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广州市长 朱光市长与广州城建工作

2017-09-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50年代荔湾西堤.沙面一带江面布满了住家艇.水上居民被视为南粤少数民族,住家艇是世界上罕有的居住奇观.朱光在担任广州市长期间,十分关心珠江两岸的水上居民.把水上居民的上岸定居和西堤.长堤.如意坊.荔湾涌口的环境治理相结合,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意识.1955年,朱光市长亲临荔湾涌口视察,看到两旁住家艇堵塞荔枝湾涌口,对广州市民游河.到荔枝湾活动不便,便拨出专款,在荔湾涌边西岸,建设了两座红砖为外墙的水上居民宿舍,交由广州第一个舢板社(如意坊水上舢板社)负责安排80户艇户上岸定居,成

50年代荔湾西堤、沙面一带江面布满了住家艇。水上居民被视为南粤少数民族,住家艇是世界上罕有的居住奇观。朱光在担任广州市长期间,十分关心珠江两岸的水上居民。把水上居民的上岸定居和西堤、长堤、如意坊、荔湾涌口的环境治理相结合,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意识。

1955年,朱光市长亲临荔湾涌口视察,看到两旁住家艇堵塞荔枝湾涌口,对广州市民游河、到荔枝湾活动不便,便拨出专款,在荔湾涌边西岸,建设了两座红砖为外墙的水上居民宿舍,交由广州第一个舢板社(如意坊水上舢板社)负责安排80户艇户上岸定居,成为广州市第一批水上居民上岸定居点,开了政府投资建新楼安置水上居民居住的先河。

新楼建设时,考虑到防火、防渗漏等要求,在市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把走廊、楼梯、厨房、厕所作了钢筋三合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

荔湾涌边两座水上居民宿舍建成后,朱光市长亲临察看。据陪同人员马文铨先生(原珠江区负责基建干部)回忆,朱市长探访首批上岸的水上居民时,很高兴,但对大楼外的临时木棚很有意见,指示拆除。并指示在场干部搞好水上居民的居住环境。

兴建住宅新村,改善市民居住条件

朱光市长关心工人的生活,重视解决工人住房的困难,在广州修建了很多工人新村,如建设工人新村、邮电工人新村、汽车工人新村等。荔湾区冼家庄新村是1957年建起来的。住宅新村是由朱市长拨出专款,交由当年市交建办主任林西组织实施的,是城西第一个具有三层单元式的住宅新村。

朱光市长还十分重视城市市容环境的保护,组织对南方大厦等一大批因战祸而变成房壳房柜的旧建筑物的修复。这样不但清理了城市在战争中形成的残垣断壁,且将房壳恢复了青春,成为多层的有用楼宇,美化了城市市容。

朱光市长与市房管局邝辉君局长曾临干道街头,检查指导工作。朱光市长还十分关心华侨利益,对华侨出租房的“三不”(不交租、不清欠、不搬出)案件十分重视,拨了专款建房安置。

1951年,如意坊发生大火,烧毁了黄沙大道以南一大片木屋群。朱光市长亲赴火灾现场慰问,指示以后广州市区不准建木屋。我们在1964年对全市木屋进行全面改建,也是以朱市长当年的指示作为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加以引证的。由此可见,朱光同志与工人和广州市民心连心,十分关心群众的生活,同时他还高度重视城市容貌,全力改造旧城区。

整治西堤,兴建文化公园

广州文化公园现址,建国初期是广州三大灾区之一,1951年广州市政府决定组织工赈队对其进行清理和建设,开辟为华南土特产交流会。要求所有展馆和道路均在三个月时间内建成。为动员全市力量开好交流会,朱光市长亲自召开会议,部署宣传动员工作。

华南土特产交流会展馆按时完工,在开幕会上,朱光市长代表广州市政府感谢上级领导,感谢工人、农民、专家和技术人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感谢各参观团、代表团、苏联领事的光临,欢迎各地带来好展品、好经验。

朱光市长的讲话,受到大会各方人士的热烈欢迎。交流会后,会址易名为岭南文物宫。按照朱光市长的规划,交流会场地,还要扩大,利用西堤沿江处设游艇码头,把水上活动与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丰富广州人民的文化生活。以后文物宫改名为广州文化公园。

兴修广州防洪水利设施

朱光同志主持广州工作期间,十分重视水利建设。早在1951年5月,朱市长就亲自参加省、市防洪动员大会,指出广东的东、西、北三条江的水都是围绕着广州出海。防洪和防止防洪堤围倒塌关系到全市人民的安全。他指出,人民政府是为着人民着想的,当雨水多、洪水大的时候就要防洪,而上级拨下来的水利费又十分少,不能解决实际的需要,这就要同老百姓商量,动员全体人民的力量,党政军民合力,干部每日节约米二两,用于防洪,以保千百万人安全。

朱光市长还借防洪大会机会,宣传搞好省市干部和人民的团结。指出,广州在广东辖内休戚与共,利益一致。广东人民有一句话:“同饮三江水,同是三江人。”切不可有省、市不相关的本位思想。要思想一致、行动一致、在叶主席(指省政府主席兼市长叶剑英)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做好工作。

建向秀丽塑像

1959年广州下九路,何济公制药厂出了一个全国闻名舍身灭火、公而忘私的灭火英雄向秀丽。同年二月,朱光市长专门为纪念向秀丽题了词:“纪念向秀丽烈士忘我舍身灭火,义炳千秋的光辉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