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斌代言 梁永斌:黑胶的美好时代真的来了

2017-05-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央视的金牌节目<同一首歌>辉煌了超过10年,这档节目的金牌主持人梁永斌在忙碌过后,也离开了北京回到广州.这期间,一直有一档电台节目与他相伴相随,这个节目就是<我的黑胶时代>.电台,曾经是梁永斌主持生涯的起点.90年代初,非科班出身的梁永斌偶然进入广州电台,成为了一名电台主持人,而最吸引他进入这个职业的,竟然是因为可以免费听到电台资料库里的很多唱片.因为从小对唱片如痴如醉,又没有太多的钱可以买得起唱片,电台的唱片资料库就成了他最大的兴趣,也让他对这份职业充满了尊重和执着.在电台的那几

央视的金牌节目《同一首歌》辉煌了超过10年,这档节目的金牌主持人梁永斌在忙碌过后,也离开了北京回到广州。这期间,一直有一档电台节目与他相伴相随,这个节目就是《我的黑胶时代》。电台,曾经是梁永斌主持生涯的起点。

90年代初,非科班出身的梁永斌偶然进入广州电台,成为了一名电台主持人,而最吸引他进入这个职业的,竟然是因为可以免费听到电台资料库里的很多唱片。因为从小对唱片如痴如醉,又没有太多的钱可以买得起唱片,电台的唱片资料库就成了他最大的兴趣,也让他对这份职业充满了尊重和执着。

在电台的那几年,梁永斌获得了包括金话筒在内的很多奖项,1995年出版《月色水晶玻璃杯》,成为了国内第一个出唱片的电台主持人。1996年,梁永斌从广播走向了电视,从凤凰卫视到央视,看似辉煌的背后,却经历了一段“北漂”的迷茫期。

2002年,自认为在凤凰卫视小有名气的梁永斌,来到北京却得不到顺利接纳,但他从未放弃。当年4月,央视的青歌赛找到梁永斌做主持人,他为了这个大赛封闭排练了大半个月。而就在节目直播前3个小时,他被告知临时替换了主持人,“那时候别人拒绝你没有解释,也不需要理由”。

2003年,梁永斌接受广州电台的邀请,做了一档《我的黑胶时代》的音乐节目,一做就是13年。即使在他主持《同一首歌》事业最忙碌的时候,也没有放弃过这档节目。

梁永斌说:“从电台主持到电视主持,从广州到香港,又从香港到北京,最后又回到广州,这种转换真的跟我性格有关,我是一个特别随遇而安的人,什么事情来了就接受,不会考虑太多。我觉得命运冥冥之中有一个安排,默默的就推着我走到了今天。”

如今的梁永斌继续做着《我的黑胶时代》,并成立了自己的文化传播公司,主要做黑胶文化的推广。在他看来,属于黑胶的美好时代真的到来了,他要好好享受这个时代,为了一份坚守了13年的情怀,也为了在这个都市里找到更多的共鸣。

广东地区由于靠近港澳,所以很多人家里都有亲戚在港澳,当地把这样的家庭叫做“南风窗”。梁永斌回忆自己的童年:“有‘南风窗’的人家,经常会有从港澳带过来的好东西,比如好吃的、漂亮的衣服、时髦的电器,还有很多唱片。”

梁永斌听的第一张黑胶是在他11岁那年,在邻居家听的邓丽君的唱片。当时,他年龄虽然不大,却对黑胶充满了好奇,直接让他喜欢上了黑胶里面的音乐。

小时候的这家邻居,就是有“南风窗”的家庭,经常有一些好听的唱片在家里播放,梁永斌说:“他们家每次放唱片都会把声音放得很大,可能也有炫耀的意思,但这对我就是一个信号,‘我们家播唱片了,来听来听’。”

