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明部长通道 部长通道:从记者“我要问”到部长“我要说”

2017-10-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走过10多年历史,人民大会堂北大厅的两会"部长通道"越来越受关注.交通部部长杨传堂在这里意犹未尽,入场时答过问题,散场时还跟记者约定下次再答;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虽然感到身体不适,仍坚持回答记者提问;时任民航局局长李家祥每次到最后都会问,还有问题要问我吗……从最初的围追堵截,到如今的规范顺畅,"部长通道"成为每年两会期间备受瞩目的新闻高地.各部委负责人在这里发布权威信息.直面社会关切,密集的提问.实在的回答,勾勒出一个官民互通的生动平台."在如此短的时间内

走过10多年历史,人民大会堂北大厅的两会“部长通道”越来越受关注。

交通部部长杨传堂在这里意犹未尽,入场时答过问题,散场时还跟记者约定下次再答;

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虽然感到身体不适,仍坚持回答记者提问;

时任民航局局长李家祥每次到最后都会问,还有问题要问我吗……

从最初的围追堵截,到如今的规范顺畅,“部长通道”成为每年两会期间备受瞩目的新闻高地。各部委负责人在这里发布权威信息、直面社会关切,密集的提问、实在的回答,勾勒出一个官民互通的生动平台。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集中如此多的重量级官员,在如此多的媒体面前亮相,这是其他新闻发布形式很难做到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周勇认为,“部长通道”赋予严肃庄重的两会新闻报道生动鲜活的面貌,传达出一种贴近感,为重大信息、热点问题向公众的传播构建了一个更为有效的场域。

既能面对面 又不人贴人

3月3日下午2时半,离全国政协会议开幕还有半小时,人民大会堂北大厅聚集的几十名记者爆发出一阵呼喊。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黄树贤在“部长通道”第一个应邀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所谓“部长通道”,是一条从北门通向会场的过道,短短不过100米。因为是部长们的“必经之路”,在这里“围追堵截”,成了各路记者心照不宣的秘密。

现场拉起一条长长的红线,一块蓝色牌子写着“共同维护秩序,请勿越线采访”。在部长即将接受采访的区域安置了发言台,发言台正面上方,细心地规划出一排格子,架满了各路媒体的话筒。5层的摄影架上,也站满记者。摄影架铺着天蓝色绒布,踩上去安静无声。

黄部长侃侃而谈。记者们有的开动摄影摄像设备,有的快速敲击键盘,还有不少人用手机将现场视频实时传回总部。黄部长之后,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来到台前,就热门教育话题与记者交流了约20分钟。

对部长们的坦诚回答,记者们赞许有加,纷纷向后方编辑“交差”。也有记者惋惜,刚才放走了交通部部长杨传堂和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据人大会议新闻中心一位资深工作人员介绍,记者在“部长通道”抓新闻的历史,已经有十几年。最初是一拥而上,甚至对部长拽衣服、拉胳膊等,容易出现秩序混乱和安全隐患,甚至还发生过一些小小“事故”。

新闻中心工作人员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高级官员通过媒体与老百姓互动的好机会,如因为秩序问题而取消,是“因噎废食”。为此,他们特意在设施上进行了一些改善,设置采访台,安放扩音设备,拉起隔离绳,让记者和部长既能“面对面”,又不会“人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