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键湘军 解读长征(17):中央红军是如何血战湘江的?

2017-10-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作者:军史专家.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研究员 姜廷玉央广网9月9日消息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8万余人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从江西瑞金.于都等地突围西征.11月初,中央红军连续突破了国民党军精心设置的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的嘉禾.兰山.临武地区.驰骋于广西东北部的湘江,朝东北方向进入湖南,贯穿湖南全境,汇入湖南东北的洞庭湖.此时的湘江,已经成为阻挡红军西去的天然屏障.中央红军欲与红二.六军团会师,中央红军非越过湘江不可.这时,国民党军也已发现了红军的意图.蒋介石任命湘军将领何

作者:军史专家、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研究员 姜廷玉

央广网9月9日消息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8万余人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从江西瑞金、于都等地突围西征。

11月初,中央红军连续突破了国民党军精心设置的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的嘉禾、兰山、临武地区。驰骋于广西东北部的湘江,朝东北方向进入湖南,贯穿湖南全境,汇入湖南东北的洞庭湖。此时的湘江,已经成为阻挡红军西去的天然屏障。

中央红军欲与红二、六军团会师,中央红军非越过湘江不可。这时,国民党军也已发现了红军的意图。蒋介石任命湘军将领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调动湘军和桂军,在零陵至兴安之间近300里的湘江两岸配置重兵,构筑碉堡。

他本人则亲率国民党中央军及部分粤军在后面追击。蒋介石企图利用湘江这条天然屏障,依仗其数量和装备上的绝对优势,构置第四道封锁线,一举将红军歼灭。一时间,蒋介石踌躇满志,得意洋洋,以为定能将红军全歼于湘江、潇水之间。

湘江(资料图)

然而,心怀鬼胎的各路军阀貌合神离,并不心甘情愿被蒋介石利用。桂军白崇禧同粤军和湘军一样,既担心红军进入本省,又害怕蒋介石借机削弱自己,不愿同红军硬打消耗实力,便借口兵力不够及防止红军南进广西,于11月21日忽然从兴安、全县、灌阳撤兵,使湘桂军阀联合防守的湘江防线出现了一个缺口。至此,从全县至兴安60公里长的湘江防线完全向红军敞开。遗憾的是,红军当时对敌情的这一重大变化并不了解,未能抓住这一良机。

11月25日,中革军委下达了抢渡湘江的命令,红军分四路纵队向湘江地域挺进。然而,由于舍不得扔掉从苏区带来的那些笨重的辎重,在临突围前,部队把凡是能够搬走的值钱的东西都装在骡子和驴子的背上带走,就连兵工厂也拆迁一空,还雇了几千名挑夫,绑了三千多副挑子,包括印刷机、文件档案、家具以及需要十几个人抬的大炮底盘等也统统带走。这样的队伍行走在山间羊肠小道上,怎么可能行动迅速呢?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红军行动过缓,因此尽管红一军团先头部队于11月27日占领了从屏山渡至界首的所有湘江渡口,但大部队还未过江,此时在蒋介石怒斥和严令之下回过神来的国民党桂、湘两军已经形成南北两面、一头一尾夹击红军的态势。一场恶战终于无法避免。

湘军和桂军蜂拥而来,对红军已过河的先头部队进行夹击,对未过河的部队进行堵截。这是一场力量对比悬殊的作战,是生死存亡的一战。两岸的红军战士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装备简陋的红军要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战斗的残酷可想而知。

但红军将士们在“保护党中央”这个铁的意志下紧密团结,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顽强的斗志,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在激烈的血战中,红军广大指战员前赴后继,指挥员伤亡了,立即就有人自动出来指挥,带伤坚持战斗的也越来越多。

12月1日,形势更为严峻,虽然军委纵队已经过江,但全军还有8个师没有过江。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总政治部联合下达紧急作战命令,号召部队“高举着胜利的旗帜,向着火线上去”。国民党军也不惜血本地倾尽全力对红军发动了全线进攻,更加嚣张地向红军坚守的阵地进犯。

阻击阵地湮没在猛烈的炮火和硝烟之中,红军指战员们抱着拼死的精神坚持战斗,硬是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国民党军整连、整营的一次次进攻,许多战士赤膊上阵,挥舞着大刀扑向敌人……

湘江两岸洒下了无数红军将士的鲜血,阵地上处处可见牺牲了的红军战士与敌人的尸体紧抱在一起,湘江水也被鲜血染红,然而渡口始终牢牢地掌握在红军手中。正是这些钢铁战士的鲜血和生命,为掩护红军后续部队相继渡过湘江赢得了时间。至当日傍晚,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渡过了湘江。

《红军过湘江》漫画 黄镇作 (资料图)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经历的第一场恶战,也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悲壮、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终于突破了国民党军重兵设防的封锁线,跳出了包围圈,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然而,红军为突破这第四道封锁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红一军团损失过半,红五军团损失更为惨重,第三十四师被敌人阻隔在湘江之东,陷入重重包围,全师将士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包括师长陈树湘在内,大多光荣牺牲,写下了湘江战役中最为壮烈的一笔。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

血的事实,使广大红军指战员深感党内“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刘伯承回忆道:“广大干部眼看反五次‘围剿’以来,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与反四次‘围剿’以前的情况对比之下,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贯彻执行了错误的路线所致,部队中明显地增长了怀疑、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这种情绪,随着我军的失利日益显著,湘江战役达到了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