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名言 【邓稼先的名言】关于邓稼先的名言

2017-06-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研制核武器是中国人民的利益所在.国外对我们封锁,专家也撤走了,现在只有靠我们自己了.我们要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还要吃苦担风险.但是,我们的工作,能振我国威,振我军威!我们为这个事业献身是值得的!2.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3.未来工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做好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4.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5.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邓稼先的生平简介邓稼先

1、研制核武器是中国人民的利益所在。国外对我们封锁,专家也撤走了,现在只有靠我们自己了。我们要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还要吃苦担风险。但是,我们的工作,能振我国威,振我军威!我们为这个事业献身是值得的!

2、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3、未来工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做好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4、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5、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邓稼先的生平简介

邓稼先(1924—1986),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为中国核武器、 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邓稼先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在他逝世后13年,被追授为"两弹元勋"。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邓稼先于1967年领导亲自参与了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同志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邓稼先同志在弥留之际,他还用生命的最后一丝智慧和力气,与于敏合著并共同署名了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向祖国献上了一片真诚。该建议书的内容至今仍然保密。

原文地址.html

邓稼先的名言

1、研制核武器是中国人民的利益所在。国外对我们封锁,专家也撤走了,现在只有靠我们自己了。我们要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还要吃苦担风险。但是,我们的工作,能振我国威,振我军威!我们为这个事业献身是值得的!

2、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3、未来工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做好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4、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5、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邓稼先的生平简介

邓稼先(1924—1986),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为中国核武器、 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邓稼先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在他逝世后13年,被追授为"两弹元勋"。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邓稼先于1967年领导亲自参与了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同志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邓稼先同志在弥留之际,他还用生命的最后一丝智慧和力气,与于敏合著并共同署名了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向祖国献上了一片真诚。该建议书的内容至今仍然保密。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中国科技大学生命学院 李明月 PB11207062 2012/10/29

人物简介:书香门第的出身—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生于安徽省怀宁县。父亲 邓以蛰是现代美术家,美术史家,教育家,曾任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教授;其祖父邓艺孙是安徽省教育家;六世祖邓石如是清代书法家,篆刻家。

清代书法和金石学家,文学泰斗,经学宿儒,邓派创始人。邓石如之子邓传密也是书法家,晚年于石鼓书院讲学。邓绳侯也是书法家,诗文书画皆清回绝谷。邓稼先出生不久就随母迁往北平,其父与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是多年好友,两家祖籍又都是安徽,在清华园又成为邻居,所以邓稼先与杨振宁从小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曲折但成功的求学历程—曲折则是指邓稼先13岁时便遭遇七·七事变,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都迁至昆明组成西南联大,邓稼先的父亲由于咯血不止,全家滞留在北平。成功则是指他一直拥有骄人的成绩,学习路上一帆风顺。

15岁时再入北平志成中学读高中二年级;16岁辗转来到昆明,进入补习班学习,读高中三年级至毕业;17岁时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西南联大是抗日时期中国的最高学府,大学期间经好友介绍加入"民青",积极参加学生运动;21岁大学毕业后于昆明正文中学执教数学;次年六月回到北京,在北大担任物理系教授,并与许鹿希相识;24岁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物理系研究生;26岁获博士学位,获学位9天后等威尔逊号轮船归国。

与"两弹"结缘—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与他人合作发表了《β衰变的角关联》,《辐射损失对加速中自由振动的影响》及《轻原子核的变形》等论文,为中国核理论研究做出了开拓性进展。1958年调到第二机械工业

部第九研究院任理论部主任,领导和武器理论设计,从此隐姓埋名28年,在各大报纸期刊上销声匿迹。1959年邓稼先选定中子物理,流体力学和高温高压下的物理性质三个方向作为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主攻方向,这是邓稼先为我国原子弹理论设计工作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

1964年我国西北戈壁滩上升起了蘑菇云,宣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的腰板从此硬了。1979年邓稼先由于受到严重辐射,身体不好,但仍坚持带病工作。1986年直肠癌住院,由于第三次手术部成功而病逝,享年62岁。

从邓稼先的一生思考当代人的爱情观、价值观、人生观 每当提笔写一些关于为人的东西时,总感觉他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家喻户晓,他们的事迹耳熟能详;,陌生是因为自己从未真正走进他们,读懂他们。而邓稼先又是他们中比较特殊的一位,他的特殊不仅在于他是两弹元勋,更在于他是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具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他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自然受到很好的教育,成绩一直很优秀。后来经历了抗日战争,亡国恨,民族仇便记在心头,我想着也是他当初毅然回国的重要原因。求学期间收获了与杨振宁的友情,与许鹿希的爱情,赴美留学仅用两年就拿到博士学位,他年轻时的经历令无数大学生羡慕,人生是那么的顺利和完美。

