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楼与罗荣桓 “我愿一死以酬知己”——罗荣桓元帅与上将肖华

2017-11-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九四九年十一月,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右一).空军政委肖华(左一)与罗荣桓在颐和园合影.在人民军队历史上,有这样两位人物:红军时期,他们共同战斗在红四军.红一军团.红军总政治部,是红军政治宣传部门的精英;抗战时期,他们共同战斗在八路军第115师,相继担任师政治部主任,一起率部坚持山东抗战;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在东北共同亲历了我军从东北人民自治军发展到第四野战军的全过程,为东北.华北的解放作出贡献;开国伊始,他们一起组建解放军总政治部.总干部部,都担任过总政治部主任.总干部部部长,是执政条件下人民军队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右一)、空军政委肖华(左一)与罗荣桓在颐和园合影。

在人民军队历史上,有这样两位人物:红军时期,他们共同战斗在红四军、红一军团、红军总政治部,是红军政治宣传部门的精英;抗战时期,他们共同战斗在八路军第115师,相继担任师政治部主任,一起率部坚持山东抗战;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在东北共同亲历了我军从东北人民自治军发展到第四野战军的全过程,为东北、华北的解放作出贡献;开国伊始,他们一起组建解放军总政治部、总干部部,都担任过总政治部主任、总干部部部长,是执政条件下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干部工作的奠基者!

期间,这两位革命轨迹相似的人建立了30多年的革命友谊,既有革命战友间的生死与共,又有长兄对幼弟的砥砺相携。

他们两个人的名字,已经镌刻在红色军史上——元帅罗荣桓、上将肖华!

一、“我们两个都是从学生成长为红军战士的,向工农战士学习特别重要啊!”

1930年3月,由于肖华文化程度高,宣传鼓动水平高,毛泽东决定把他调入红四军军委工作,任专职的青年委员。在红四军军部,他见到了军长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林彪这时还不到23岁,可他为人沉默寡言且已经声名鹊起,肖华自然不敢接近。看着虎头虎脑、不脱稚气的肖华,罗荣桓主动伸出了援手。中央军委批准编写的《罗荣桓传》,对于两人的交往有过生动的描述:

当时,肖华才十四岁。罗荣桓同他亲切交谈,耐心地教他怎样开展工作。罗荣桓首先引导肖华认识红军青年工作的特点,他说:“这次毛委员调你到红四军做青年工作,这可与地方团的工作有区别呀。地方上主要是打土豪、分田地,组织儿童团、少先队,搞扩大红军和参战;而部队团的工作作为党的助手,却着重于对青年士兵进行共产主义教育,鼓舞战斗意志。要一切服从战争需要。”

罗荣桓要求肖华立即着手建立各纵队和支队的团组织,配齐青年干部,建立连队的团支部和小组,再逐步健全团的生活。他要求青年工作要符合青年的特点……

在罗荣桓的具体指导下,肖华利用行军作战的间隙,积极开展工作。在各级政治机关共同努力下,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军、师、团各级普遍建立了共青团的组织。红四军的青年工作很快出现了新的局面。

在一次闲谈中,罗荣桓推了推厚重的眼镜,意味深长地对肖华说:“我们两个都是从学生成长为红军战士的,向工农战士学习特别重要啊!”

“对我来说,尤其重要!我要把它作为座右铭!”肖华郑重地说。

为了让肖华深入了解部队、“向工农战士学习”,罗荣桓还让他到战斗部队工作。1930年10月,肖华被任命为红四军特务营第3连政治委员(后统称指导员)。当年底,3连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作战,投入龙冈战斗、东韶战斗。战斗中,肖华奋不顾身,和出身工农的战士们一样,一个劲地往前冲,战士们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1931年4月,肖华被提升为红四军特务营政治委员(后统称教导员),一个月后便带领部队参加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主攻方向的战斗。1932年1月,经过第三次反“围剿”作战考验,肖华被提升为红十师第30团政治委员。这时,他刚刚16岁出头!回顾不到两年的成长经历,肖华说:罗荣桓提倡的“向工农战士学习”,是我进步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