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辉中国人寿 中国人寿王军辉:6个建议 建议提高网上配售比例

2017-12-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今日在上海西郊宾馆召开.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王军辉在研讨会上表示,影响机构申购决策的有三个方面:基本面因素.市场因素.其它因素,建议重点对下一阶段新股询价制度完善,提出提高网上配售比例,取消网下锁定期,缩小累计投标询价价格区间等6点建议.以下为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王军辉发言实录:王军辉: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上午好,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就询价机构报价及申购决策的几个因素做一个参数.中国人寿资产我们管理的规模是接近4000亿,大家对中国人寿在资本市场的一举一动都非常的关注.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今日在上海西郊宾馆召开。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王军辉在研讨会上表示,影响机构申购决策的有三个方面:基本面因素、市场因素、其它因素,建议重点对下一阶段新股询价制度完善,提出提高网上配售比例,取消网下锁定期,缩小累计投标询价价格区间等6点建议。

以下为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王军辉发言实录:

王军辉: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上午好,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就询价机构报价及申购决策的几个因素做一个参数。中国人寿资产我们管理的规模是接近4000亿,大家对中国人寿在资本市场的一举一动都非常的关注。我们既投资A股市场也投资其他的市常对于我们这么多年的经验有我们机构的一些申购决策做一些阐述。借这次研讨会对新一部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也提供一些建议。

对于我们来讲申购股和在二级市场买股票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主要有个方面,一个是基本的因素,一个是市场因素,还有跟我们资本市场新型价格特点相关的一些因素。基本因素是我们这个团队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比如说发行人所在行业的收信,行业发展的寿命周期,行业的成长性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对这个行业的影响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比如新型技术行业代表高资产行业,它的市盈率比公共事业类有明显的提高。同时呢,我们也非常关注发行人在行业中的地位,发行人在行业中具有领导地位,它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我们对这个股票的定价就高。

对发行单位的财务的研究是我们做的一个主要的工作,发展越快,毛利率水平越高我们对这个股票的定价越高,当然我们也非常关注发行的管理层,因为作为机构投资者我们投资的不仅仅是公司,而且还是公司的管理层。

那么稳定而优秀的公司管理层以及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股票提升当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是非常的欢迎公司管理层做一一对应的交流和推介。

同时发行的项目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当然通过这个项目对盈利前景比较看好,对该股票的价格定位也会相应的提高。我们也非常关注招募说明书当中的因素,特别是一些你发行当中的生产经营有直接和重大影响的因素,可能会使得公司的业绩最波动的因素都是我们在这个新股定价的时候考虑的。

比如说我们创业版股票发行上市其中有一个风险就是本公司盈利情况和团队一起关心,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风险。所以可以看出同行业的定价的水平给新股一个合理的股值。

还有一个要考虑的就是市场因素,就是A市场处于一个什么阶段,牛市的时候它发行定价会明显的上升,熊市的时候新股的定价会下降,实际上市场的A市场对新股的定价可以起到一个放大的作用。

那么市场不好的时候有一些情况会出现,比如监管市场,07年大概只有10%多的新股破发,但是08年超过40%当天破发,09年是30%的当天破发。所以新股不败只是一个神话。我们是一个新的市场,对新股不败的观念根深蒂固,我想随着我们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趋势这个神话是逐步被打破的,这个走势已经出乎了投资者的预料。

还有其他的因素是我们市场的阶段所决定的。比如发行的规模,我们研究规因素是影响规模定价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讲的话由于投资者对这个小盘股有一个良好的预期,同时小盘股也有一定的灵活性,因为小,所以容易操纵,所以它小盘股一般高于大盘股。

我们的市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的市场还是以一个中小投资者为主的市常所以这样就是什么结果呢,我统计了一下,从09年新股发行以来大概是发了82家公司主版12家,我们中了10家,中小版70家我们中了10家,因为我们申购价比较低,基本上都没有中到签。

还有新股的不确定性,或外市场当中由于新股的不确定性,公司的业务,公司的治理结构往往低于二级市常比如我们参与香港市场作为国际金融机构来讲我们一般都比二级市场的价格同类下降10%,我们只是考虑更多的发行面和合理的股值。所以可以看到,我们申购股改其实跟二级市场的操作和决策流程基本上是一致的。

