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会博物馆藏品在线 杨致远个人稀世珍藏在大都会博物馆展出
“观远山庄”,是杨致远的斋名,史耀华说之所以借用私人收藏品,就是为了介绍传统中国最尊崇的视觉艺术类型——书法、最出色的的书法家和文艺运动,观远山庄的法书珍藏恰恰符合这些标准,展品涵盖了厅堂展示的大挂轴及文人在书斋独自玩赏的小品。
中国书法的展出,对于西方博物馆甚至象大都会博物馆这样的百科全书类型的博物馆带来挑战,由于大部分观众不通中文不懂汉字,对于书法的内容不能掌握,对于书法的美学更无从理解,基于此,史耀华说就要展出“开门见山”的东西。
所以,配合展览,在法书作品前特意陈设了文房四宝,首先给观者介绍了中国书法的书写工具;而后又制作了说明牌和卡片式解说牌,解说牌言简意赅地介绍了书法的发展脉络,即书法的篆、隶、草、行、楷五种书体的发展。
这样,观众通过直观的书写工具和解说牌这两种直接的认知媒介,再看以时代排序的法书展览,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无论专家还是普通民众都能欣赏,充分阐释书法的形制、字体种类、风格变化等基本观念。
此次展览共有七个展厅,最为著名的作品当属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1254——1322)的小楷《大乘妙法莲华经卷第三》,小楷书字万余,笔法沉著灵动、点划精美、结体稳健,于楷书的严谨中不失生动潇洒与温婉蕴藉,且首尾如一,使人在欣赏其书法的天然安详态势之时而与其融为一体,虽未尽识经文含义,亦不影响审美知趣。
可以说这件作品是此次展览的重中之重,也是观远山庄的最优藏品。展览中的一个亮点是明文彭(1497——1573)的隶书《千字文册》,85开,占满展厅里一面25呎的墙面,也是此次展览的重点展品之一。
文彭是明代中期吴中著名书画家文征明的长子,他精于篆刻和书法,五体书法均显功力。此书为大字隶书,书体端正、俊朗沈毅,虽鸿篇巨制,然一丝不苟,非深厚功力而不可及矣,这在十六世纪是少见的。
其他展品有如驻守长城的抗清名将熊廷弼(1569——1625)遒劲的草书诗卷,十七世纪明末移民如:王铎、傅山、倪元璐的作品,十九世纪“金石派”名家书法,展现他们根据青铜器和石碑上的古体铭文,创造出的独特风格。
如“清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的隶书,融合了汉隶、魏碑,创造出一种“漆书”;与其比肩的郑燮除了广为人知的墨竹外,其书法亦具“狂怪”意趣,融入了兰竹笔意,自创“六分半书”。
展览包括了一件当代画家徐冰的动画《汉字的性格》,旨在探讨汉字的渊源和书法演变的过程,为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2012年的《法迹:观远山庄珍藏法书选》展而创作,由何弘毅家族基金会赞助。
配合展览,大都会博物馆还将举办讲座,包括5月9日的“周五焦点”专题《读与看:中国书法的乐趣》,7月12、13日“他们如何做的?”专项现场挥毫笔会活动。举办中国书法展,不仅是传播了中国的书法艺术,重要的是向广大观众开启了一扇广大的知识窗口。这正如杨致远所说:“对我来说,了解和欣赏中国书法是一个发现新事物的历程,启发我,充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