按现在人的想法他应该毕业后留在美国,像很多科大人一样。那样的话日后肯定衣食无忧,外国待遇优厚,祖国一穷二白!而这位"娃娃"博士却选择了回国。

这应该给很多人一个反思:现在拼命地刷GPA,背托福,GRE时,心中想的是"兼济天下"还是"独善其身"。我想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凡夫俗子,没那么大公无私,现在拼命地努力拿offer无非是想自己在国外有更好的发展,自己有一个好的未来,

出发点想的总是自己。很少人会说我啥也不图就为从国外学到先进的科技回来帮助祖国建设,这话就算你这么说估计也没几个人相信。也许是时代变了,人的思想也变了,所以众多出国的优秀人才却鲜有人成为"邓稼先"。我不知道是不是现在人价值观出了问题还是人本来就是这样,邓稼先那样的人是如孔子般的圣人,没几个人能当得了?如果现在培养的大批大学生真就这样的价值观,我觉得整个社会该有一个长时间的反思,到底除经济客观因素外,人主观上发生了怎样本质的变化。

由于邓稼先事业的光环太大以至于他的感情生活被人们忽略。都知道他的成功事业,却很少人知道他还有令人羡慕的爱情。说实话,我很少关注为人的生活,因为那样会显得八卦,把伟人都亵渎了,就像有人拿邓许二人的爱情做文章拍电视剧,我觉得就有点乱搞的味道。

后来想想也不是,伟人也是人,而且生活中的点滴更能反映一个完整的人,但不要小题大做即可。经资料了解,邓稼先22岁认识许鹿希,当时他是许鹿希的助教。后来邓稼先出国,26岁回国,29岁两人结为伉俪。

这段爱情至少有六年之久,经过时间的延伸,空间的阻隔反而更加稳固。也许真正的爱情就是这样,年龄和距离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感情。有人说那时候的人太单纯,但是谈个恋爱你要那么多心机干嘛!

想想现在某些人的爱情观:缺了就找,累了就换,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那点儿可怜的虚荣心。换对象成了家常便饭,所以分手了也不会觉得痛,转身就可以再找个,因为彼此没有付出真感情。其实我认为感情不是甜言蜜语说出来的,也不是卿卿我我秀出来的,而是俩人在一起的一种相濡以沫。只是叹息:现天下情侣无数,真情几多?

在谈人生观之前我还是想说一下邓稼先与两弹结缘后的人生。他的一生无疑是辉煌的,因为"两弹"元勋的称号仅此一人而得。当时的中国经过八年抗日,三

年内战,可谓是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很难想象在那个资源匮乏,条件落后的艰苦岁月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最后赢得胜利。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就是他们做了别人做不了的事。当时中国造原子弹核理论和实验完全是从零起步。

1959年,苏联政府单方面终止了原有协议,撤走了所有技术人员,并且讥讽中国20年也造不出原子弹。但是他们彻底错了,中国仅用两年零六个月就成功爆破第一颗原子弹,创造了世界最快速度。中国研制原子弹时恰逢3年困难时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

当时的邓稼先不仅要在秘密科研院里费尽心血的计算,还要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滩试验。他冒着严寒酷暑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15次在现场指导试验,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正如其好友杨振宁后来描写邓稼先:"粗估"参数时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方案上签字时候,手有没有颤动?。

大家都知道的事就是一次氢弹从飞机上丢下来,降落伞没有打开,由于没有准确定位,100多名防化兵都没有找到弹片,邓稼先亲自去了,结果被他找到了,并且抱了弹片,受到了最严重的辐射,对身体造成很大伤害,也是后来直肠癌化疗过程中大出血的罪魁祸首。

每当看到类似事迹,我总会想是什么让他们做出了舍生忘死的选择,是那个红色年代"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是祖国和平建设的自豪感?还是努力改变落后就要挨打的决心和毅力?也许都有……也许都没有,做一件事不需要理由,只要一颗爱国心。

一个热血青年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漂洋过海回到祖国不图名,不图利,只为祖国强大,没有爱国心支撑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有时候我会想,要是50,60年代的劳模活到现在看到现在社会的种种,会不会很不解。当然现在社会也不是没有大公无私的人,只是极度稀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