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桂明的夫人 凌桂明:用足尖走进了国人心中

2017-05-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凌桂明做客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现场一头银发,两条粗黑的剑眉,躯干笔直不见佝偻,干净整洁的白色衬衫隐隐折射出暗纹,做客艺术名家大讲堂的凌桂明,脸上是一贯温和的表情.虽然已入古稀之年,但他依然气宇轩昂.容光焕发,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让人不得不感叹芭蕾的魔力.提起凌桂明,观众便会想起民族芭蕾舞剧<白毛女>中的"大春".40多年来<白毛女>久演不衰,深受国内外广大观众的喜爱,作为我国芭蕾的奠基作之一,<白毛女>的艺术价值和所蕴藏的时代价值不言而喻,而第一个

凌桂明做客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现场

一头银发,两条粗黑的剑眉,躯干笔直不见佝偻,干净整洁的白色衬衫隐隐折射出暗纹,做客艺术名家大讲堂的凌桂明,脸上是一贯温和的表情。虽然已入古稀之年,但他依然气宇轩昂、容光焕发,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让人不得不感叹芭蕾的魔力。

提起凌桂明,观众便会想起民族芭蕾舞剧《白毛女》中的“大春”。40多年来《白毛女》久演不衰,深受国内外广大观众的喜爱,作为我国芭蕾的奠基作之一,《白毛女》的艺术价值和所蕴藏的时代价值不言而喻,而第一个饰演男主人公“大春”的演员凌桂明,也是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符”留在国人的心中。

不过,“大春”只是凌桂明舞蹈生涯的一个重要篇章,他还塑造了其他很多精彩角色,并且担任了几十年的“芭蕾教父”,培养了一大批中国芭蕾舞的后起之秀。

凌桂明接受采访

艰辛学舞踏上芭蕾之路

从小喜爱舞蹈,勤学苦练,或自小有着超常的舞蹈天赋,在舞台上逐露头角,在大家的印象中,舞蹈家成长履历的初始大都如此。但“芭蕾教父”凌桂明17岁时才接触舞蹈,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人发现他身上有舞蹈因子。

1943年,凌桂明出生于上海郊区青浦,念中学时,上海市舞蹈学校的老师来招生,他抱着试试的心态去应考,被选中后成为了舞校首批学生中的一名。

“之前我从未学过舞蹈。”凌桂明说自己在选中前完全是一张白纸。“甚至后来老师课堂上点名表扬我,说我舞姿还不错,我还没听懂,以为是五个手指头的‘五指’呢!”凌桂明笑言自己是作为备取生进校的。“面试时,我感觉到考官们在低声商量,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后来才知道,是考虑要不要招我,因为当时我的年龄在考生中偏大,就作为备取生招进校的,比正式生晚入校十来天。”

1960年的新中国,大跃进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全国上下都在与时间赛跑。舞校招生时,除了考察考生的体型、弹跳力、柔软度、芭蕾的“开绷直”等身体情况外,也会招年龄大一点、理解力好一点的学生,以便更早地踏上舞台。

凌桂明面容俊秀,身材挺拔,在当年的一批学生颜值十分出众。虽然起步晚,错过了练舞的最佳年龄,但他非常刻苦,为此也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正值初二的他考进舞校,较之其他考生而言文化程度较高,又善于思考,会揣摩角色的心理状态,年长的劣势被他转化为优势。“那时农村孩子能到上海市区里学习,机会很少,真的放弃这难得的机会,回家去种地,肯定不甘心。想着既然自己一心想搞这个行当,还是坚持下去。”

讲演现场

体验生活磨掉“王子”印痕

1964年,还在舞校学习的凌桂明被老师派去饰演《白毛女》中的王大春。芭蕾舞演出大多展现宫廷场景与宫廷人物。凌桂明在学校模仿学习芭蕾舞资,曾出演《天鹅湖》二幕中的王子,举手投足间已尽是芭蕾范的优雅和高贵。而忽然出演贫下中农出身的八路军,凌桂明进入不了角色。

“很有挑战,因为反差太大。学芭蕾时讲究优雅、高贵。大春是另外一回事,刚强有力,很朴实,八路军拿个枪与王子拿个弩,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凌桂明说。

为打磨身上的王子痕迹,凌桂明和同学们去奉贤的农村体验生活。“那个地方靠近海边,我们在地上铺稻草,将自己带去被子铺在上面就地而睡,与农民一起干活。”后来他们又去了部队、工厂体验生活,和工人一起劳动,从中揣摩贫苦家庭对地主阶级的憎恶,把握角色心理,酝酿情绪,展现威武有力、不屈不挠的舞姿。

“在当时,评价一个作品要符合‘三化’,即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凌桂明说,真正的好作品,就是需要符合群众的需求。“老百姓认可的作品、喜欢看的作品,才是经典。”《白毛女》上演后,演出反响十分不错,于是团队扩大规模,从中型扩展为大型演出,先后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认可,承担着中央领导人接见外宾的演出节目的重要任务。(倪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