只要邻居家放音乐,梁永斌就会跑去听,很多时候甚至忘了吃饭。他父亲经常说,老在听唱片,这能当饭吃吗?后来家里条件好了一些,也会偶尔买几张唱片听听,“但当时父亲一个月的收入才36元,买不起更多的唱片,很多唱片是跟别人换着听到的,这样可以让自己听更多唱片。”

告别校园,梁永斌有了一份在保险公司的稳定工作,一次机缘巧合,一个电台的记者朋友觉得梁永斌的声音条件不错,就介绍他去电台录音间试试,当时梁永斌在录音间念了一篇稿子,就被电台录用了。

而让梁永斌放弃稳定的工作,决定来电台的最大动力,是因为他发现电台资料库有很多很多唱片,而且都是可以免费听的。梁永斌开玩笑说:“当初自己做这个决定,其实动机是很卑微的,就是为了免费听唱片,为了贪这点儿小便宜。”

梁永斌虽然不是主持专业科班出身,但他发现,只要投入的做一件事情,热爱这份职业,会有很多方法让人不断进步,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1996年,梁永斌从电台主持人走向了电视,他来到凤凰卫视主持《音乐无限》栏目,开始了他的电视主持人生。来到香港,梁永斌才发现,这里就是一个音乐天堂。虽然那时候黑胶唱片已经淡出了香港主流音乐市场,但香港有一个二手货市场,在深水埗鸭寮街,那里有很多二手的黑胶唱片在卖。

梁永斌回忆:“我亲眼目睹了一位收垃圾的大叔,拉着一堆脏兮兮的黑胶唱片,成堆地卖给二手市场的人,一箱唱片只卖200港币。我当时只是在里面挑一些自己喜欢的唱片,还在地摊看到一张邓丽君演唱会的唱片,非常稀有的,只卖20港币,我直接给了他100港币,我知道这张唱片远远不止这个价值。”

梁永斌在凤凰卫视做了4年,但2001年的凤凰卫视已经在慢慢变成一个综合性电视台,新闻资讯类节目增加,而梁永斌擅长的音乐娱乐节目在慢慢萎缩。他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小,忽然之间感到了迷茫。

正好在那个时候,北京的朋友告诉他内地特别缺男主持,尤其缺像他这种活泼时尚风格的男主持,于是梁永斌很快离开凤凰卫视,来到北京发展。可到了北京才知道,由于他在凤凰卫视的那段经历,让梁永斌在北京电视圈受到了很多限制。

“虽然大家都很认可我的业务能力,但当时有规定,一个境外主持人是不能主持国内节目的,我一再申辩,我是广东人,我有身份证户口本,但还是无济于事,人家说你总不能举着户口本上节目吧。”梁永斌在凤凰卫视做出的小名气,非但没有帮到他,反而成了他在北京发展的障碍。

无奈之下,梁永斌只好用时间去洗刷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固有认知,他不停的接电视台里非主流的小栏目、各种晚会主持,而且从来不谈条件,有工作就接。期间,他还专门考试通过了普通话测试,希望具备专业主持人的资格。

2003年年初,梁永斌突然接到广州电台一位老同事的电话,希望他能再回来做电台主持人。当时梁永斌已经离开电台7年,他又身在北京,不太可能回电台工作。

一直有电台情结的梁永斌没有直接拒绝,而是提了一个任性的要求:“如果能做黑胶的话,我就答应。没想到对方痛快应承,于是我开始认真考虑这档节目的内容。”

身在北京无法直播,节目内容不能有太强时效性,音乐类就最为合适,最后确定了《我的黑胶时代》这一档音乐节目。

广州电台在梁永斌北京住所设置了一个工作间,把调音台和两台黑胶唱机运过来,派技术人员调试好,2003年4月1日,《我的黑胶时代》就这样诞生了。

从那时起,每周一到周五,每天一个小时的节目,梁永斌把节目录制好再快递到广州。聊到这段经历的时候,梁永斌似乎很享受那段忙碌的时光:“在北京,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群,在这个城市的某一角落,每一天都有一个来自广东的人,用粤语发出他的声音,然后再传到千里之外的广州,和当地的乐迷分享。”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黑胶时代》带给梁永斌的好运,2003年,北京的电视圈开始慢慢接受他,也多了很多工作机会,最高峰时他手上有七档栏目。2004年,梁永斌成为《同一首歌》的主持人,他的事业也迎来了繁忙期。

