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县何海生去向 苍溪县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汇报(何海生)

2017-09-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尊敬的晨松副会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我县深入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加快建设美好新家园的重要时刻,各位领导不畏严寒.不辞辛劳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我们深受感动和鼓

尊敬的晨松副会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在我县深入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加快建设美好新家园的重要时刻,各位领导不畏严寒、不辞辛劳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我们深受感动和鼓舞。在此,我谨代表中共苍溪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县政协和78万梨乡人民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现将我县基本县情和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基本县情

苍溪位于四川盆地北缘、秦巴山脉南麓、嘉陵江中游,幅员2330平方公里,耕地58万亩,辖39个乡镇,789个村(社区),总人口78万,其中农业人口65万。苍溪是边远山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三区合一”的县。

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80%,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和国家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苍溪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全县28万人中有3万多优秀儿女参加红军,从中走出了6位中央委员和18位共和国将军。

苍溪是文化、农业、生态三大特色明显的县。西晋太康年间置县,至今已逾1720年,素有“川北淳邑”之称,历史上杜甫、陆游等大批诗人、张道陵等历代名人频来苍溪,留下不朽诗篇,有史记载,历朝县官多为诗官。

是全国首批文化工作先进地区;有15种农产品获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中国雪梨之乡、中国红心猕猴桃原产保护地、全国第二大毛兔基地县、全国育肥猪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和全国食品工业强县;森林覆盖率45.

8%,是全国生态示范县、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试点县和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苍溪是能源化工、特色农产品、生态旅游三大资源富集的县。

境内水电总装机可达138万千瓦,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在我县境内探明天然气储量十分丰富;“六个一 三配套”的生态家园建设经验,受到回良玉副总理亲笔批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红军渡·西武当山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中国·苍溪梨文化博览园创建成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全县100%的乡镇、24.6万户、78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14人、受伤1045人,直接经济损失104.85亿元,是国务院确定的39个重灾县之一。面对特大灾害,78万梨乡人民坚韧不拔、万众同心、奋力拼搏,超常工作,奋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前三季度,生产总值实现40.18亿元,同比增长12.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322万元,超过去年全年总量,同比增长57.

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8154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2719元,增长15.4%,全县呈现出发展提速增效、重建全面加快、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干群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

二、创建情况

我县1999年成立县诗词楹联学会,并于2006年成为中华诗词学会团体会员。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华诗词之乡评定标准及有关要求,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大力推进中华诗词之乡创建,群众诗词普及活动深入开展,传统文化得到大力弘扬,呈现出全县上下讲诗词、万众动笔写诗词、共建和谐新苍溪的生动局面,我县文化品位和知名度大幅度提升。

(一)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建立健全机构。县上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宣传部、文联、文体旅游、财政、教育、规划和建设、民政、工商、广播电视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县文联组建了工作班子,落实专门人员,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是落实工作责任。将中华诗词之乡创建纳入了全县“十一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文化重建工作目标任务,先后印发了《苍溪县创建中国楹联之县和中华诗词之乡工作方案》和《苍溪县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县和中华诗词之乡冲刺阶段实施方案》,对创建任务、内容、步骤等逐一进行分解,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

三是深入宣传发动。多次召开全县性工作会议和创建成员单位大会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充分利用县广播电视台、《苍溪周讯》、苍溪党政网和县政府公众信息网等新闻媒体,对创建工作进行广泛宣传,群众普及率达到100%。

同时,利用《创建动态》、《汉昌诗联》反映创建工作动态,营造了关心、支持和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万元资金支持创建日常工作,并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安排创建资金,保障了各项创建活动的正常开展。今年,仅编印《苍溪诗词选》和《中国对联集成·苍溪卷》县上就一次拨付了20多万元编印经费。

(二)狠抓队伍建设。一是壮大队伍,形成网络。县上成立了县诗词楹联学会,现已建成分会7个,发展会员(含成员)1600多人,其中国家级会员11人、省级会员13人、县级会员213人;在乡镇、机关、中小学校和村(社区)建立基层诗联社团20多个、创作小组90多个,形成了老、中、青、少结合的创作队伍;同时,建成了2处诗词教育基地和一批诗词文化先进单位,诗教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二是突出培训,提升素质。依托县诗词教育培训中心、诗词教育基地,采取举办培训班、召开研讨会和座谈会等多种方式,邀请省诗词学会领导、专家,县学会诗词顾问,特级教师讲解诗词基础知识和创作,对会员进行培训,促进了会员创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有30多位会员出版了个人专辑,其中庞绍彩的《数风流》、农民诗人姚健宗的《第五季耕种》等诗集在县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三是创办期刊,搭建平台。创建了《汉昌诗联》,每季度出版一期,现已出刊29期。依托县诗词学会平台,每月召开一次诗词研讨会,每季组织一次采风活动,开阔会员眼界。

建起苍溪文艺网和汉昌诗联网,联络县内乃至国内外诗友2000多人,创作征集了大量的优秀诗词作品,发布丰富的学术信息,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作评论和研讨活动。

