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吉明院士哪里人 【师生下午茶】郝吉明院士“学术人生”访谈录

2017-12-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求学 主持人:后天就是咱们的校庆日了,郝老师一定很忙吧. 郝吉明:还是比较忙,校庆忙,不校庆也忙. 主持人:清华已经一百岁了.您当时刚到清华的时候是那一年啊? 郝吉明:1965年. 主持人:1965年? 郝吉明:对.主持人:据说您当时来清华身上只带了十块钱,是有这么回事儿吗? 郝吉明:应该说是.因为这个……我看明天咱们系有个活动叫做"环环相扣",题目是"土博士——洋教授",我呢是"穷孩子,洋博士,土教授".因为家里很穷,都是农民,所以65年当

一、求学 主持人:后天就是咱们的校庆日了,郝老师一定很忙吧。 郝吉明:还是比较忙,校庆忙,不校庆也忙。 主持人:清华已经一百岁了。您当时刚到清华的时候是那一年啊? 郝吉明:1965年。 主持人:1965年? 郝吉明:对。

主持人:据说您当时来清华身上只带了十块钱,是有这么回事儿吗? 郝吉明:应该说是。因为这个……我看明天咱们系有个活动叫做"环环相扣",题目是"土博士——洋教授",我呢是"穷孩子,洋博士,土教授"。

因为家里很穷,都是农民,所以65年当时的十块钱相当有分量,不像现在,搓一顿就不知道多少钱。那个时候十块钱可是大钱,因为那个时候一个月的生活费才十五块五。

主持人:那您65年到清华的话,66年就文化大革命了吧?当时学校还上课吗? 郝吉明:应该讲,在清华的学习过程啊,本科生还是很有意义的。在文化大革命前经常把我们称作"八个月的大学生",在八个月的过程中确实感受到了蒋南翔校长的办学思想,两个口号当时深入人心,一个呢当时是说"做三大革命的战士",第二个是"要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个还是比较深入人心。

主持人:您看这张照片,这张当时是在清华吗? 郝吉明:这是清华大学的一段历史。

八个月的大学生活,总的来说还是对学习目的的养成很重要,当时来大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体会就是怎么能够树立一个端正的学习目的。就是说为国家的富强来学习。特别当时我们叫放射性废水处理那个专业,为了发展中国的原子能事业,老师们总是给我们讲,为了反帝反修,我们应当怎么努力,刻苦学习,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很快就失去这个学习机会。

咱们这个地方的毛主席像是现在的二校门,原来也是二校门,但是文化大革命当中,66年的8月24号,把二校门给拉倒了。

二校门是封资修的象征,给搬掉了。然后呢要表现革命性,树立了一个咱们毛主席的塑像,塑像是在67年立的,我们这个照片是在毕业之前,作为我们在清华大学的留念。

这里还有三张照片,另一张照片你们看是什么地方?大礼堂。大礼堂挂着这个革命口号和毛主席语录等等,当时的政治气氛就是这样。再一张照片呢,是我们的二号楼,当时我们都住在二号楼,二号楼是12平米一个屋子,住六个人。

从办学条件来说,跟大家现在比,可能你们住的很拥挤很艰苦,但那时候都是这么过来的。艰苦一点更能激发我们的斗志。 主持人:那当时这么混乱的场景,您是怎样毕业的呀,要写毕业论文吗? 郝吉明:按毛主席的说法来说是"阶级斗争是一门主课",所以我们上了阶级斗争这门课,应该说对人生的经历来说,也是很宝贵的一段时间,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也是一个锤炼,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大学本来想学的东西没学到,但是又说我们大学毕业了,所以在这时候要走向社会。

走向社会后,你们想完成当时你念大学时想实现的目标,这就是人要在曲折面前走坚持的方向,努力,这一段对我的人生来说是有相当的影响的。 主持人:后来您在清华工作了八年以后就在清华读了研究生,又去美国读了博士,这一段时光对您以后的选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吗? 郝吉明:应该说是不断的起作用。

因为我留校以后,先在这个单位,现在叫核研院,在200号工作。当时200号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要把核电发的电送到天安门,当时清华要建核反应堆,我们做放射性三废处理的,但是看来是曲折了。

然后呢是恢复招生,当时招的是工农兵学员,我在那时候学会了怎么做班主任,75届的同学97年的时候毕业二十周年,很多同学回来了,那时候同学当中,有的年龄跟我同岁,像我们那个马班长,也有年龄小的,也有文化程度最差的是念小学四年级,如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很辛苦,第二个呢把大学的课程交给学生也很辛苦。

我们自己本来就没念大学,这很矛盾,78年邓小平又决定恢复高考,我总是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