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隆中纪委 创新之城 皖之中坚――访芜湖市委书记陈树隆

2017-07-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金融海啸席卷世界各国,目前尚难说已经见底,经济形势仍十分严峻.面对金融风暴带来的前所未有挑战,曾长期在金融界打拼的陈树隆却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解读.陈树隆是中共安徽省芜湖市委书记.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陈树隆说:"金融危机对于中国,对于安徽来说,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充满信心.""金融危机是企业的挑战,也是政府的挑战"陈树隆的信心并不是盲目乐观,而是来自他审时度势.缜密思考后得出的科学结论.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安徽代表团讨论时,陈树隆曾详述其&quo

金融海啸席卷世界各国,目前尚难说已经见底,经济形势仍十分严峻。面对金融风暴带来的前所未有挑战,曾长期在金融界打拼的陈树隆却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解读。

陈树隆是中共安徽省芜湖市委书记。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陈树隆说:“金融危机对于中国,对于安徽来说,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充满信心。”

“金融危机是企业的挑战,也是政府的挑战”

陈树隆的信心并不是盲目乐观,而是来自他审时度势、缜密思考后得出的科学结论。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安徽代表团讨论时,陈树隆曾详述其“金融危机机遇论”的六大理由:

中国经济所处的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这就是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还在加速;中国有制度优势,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干大事,当前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这场危机给中国金融资产造成的损失不是太大,中国金融体系健全完善,金融机构运行健康;外需市场虽受影响,但潜力尚在,内需市场潜力更大,有利于中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危机导致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下降,降低了中国的发展成本,尤其是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安徽经济进入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阶段性特征没有改变。

陈树隆甚至认为,这次危机是一大机遇,是千载难逢好机会――如果说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树立了中国在亚洲的金融大国、经济大国地位,这场危机有利于建立中国在世界上的金融大国、经济大国地位。

陈树隆的大局观使他对金融危机有着清醒的判断。他对记者说,我们既要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更要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要辩证地看待这次金融危机,要看到希望,善于在挑战中把握机遇,抢占下一轮发展的制高点。

他认为,金融危机不仅是企业的挑战,也是对各级政府挑战,要看哪个党委政府见事早,行动快,力度大,措施准。他说:“在这轮金融危机中,芜湖在中国要率先复苏,走在复苏的前列。”

早在去年4月,陈树隆就在芜湖提出,要把形势估计得更严峻一点,问题想得更复杂一点,思路想得更开阔一点,措施更具体一点。去年7月,芜湖先后召开房地产企业座谈会和中小企业座谈会;9月,芜湖在全国率先出台支持房地产市场的19条政策,“当时有些专家认为我们走的太早,甚至提出一些质疑,现在看来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芜湖9月份还出台支持中小企业的18条政策,采取一系列减轻企业负担的措施,取消、暂停、降低多项行政性收费项目和经营性收费项目,降低社保费费率,落实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放水养鱼,藏富于企业。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抱团取暖,共克时艰。他说:“活着是第一位的,别人的企业倒了,我的企业不但没倒反而更大更强。”

凭借长期从事金融工作实践经历,陈树隆还善于发挥金融业的作用,在芜湖大力发展各类金融机构:一是引进股份制银行到芜湖,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创新金融产品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二是成立各类金融机构,芜湖将成立中西部地区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今年要成立两家农村合作银行;三是成立若干家典当行,使之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力补充;四是成立若干家小额贷款公司,发挥社会资金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度;五是成立若干家担保公司,通过担保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芜湖还想法设法抓投资,保增长,通过投资带动就业。陈树隆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有利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承载力;加大公用投资,会提高发展的后劲。另外,陈树隆还提出,要千方百计保民生,一是保就业,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就业;二是完善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做到应保尽保,尤其是保证低收入家庭最基本的生活问题;三是加大棚户区的改造力度。“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在陈树隆的带领下,芜湖在危机中实现了逆势增长。今年上半年实现GDP380.8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1-8月份,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去年的96%,同比增长了44.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1.9%;市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59.7%。

“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陈树隆在金融危机面前有底气,还在于芜湖是一座“创新之城”。陈树隆说:“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他认为,芜湖成功的经验有很多,最主要的还是自主创新。中央去年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在全国调研和宣传了“中国特色发展之路”的18个典型地区,芜湖是其中之一,也是安徽惟一入选的城市。

中央调研组对芜湖典型的总结是,芜湖没有沿海沿边、毗邻特大型中心城市的地理优势,没有能源、矿产的资源优势,没有经济特区、保税区等的政策优势,在几乎没有任何特殊优势的情况下,芜湖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后发优势,实现了快速发展和崛起。

陈树隆说,芜湖发展的鲜明特征,就是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芜湖作为“创新之城”入选,并非因为芜湖当年出了个改革典型傻子瓜子,而是因为培育出两大世界闻名的创新型企业:奇瑞汽车和海螺水泥。正是因为持之以恒地抓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芜湖培育了以奇瑞公司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其关键核心技术都走在全国的前列;而海螺集团不仅是安徽竞争力最强的企业,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竞争力最强的企业之一。