“我开始忙得焦头烂额,要跑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录制《同一首歌》,每次出发前,我要提前把《我的黑胶时代》好多天的节目录出来。也曾一度想过要不要放弃《我的黑胶时代》,但这个节目带给我的更多是享受和放松的状态,所以才能一直做到今天。”

梁永斌是双鱼座,很注重感觉的一个人,他把《我的黑胶时代》的节目定位一直停留在情怀层面,没有深入探究过技术层面的问题。

梁永斌告诉我们:“以前在凤凰卫视的时候,我经常会跟鲁豫探讨一些英文主持的处理问题,我会问她,这个地方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她说我也不知道,只觉得这样说是好的。所以当我做《我的黑胶时代》的时候,感觉也一样,很多问题没有答案,我只知道我想这样,我希望这样,这样做让我很舒服。”

因为这个节目,梁永斌收集黑胶唱片的眼光也放宽了,之前一直听中文唱片,后来也开始收集外文唱片,无论到哪个国家旅游,他都会带回来一些当地的唱片。有次去印度旅行,梁永斌利用汽车抛锚的间隙也淘到几张印度唱片。

而梁永斌的唱片跟随着他从香港到北京、从北京到广州,每一次搬家都会扔掉很多东西,唯独他的唱片一张都没扔过。“每搬到一个新的住处,都会第一时间考虑怎样安置我的黑胶。”

梁永斌的黑胶唱片从开始的一两排到现在摆了整面墙,实在没地方摆了,只好往高空扩展,他买了一个既像椅子又像梯子的家具,找唱片的时候就爬上爬下,梁永斌风趣地说“我现在做节目之前,要先爬梯子做运动。”

Q:做了13年《我的黑胶时代》,你怎么看中国的黑胶市场?

A:在我的认知中,黑胶这种音乐介质在中国是有缺失阶段的。50~80年代,其实应该是黑胶在中国普通家庭中最发光发热的时期,但被那个动乱年代给抹掉了。当中国流行音乐开始普及的时候,直接就跳到了录音带和CD时代。黑胶在这个过程中是断层的,国内只有沿海一带出现过短暂的黑胶时期。

但我从国外买回来黑胶唱片后发现,国外的黑胶介质从未断过,很多歌手出专辑,有数字、CD和黑胶等各种载体。所以《我的黑胶时代》里播出一些新专辑的时候,很多听众都会觉得奇怪,这些新歌怎么会有黑胶版?其实黑胶在很多国家从未消失过。

Q:《我的黑胶时代》除了给听众带来好的音乐和唱片故事,你在推广黑胶文化上做了哪些尝试?

A:通过《我的黑胶时代》,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也发现,其实黑胶文化可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成立的“风有信文化传播公司”主打项目就是推广黑胶文化。除了电台节目,下一步还会重点推出视频版《我的黑胶时代》。

而现在结合《我的黑胶时代》推出的旅游品牌“带上黑胶去旅行”已经逐渐成熟,每个人出行都会带自己**惯和喜欢的东西,比如意大利人喜欢带咖啡,英国人喜欢带红茶,我出去旅行就喜欢带黑胶唱片,所以想到用黑胶这个概念去做一些新尝试。

Q:“带上黑胶去旅行”听上去还不错哦,那你们都去了哪些国家?是怎样的一种旅游方式?

