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莲舞蹈 【舞蹈家陈爱莲老公自杀了吗?】陈爱莲:打败时光的舞者

2017-10-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核心内容:荧屏上的陈爱莲时而高贵冷艳,时而楚楚动人,已经76岁高龄的她却宛若少女.那么生活中的陈爱莲是什么样子?她为什么会住在这间破旧不堪的办公室里?这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原来,20年前陈爱莲变卖自己的房产,拿出全部积蓄,购置大量的教学设备,建起2万平米的校舍,为国家培养了上千名优秀的舞蹈人才.而自己和年近八旬的丈夫,却挤在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一住就是二十年.这巨大的反差震撼着设计师庄雅典的心,但让他最感动的还是陈爱莲与丈夫魏道凝之间深厚的爱情.很难想象,结婚40多年的老夫老妻,就跟初

核心内容:荧屏上的陈爱莲时而高贵冷艳,时而楚楚动人,已经76岁高龄的她却宛若少女。那么生活中的陈爱莲是什么样子?她为什么会住在这间破旧不堪的办公室里?这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原来,20年前陈爱莲变卖自己的房产,拿出全部积蓄,购置大量的教学设备,建起2万平米的校舍,为国家培养了上千名优秀的舞蹈人才。而自己和年近八旬的丈夫,却挤在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一住就是二十年。

这巨大的反差震撼着设计师庄雅典的心,但让他最感动的还是陈爱莲与丈夫魏道凝之间深厚的爱情。很难想象,结婚40多年的老夫老妻,就跟初恋一样,陈爱莲唤丈夫魏道凝为凝凝,而魏道凝管陈爱莲叫小白兔。然而这甜蜜的背后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实际上魏道凝是陈爱莲的第二任丈夫。

而73岁的魏道凝竟然是一位癌症晚期患者!究竟这里面有哪些曲折动人的故事呢?节目中将为您揭晓。

参加《暖暖的新家》节目,魏道凝希望能给妻子一个可以安心休息的家,即使在没有他的日子,也能让妻子坚强的生活下去。

这份爱的托付,让设计师庄雅典感到沉甸甸的压力,到底怎样的设计才能打动国宝级的舞蹈艺术家陈爱莲,这可难倒了他,然而更让他大为崩溃的是,装修过程意外连连!因为陈爱莲是南方人,一直有南方园林的情结。

设计师庄雅典大胆的设计了一个小庭院,但是要想实现这个“院子”要花费将近一半的装修预算,眼看预算所剩无几,时刻面临停工,设计师庄雅典再次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零预算”软装!

他将如何挑战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系列的省钱大作战到底节省了多少钱?他又是怎样运用空间魔法将简陋的办公室奇迹变身拥有13个功能空间的花园洋房呢?

2月1日晚21:18,北京卫视《暖暖的新家》看设计师庄雅典如何将简陋的办公室奇迹变身拥有13个功能空间的花园洋房。

1959年,20岁的陈爱莲在舞剧《鱼美人》中一跳成名,从此便顶着著名舞蹈家的头衔著名了50多年。时光在陈爱莲这里好像是慢的甚至静止的,在70多岁的年龄,有人已经只能坐在公园里晒太阳,可她每天健步如飞,异常忙碌,电话不断,对记者说忙得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几个月前她还是短发、齐刘海,如今又盘起头发变斜刘海了,不变的是精致的妆容和颜色鲜亮的衣着,以及说到舞蹈时眉飞色舞、顾盼生辉的生动表情。今年是陈爱莲从艺60周年,讲述她从艺经历的《共和国的红舞鞋陈爱莲传》日前出版,一系列纪念活动也在陆续进行,包括5月份即将上演的舞剧《红楼梦》,陈爱莲将再次出演林黛玉。60年和舞蹈有关的艺术人生,用陈爱莲的话说就是故事太丰富了,四五个小时都说不完。

记者:1959年您主演舞剧《鱼美人》后一举成名,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舞蹈家之一。《鱼美人》也是中国第一部芭蕾舞与中国舞蹈相结合的舞剧。能讲述一下当年演出这部作品的情况吗?