陈树隆表示,奇瑞和海螺的发展历程,和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发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需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必需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他说:“金融危机,真正倒闭的企业几乎是无自主创新能力、无核心竞争力、产品附件值低、无品牌的企业,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通过这轮调整反而更大更强。”

如何评估芜湖的自主创新能力?陈树隆说,一看专利水平,芜湖去年申请专利3267件,专利申请总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占全省的31.4%和33%,均居全省首位,被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二看是否一批竞争力强的企业,有海螺、奇瑞这样一流的企业,才有一流的城市。

陈树隆分析说,芜湖有较好的创新氛围。一是历史上芜湖依水而立,依埠而兴。 长期的开发氛围,有了芜湖的创新和进取精神;二是芜湖自主创新基础较好,有一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有一批自主创新企业;三是多年的发展有一定的基础和财力。陈树隆说,芜湖计划2008年到2012年,通过五年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一倍,国家级研究中心增加一倍,获国家授权专利达到1万件以上,每年科研经费占GDP比重提高0.35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芜湖还鼓励创名牌,鼓励企业建立研究中心实验室等营造创新氛围,鼓励敢想敢试,全民创业。

提高芜湖的竞争能力,必须全力以赴推进自主创新,把自主创新作为芜发展的主导战略。陈树隆表示,芜湖在自主创新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第一,把自主创新提升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坚持不懈的贯彻实施;第二,建立了产业发展资金,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第三,实行了市领导分工负责制,对每个重点企业都实行个性化的服务;第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为创新型的中小企业提供良好条件,着力为企业发展营造比较好的外部环境,不断完善创新体系。

芜湖的经济总量已经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全省第9位跃居第2位。陈树隆总结说,“创新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途径。芜湖的实践为广大中西部地区探索了一条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科学发展的成功路子。”

“在安徽加速崛起的过程中,芜湖要争当排头兵”

芜湖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南唐时经济已渐繁荣,宋代冶炼业走向鼎盛,明代成为当时的印染中心,清代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商埠和全国四大米市之一。近代芜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孙中山先生因此称芜湖为“长江巨埠、皖之中坚”。

但是在计划经济时代,芜湖虽然工业门类齐全,但是企业规模小,层次低,竞争力弱,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安徽提出以芜湖为重点和突破口,加快实施“开发皖江、呼应浦东”的开发开放战略,芜湖才逐渐加快发展,重新焕发青春,再次成为“皖之中坚”。

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积极融入长三角,加速安徽崛起。

陈树隆说,在安徽加速崛起的进程中,芜湖要争当排头兵。芜湖为此要大力实施“六大战略”。一是自主创新战略,进一步营造创新氛围,打好奇瑞和海螺这两张自主创新的品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加强企业竞争力,加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工业强市战略,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三个支柱产业,培育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等一批新兴产业。陈树隆说,芜湖靠近长江,有特殊的交通、区位,历史文化传统,发展工业的基础较好,所以把工业强市作为重要的战略是必然选择。

三是三产兴市战略,大力发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陈树隆表示,芜湖三产发展基础较好,历史上就是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发展三产能够带动就业,是富民工程。芜湖去年建成方特欢乐世界,当年游客192万人,门票收入2.37亿。而且可以大大提升城市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四是创业富民战略,鼓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做好民营经济这篇大文章。陈树隆说,芜湖通过多年的发展,民间有相当的积累,有一批能工巧匠,一批创新能力较强,善于进取的人才,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带动更多人民走向富裕,提高城市的活动和竞争能力。

五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加强城市承载能力建设,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陈树隆称,只有农民富裕才能全市富裕,工业化的结果是带动更多的农民融入城市,只有农民减少了,农民的平均占地标准才能提高,农民的机械化和现代才有可能。

六是东向发展战略,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推进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全方位对接。陈树隆解释说,这实际是大开放战略,东向发展是芜湖的必然选择。安徽发展和长三江地区互补性很强,有人才、科教,资源,劳动力等优势,所以东向发展既有益于芜湖,也有益于东部沿海地区。

陈树隆说,这六大战略既是独立又是整体,通过抓六大战略,提高芜湖的综合竞争能力。

他认为,在城市群里面,产业交通区位和历史文化传承会形成一个中心城市,而芜湖就是这种城市。芜湖承东启西,交通、物流顺畅,是高速公路、铁路的十字交叉城市,也是四通八达的水路城市,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

历史上芜湖就属于长三角的一部分,芜湖融入长江角,更准确地说是回归长三角。陈树隆表示“有能力、信心、决心,把芜建成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建成皖江城市带的核心城市和龙头城市。”

正是有着“争当排头兵”的抱负,陈树隆为芜湖的未来发展画出了美好蓝图:力争到2012年,把芜湖建设成为国内外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宁汉之间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和滨江山水园林旅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