A:去年十月第一站我们去了俄罗斯,在莫斯科距离红场2公里的一个美术博物馆,这样一个国家级场馆是从来不对外包场的,竟然可以向一个来自中国的黑胶达人开放。

在那里我们举办了“黑胶音乐餐舞会”,邀请了国宝级的俄罗斯无伴奏合唱团演唱《红莓花儿开》《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等,都是陪伴我们父辈们长大的歌曲。

在当地租了黑胶机和音响,我把带来的黑胶唱片和团友们分享,大家都换上精心挑选的正装,带着对音乐的尊重,也带着美好的心情,度过了一个很奇妙的夜晚,这也是两国黑胶文化交融和交流最好的方式。

今年一月去了日本北海道,日本音乐曾经对华语乐坛影响很大,80年代有大量日文歌曲被歌手翻唱为中文版本收录在黑胶中,像谭咏麟、梅艳芳、张国荣等等。我们请了两位当地歌手在现场献唱名曲,我也带了山口百惠、谷村新司、玉置浩二的唱片和团友分享。大家在一个五星级酒店吃着怀石料理,听着熟悉的音乐,室外雪花纷飞,室内暖意融融。

这是一种很美好的感觉,我们游走,交流黑胶文化,慢慢地,我们还会把这个版图扩大,踏足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更多的国家。马上在6月5日启动的“带上黑胶去旅去”西班牙站,这次还多了首彩葡萄酒的参与,整个行程飘着音乐带着酒香,将会相当惬意!

Q:除了黑胶主题的旅游项目,还策划过什么其他主题的活动呢?

A:除了旅行,我们还和红酒品牌合作搞鉴赏会,不久前做了《夜·赏·乐·酒》,体会“当黑胶遇上葡萄酒”是一种什么感觉,其实黑胶和红酒是可以交融的,黑胶唱片是用来品味的,需要静下来慢慢的感受和聆听,红酒也是有沉淀的,它的诞生也经历过岁月的洗礼,慢慢积累了厚重的感觉,红酒有水果的味道、有橡木的味道、也有岁月的味道,层次丰富,散发的气质其实跟黑胶很像。

Q:其实现在有不少黑胶主题的酒吧、咖啡馆也很流行,在这方面你是否也考虑做一些尝试?

A:将来我们会在跨界方面挖掘更多的可能性,当黑胶遇上咖啡、遇上茶、遇上威士忌、甚至遇上沙发等等,可开发的空间会慢慢变大。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黑胶可以跟很多东西找到匹配点。

我们还在策划一个项目,就是黑胶遇上艺术,跟一些画廊合作,做一些黑胶的展览,请艺术家以黑胶为主题创作一些作品,这些作品会拿出去拍卖,拍卖款我们去做慈善,帮助更多需要的人。

就像一个美好的轮回,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爱的信息发送出去会回传,快乐温暖也会包围到我们自己。这就像转动的黑胶,一圈一圈的让美好回转。

Q:《我的黑胶时代》做了13年,当初只是一档音乐节目而已,有没有想到今天会结合黑胶做这么多事情?能感觉到,13年的积累今天似乎赶上了好时机?

A:13年前我做《我的黑胶时代》的时候,也没有刻意规划过什么,尽管是一个关于黑胶的节目,但它的风格也并不是老气横秋的,很多听众在听节目的时候都有一种时代感,既温故也知新,很接地气。

慢慢我通过节目接触了很多年轻的听众,也有很多90后,他们听着听着,会觉得自己好像错过了什么。所以我想说,黑胶其实没那么老气,也不是离自己的时代很久远的东西,它就在你身边,而且一直都在。

我们应该放慢这么多年为了赶超世界而匆忙的脚步,我们需要有心灵上的洗礼,用时间来沉淀自己的感受。如今,黑胶的美好时代真的来临了,我们要好好享受这个时代,没那么功利,也不需要通过黑胶赚多少钱,更多是精神上的满足。

《我的黑胶时代》走过13年,没有刻意要做什么,但今天,这个美好的时代已经水到渠成地到来了。

▼VOXOA杨俊彦:我对国内唱机市场有信心,不是不爆,时候未到

▼黑胶唱片是用来听的,将价格炒到扭曲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 瑞鸣唱片叶云川:音乐最重要不是载体而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