最近几年证监会做了几次重大的改革,我个人认为就是应该说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改革的目标方向就是坚定不移的推进市场,要发现真正实现市场的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从09年6月份开始,启动了新一轮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我总结了一下,改革到现在确实像各位领导所说的现行的询价制度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个就是使新股定价进一步的市场化,这是一个核心的问题。而且是这样的,引导这个市场,慢慢适应这个市场化的机制和能力。

第二就是制度照顾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第三它使资本市场的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你比如说中小投资者占有的利润可以看到,有很多人也提到了,09年的主版利润率高于08年,使投资者的收益率提高。

那么从融资角度来看的话09年全年有111家企业发行上市,募集资金超过2000亿,今年的1月份我看了一个数据,IPO的发行量融资额达到了400亿,应该讲的话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通过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

我想在总结这个经验成果的同时我觉得对现行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一个探讨,以至于下一步进行完善。总结现行制度我们现在感觉,就是大概有这么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我刚才听到朱助理已经说了,实际上监管层对这个问题认识非常的清楚。

我主要讲一下新股报价的问题。09年的无论是中小版、创业版收益率都非常高于其他年度的市盈率和二级市场的市盈率。这个有什么问题呢,一方面来讲的话新股上市以后有一定的涨幅,这样的话使得在原来高的市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上升,这样的话泡沫就比较严重了。

可以看到的话比如一些中小版股首日上市以后中小投资者是以卖为主,这就蕴含着很大的风险。还有一个问题很重要,本身新股发行我认为是跟市场大盘走势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如果新股定价过高是什么概念呢,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就脱钩了。

新股二级市场上市以后它的泡沫就要通过二级市场消化,它就是通过价格投资的过程是一个逐步下跌的过程实现的。如果新股逐步发行作为一个大的板块的话会给整个市场有一个下降的压力。时间关系我就不多说了。

我想重要的是对于下阶段的新股询价制度的完善我想提一些建议。这个建议不一定成熟,希望大家批评指正。6个建议,一个就是提高新股定价的阻力,发挥投资者的专业优势和理性定价能力。现在来看的话网下参与的机构比较多,200多家机构股票发行比较小,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实际上每家投资者量非常少。

从量的角度来讲的话对机构投资者没有一个约束力,不是说机构投资者不专业,而是约束力没有形成,使这个询价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我们也觉得A股和其他的脱节的现象是根本的原因。所以询价阶段要提高网下配售的鼓励,特别是发挥大型投资者的作用。香港市场的话我们看到90%都是配给机构的,只有10%是给中小投资者。这样一来的话机构投资者就是有数量约束的话报价上更趋于理性。否则的话就成为一个简单的驳议的市常

第二个建议就是引入战略投资者。实际上我们中国人寿在香港是一个很重要的机构投资者,我们参与了都是非常成功的,奠定了非常好的价值。战略投资者都具有良好的声誉和有专业判断能力的投资者。战略投资者就是他要向其他的投资者传递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传递他们对公司的看法,而且这样的话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市场好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没有问题。市场不好的时候战略投资者对稳定市场,提升投资者的信心有非常好的作用。

第三个建议就是取消下限阻隔期。可以看到实际上随着警戒区的临近股票是下跌的走势,所以我觉得这个股价阻隔期的话作用不大。新股上市的时候股权结构分散,容易受到应该说市场的操纵,以及容易偏离它的价值。

第四个建议就是缩小投标询价区间,就是提供一个询价的区间,但是上限和下限相差很大,也不利于真确的定价,所以我们觉得可以适当的缩小询价的区间。

第五个就是优化询价机构。我有个提议,可以适度的给承销商一定的自主配售的权利,现在我们承销商是以公平的原则,服务的原则,对所有的投资者都是一样的。但是我觉得我们承销商根据投资人申购的价格和数量来合理的可以进行一个分配体制的改善,所以刚才宋会长说了,要考虑最终的投资者自身的能力和优势。

我想这样的话我觉得会使这个机构投资者在询价过程中发挥专业的优势。其中包括刚才说的机构增加申购量并不是往机构倾斜,同时呢大量的资金打新股也是一个资源的浪费。发挥专业机构的优势,这是对中小投资者的一种保护。

最后就是抑制超募的现象。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果超募过于严重了,这些机构我想对上新的项目的话把握不是很好,包括扩大投资,这些都可能增加一些公司的经营风险。同时如果超募严重,而且这个超募的资金得不到有效使用的话我想也是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也扭曲了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总之我们提了这6点的建议也不一定对,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