人篇

1.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解读】 这是钱氏家训第一条,也是做人的根本、总则和底线。它的意思就是说“存心谋事不能够违背规律和正义,要堂堂正正无愧于天地,言行举止都要符合圣贤的标准,要不愧对圣贤教诲”,钱氏家训的第一条训诫让钱氏族人遵循天地圣贤之道。

2. 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

【解读】 “曾子之三省”:曾子“一日三省”的自我修养主张。《论语•学而》记载,孔子弟子曾子每天都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方面自我反省,以提升德行修养。“程子之四箴”:宋代大儒程颐作《四箴》以自警。孔子曾对颜渊谈克己复礼,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程颐撰文阐发孔子四句箴言以自警,分“视、听、言、动”四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曾子“一日三省”的教诲不要忘记,程子的“四箴”应当珍存用以自警。也就是说,懂得天下大道的人并不是不会犯错,而是懂得做错了以后能及时反省自己,进而督促自己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金顶上有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告诫世人:世界上最难认识的就是你自己。而经常反省自己才是认识自己的最佳途径。

【解读】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求自己不能够不谨慎严格,面对财物不能够不清廉耿介。清廉纯洁并且有包容一切的雅量,具有仁义的同时还有敏锐的判断力,能够洞察一切的同时又不苛求于人,做人正直但不会过于矫饰,如果这些能够做到恰如其分的话,那么就像蜜饯虽然为蜜糖制作但不会让人觉得太甜一样,这才是一种十分高尚的品德。 4. 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 【解读】 这句话的意思是:处理事务不能够没有魄力,起心动念必须要宽容厚道。选择应该做的事情,思考成熟后竭尽全力去做。这种慎思后行的言行实际上也是一种需要倡导的精神,做人做事不要急于表现,深思熟虑之后再行效果更好。有些思考周密、不随便出头的人表面看起来不聪明不机警,其实他们却是拥有大智慧,他们知道要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选择该说的话去说,不图一时之快。 5.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解读】 只知道往前走的人处境会越来越狭窄,懂得回头看的人见识则会越来越宽。上进是人所追求的,有人追求物质享受的提高,有人希求精神领域的提升,成名成家;志向远大的人希望迅速建功立业;一般人也都希望生活不断改善,财富地位不断提高。凡此种种,本来都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不明道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一味向前进,不择手段,损人利己,或者不留余地,不知转圜,与人对立、冲突,道路就会越走越窄。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退让,避免冲突对立,反而别有一方天地。通常,人总是容易只看眼前的利益,却看不到身后的危害,限制了自己的眼界心量。只有目光深远的人懂得瞻前顾后,及时回头,眼界越放越宽广,心量也就越来越博大。反之,则必然被束缚在循环报应的小圈子中。

6.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解读】 花丛密布柳枝繁杂的地方能够开辟出道路,才显示出本领;狂风大作暴雨肆虐的时候能够站立得住,才算是立定了脚跟。人生尘世,很难免除私心杂念的干扰和官权利禄的诱惑。激烈的竞争、生活的变幻、欲望的膨胀等等,都会让人无所适从。超越外在环境的束缚,不让自己陷入无聊琐碎的事务纠纷当中,用心灵世界的丰盈感知外在世界的丰富,如此才能从狭隘的小知小我中提升。

【解读】 能够改正过错天地就不会生气愤怒,能够安守本分鬼神也无可奈何。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但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错再错。古语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知错改过,不仅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真正的处世大智慧。 8. 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 【解读】 熟读古书才会根基深厚,了解历史才能谈吐不凡。曾国藩在写给儿子的家信中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读经典、读古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9. 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解读】 擅长写作才能有丰富的著作,蓄养道德才能有大的福报。研读学问却不去实践,就如同空话,创立事业却不思积累功德,往往只会昙花一现。人生在世,不应太注重镜中花水中月一类的东西,在人生目标的选择中,要选择那些能够立足长远的事情。

家庭篇

1. 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内外六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

【解读】 想要营造幸福美好的家庭,必须建立适当妥善的规矩。里里外外的街道房屋要整齐干净,长幼之间的顺序伦理要谨慎严格。家为国之细胞、社会之基础,家齐则国治。中国传统的齐家之道是通过家庭伦理得以实现的,一个主持家政的人要在自己修身的基础上树立良好的家规,以此影响、感化和转化自己的家庭,使整个家庭的成员都能够上行下效,修道立德,只有如此才能共同建设道德人家、诗礼之家。而与此同时,家庭的细节对于优良人格的形成也很重要,家长把家里打理得次序井然,后辈自然会从小养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最终才能有办大事的基本能力。

【解读】 对父母叔伯要孝敬承欢,对妯娌兄弟要和睦友爱。《礼记•礼运》云:“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父子之间相互笃爱,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夫妇之间琴瑟之好,这就能够实现一个家庭的和谐和美满幸福。 3. 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解读】 祖先虽然年代久远,祭祀也应该虔诚;子孙即便头脑愚笨,也必须读书学习。对于自己的先祖,要心存敬畏虔诚之心,这样才能不辱自家祖辈,传承良好的家风。钱氏家族世代重视教育,这是其家族人才辈出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钱氏家族传承千年而不衰的成功之道。 4. 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解读】 娶媳妇要找品德美好的女子,不要贪图嫁妆;嫁姑娘要选才德出众的女婿,不要羡慕富贵。钱氏子孙的婚姻观,相对于家世、财富,更看重配偶的家庭教养和个人素质,正是这样的“优优联姻”,使得钱氏家族的基因不断得到优化,子孙大多德才兼备。

5. 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解读】 家庭富足时要帮助家族中人,设立免费的学校和共有的田地;年景饥荒时要救济亲戚朋友,筹备施舍的钱米。为了让族中的贫困子弟也有书可读,“钱氏家训”做出此规定。在家训的规范下,各地钱家纷纷“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广置义田、义庄、祭田,拿出其中的部分收入,作为公共教育经费,周济家族中的那些贫穷子弟入学。这种早期的教育基金模式,保证了钱氏子孙受教育机会的均等,也成为钱氏家族人才辈出的重要保障。

6. 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解读】 把勤劳节俭当做根本,一定会丰衣足食;用忠实厚道传承家业,就能够源远流长。李商隐在《咏史》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能生财,俭可省财,勤俭是保证家庭财富不断积累而不被浪费的前提,是任何时代和家庭都需要的品质。“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忠厚才能保持家族的长期发展,历史上能够绵延千年的家族,大多是得益于忠厚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