(三)推进诗词普及。一是狠抓“五进”活动,推进诗词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景区。早在九十年代,我县庭院文化兴起时,就把“农民学文化、读诗文”作为庭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目标考核内容,与庭园经济建设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

2006年全县以“诗联进农村”为切入点,狠抓诗词在农民中的普及工作。教育系统把经典诗文诵读作为国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各中小学校的日常教学,通过完善机制,创新载体,使广大青少年学生读诗、背诗、唱诗、写诗活动丰富多彩。

同时,采取校户结对,动员学生辅导家庭成员读诗、背诗,互促互帮,推进普及。二是开展“四有”建设,确保诗词创作有组织、有活动、有作品、有园地。

除《汉昌诗联》外,还在《苍溪周讯》副刊、《梨花雨》、《苍溪文学》、《梨乡文化》等刊物和县电视台上开辟了诗词专栏,给广大诗词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各诗词分会、基层诗词社团和创作小组也都创办了自己的诗词刊物,各机关单位也在宣传板报、橱窗、公开栏、机关简报上刊载诗词,有效普及了诗词文化。

三是坚持“三个结合”,推进诗词创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活动开展相结合。县上连续8年组织开展了以诗联为内容的“写春联、送书画”等送文化下乡活动。

围绕节日、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时政和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支柱产业发展、知名品牌及明星企业等,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诗词创作,先后出版了《首届中国·苍溪梨花节专辑》、《红土绿园》、《梨乡牧韵》、《抗震救灾特辑》、《北京奥运专辑》、《经典诗词100首》等诗联书籍。

特别是《抗震救灾特辑》以诗、词、联等形式讴歌记录了梨乡儿女搏击天灾、重建家园的生动画面和感谢人场景,为受灾群众提供了心灵慰藉和精神鼓舞。“五进四有三结合”活动的深入开展,使诗词在我县得到广泛普及。

(四)挖掘整理诗联典籍。根据我县历史悠远、文化积淀深厚的特点,广泛发动群众挖掘抢救苍溪历史传承的诗词楹联文化遗产。采取书信、电话、邮件、网络等多种形式,亲连亲、友连友、事连事、人连人,挖掘搜集了大量失散在民间的历史建筑物诗词楹联原文,成功编纂了苍溪人写的、写苍溪的集文学性、史料性、实用性于一体的《苍溪诗词选》和《中国对联集成·苍溪卷》,精选了2400余名作者的28000首(副)诗词楹联作品,记录了自汉代以来苍溪近两千年的历史发展轨迹。

它既是苍溪古县的历史见证,又丰富了苍溪历史文化底蕴。

(五)坚持示范带动。一是打造农户生态家园文化示范点。把诗联文化作为庭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营造独具特色的生态庭院文化氛围。全县涌现出了元坝镇将军村、陵江镇玉女村、红旗桥村、江南现代农业园区、青山观和云峰镇狮岭村等一批先进典型。

禅林乡青山观村结合乡村旅游建设抓创建,家家庭院挂匾联,户户墙壁嵌诗词,建设成诗书、楹联村;元坝镇将军村在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会议”上被中宣部、文化部命名“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陈冶仙的文化庭院被命名为“先进文化大院”。

二是打造诗词教育示范点。将实验中学校、陵江镇小学校和陵江镇第一幼儿园打造成诗词教育基地和教育示范先进单位,推进诗词进课堂、进校园,进学生家庭。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有效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

实验中学利用校本教材,创新诗教载体,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诗化氛围。陵江镇小学校创办的“少儿国学讲堂”、“红领巾书协”、“蓓蕾画社”、“小天鹅舞蹈团”“红领巾管乐团”等五朵金花得到省市肯定。

所编排的《校园常规记心间》音乐诗歌快板,走进了中国教育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并获二等奖。三是建设诗词物化工程。将诗词文化作为景区景点旅游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建起红军园、梨博园景区诗词墙,嘉陵江大桥桥头诗词艺术墙和东城社区诗词书画艺术馆。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通过开展中华诗词之乡创建活动,激发了全县城乡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生踊跃参与读诗词、写诗词活动的热情,培养了大批诗词楹联创作骨干,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推进了全县灾后重建,提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文化品位和档次,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认识,统筹安排,细化措施,把创建工作推向深入。一是进一步加强各级诗词组织建设。

继续发展农村、学校等基层诗词楹联组织,争取在各乡镇、各中小学校和基他有条件的单位都建立诗词楹联组织,培育壮大会员队伍。二是进一步加强诗词创作队伍建设。实施“精品诗词”战略,建立会员定期学习制度,加强对会员的业务培训,组织开展各种诗词作品比赛,切实提高创作水平。

三是进一步做好诗词普及工作。以学校诗词教育普及为重点深入开展好诗词“五进”活动,继续宣传普及诗词知识,营造关心、支持和参与诗词活动的良好氛围。

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对我县创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诚恳地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对我县的创建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祝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