陈爱莲:1959年,我是北京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院前身)毕业班的学生。那年北京舞蹈学校编导班的毕业作品是舞剧《鱼美人》,这部舞剧由前苏联舞蹈专家彼安古雪夫任总编导,凭借着他舞剧创作的经验和方法,带着编导班的学生来创作这部作品,并最终选中了我演出主角鱼美人。

当时北京舞蹈学校同时演出的还有另外一部作品,芭蕾舞专业的《天鹅湖》。结果证明,《天鹅湖》的演出是成功的,但《鱼美人》在演出质量、舞台表演上更胜一筹,超过了《天鹅湖》。这种超过表现在演员的二度创作上。凡是表演艺术,都包含演员的二度创作。一部舞剧,要靠音乐、舞蹈编排等支撑,但最后呈现给观众,还是要靠台上的演员。

这部作品演出之后,不管是给同行还是给观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0多年了,现在我有时候碰到一些我的老粉丝,对我当年演的鱼美人记忆犹新。很多人都表示很怀念这部剧。但是复排看起来很难。

陈爱莲:这部舞剧我们在1959年到1962年的几年间陆续演过几场,场次非常之少。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央芭蕾舞团首先想复排《鱼美人》。这部舞剧被称为芭蕾舞剧民族化的一部大作,而且是成功的大作。它的双人舞的编排都是按照西方芭蕾舞的套路创作的,同时融合了中国的表演风格。中央芭蕾舞团认为这就是一部芭蕾舞剧,复排很容易,但是演出并不成功。我认为问题出在二度创作上,同样的动作换了演员,效果就不一样了。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北京舞蹈学院又复排了《鱼美人》。我当年跳鱼美人的时候是立足尖的,这一次,他们把足尖去掉了,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部民族舞剧,并且有一个特别肤浅的看法,认为立足尖就是西方芭蕾,不立足尖就是东方芭蕾。

但其实这只是技术问题,我认为足尖只是一个技巧,合适用就可以用。这个复排的版本将情节也做了一些改动,原版是鱼美人和猎人的故事,这版将男主角改成了渔夫。最后这部舞剧的演出也不成功。观众们还是怀念原版的《鱼美人》。

记者:那原版的《鱼美人》为什么能够成功,获得这么好的反响?

陈爱莲:这牵涉到演员训练的问题和舞剧概念的问题。首先,我们对舞剧的概念没有搞清楚,西方人说的舞剧其实就是芭蕾(ballet),翻译过来咱们叫舞剧,中国人在舞蹈理论上有很大的欠缺,有些看法非常幼稚。这就说到我们当年的训练。

当年的北京舞蹈学校,不管是演《天鹅湖》的那帮学生,还是演《鱼美人》的我们这帮学生,接受的都是综合训练,包括中国古典舞的集训、西方芭蕾舞体系的集训、中国各民族民间舞的集训、西方有代表性的民间舞如西班牙舞意大利舞的集训等,我们称之为全科训练。接受过这种训练的演员,既能跳西方舞蹈,也能跳中国舞,所以才能产生《鱼美人》这样的作品。当时有一批这样的演员,我是其中之一。

《鱼美人》演的是中国的一条鱼,整部舞剧有中国风格和韵味,我们的动作和造型都是中国风格的。我们有底子,单人舞、双人舞、民间舞、立足尖、中国味儿,都没有问题。但后来舞蹈教学就分科了:洋就洋到底,土就土到家。所以复排《鱼美人》时,那些演员们仅接受过纯芭蕾舞的训练,中国风格的技巧他们就完不成,跳的时候是芭蕾那种直挺挺的感觉,所以作品也不成功。

记者:能分享一下当年演出《鱼美人》的一些故事和细节吗?比如和总编导古雪夫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