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仲恺何香凝墓 巧合天成“廖仲恺、何香凝”的姻缘

2017-07-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路龙溪街42号,有一座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它曾是廖仲恺哥哥恩焘的公馆;其左侧屋顶上之晒台,一度作过廖仲恺与何香凝结婚后的新房.廖仲恺(1877年4月23日-1925年8月20日),广东省归善县鸭仔埗乡窑前村(今惠州市惠阳区陈江镇幸福村)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中国国民党革命元勋之一,国民党左派人物.1877年,廖仲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旅美华工家庭.1893年,回中国.1902年,廖仲恺留学日本,先入读早稻田大学预科,后在日本中央大学政治经济学毕业.

在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路龙溪街42号,有一座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它曾是廖仲恺哥哥恩焘的公馆;其左侧屋顶上之晒台,一度作过廖仲恺与何香凝结婚后的新房。

廖仲恺(1877年4月23日-1925年8月20日),广东省归善县鸭仔埗乡窑前村(今惠州市惠阳区陈江镇幸福村)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中国国民党革命元勋之一,国民党左派人物。

1877年,廖仲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旅美华工家庭。1893年,回中国。1902年,廖仲恺留学日本,先入读早稻田大学预科,后在日本中央大学政治经济学毕业。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执行部外务科负责人。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广东任都督总参议。

1914年,任中华革命党财政部副部长,之后随孙中山反对袁世凯,参加护法运动;并在国民党刊物内发表文章,赞扬十月革命。1921年,孙中山到广州任非常大总统,廖为财政部次长。之后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财政部长,工人部长,农民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等职。

1925年8月20日,在设于惠州会馆的国民党中央党部(今越秀南路89号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立有纪念碑),廖仲恺被暴徒刺杀,经调查后相信暗杀是国民党右派所为,当中胡汉民被认为有重大嫌疑。遗体先是暂厝广州驷马岗朱执信墓旁。

何香凝(1878年6月27日-1972年9月1日),号双清楼主,广东南海棉村(今佛山市南海区)人,生于香港,中国国画家,中国民主革命家。1902年到日本。1908年进入私立女子美术学校(现女子美术大学),并得帝室画师田中赖章指导,当时与廖仲恺随同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为革命起义部队绘制和刺绣军旗、符号、告示和军用票图案等。

1910年毕业,回到中国,并为革命在港、穗、沪及日本多个地方居住,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妇女部长、中央委员等职。1928年辞职专心作画。

1929年,由上海前往菲律宾、新加坡、锡兰等国举办义卖画展,再到法国巴黎,比利时、英国、瑞士、德国等地。

1931年发生九·一八事变,何香凝于12月回到上海,并主办救济国难书画展览。1937年任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理事、执行委员,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主席。1938年后,迁到香港,并向海外华侨宣传抗战,为八路军、新四军募捐筹款。1941年香港沦陷,为避战事,何香凝逃到桂林,以卖画为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回香港,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49年后于中国大陆曾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全国妇联名誉主席、第二和第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和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俗话说:千里姻缘一线牵。

1897年10月,20岁的廖仲恺和19岁的何香凝在广州喜结良缘。这对年轻人成为夫妇的“缘份”,主要是何香凝几经反抗缠足而保留下来的那双“天足”,正好符合廖仲恺遵照父亲遗嘱而提出来的择偶条件。这真可谓世事自有巧合天成!

原来廖仲恺的父辈是广东归善(今惠阳市)的“客家”人。他们由中原地区迁徙南来后,子孙繁衍了一代又一代,但其生活习惯都代代流传下来,其中崇尚读书及女子不缠足,可谓是“客家”人独特的风俗。“客家”人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设法让儿子多读几年书;“客家”的女子不缠足,耕田、打柴、经商、女红、家务,样样能干,男子多愿娶这样的女子为妻。

廖仲恺的父亲竹宾虽侨居在旧金山,但始终怀念故土,时刻不忘以“客家”的风俗习惯来教育子女,从小要求廖仲凯好好学习,打下国学的根底,廖父还对儿子的择偶问题留下遗嘱:“按照客家人的习惯,儿子将来一定要娶一个大脚的媳妇。”16岁的廖仲恺含泪答应了父亲的最后要求。

廖仲恺归国后不久,即由叔父廖志岗介绍到香港求学。当叔父督促他成家时,他就遵照父亲的遗嘱提出:“我要讨一个大脚的女子为妻。”当时,廖志岗是一位有身份的洋务官绅,他的侄儿媳妇当然不能是位大脚村姑,而必须是个大脚“千金”。在那时的香港上流社会里,要找一位大脚“千金”谈何容易。廖志岗不禁有些为难了。

世间事自有巧合。廖家经过打听,得知香港百万富翁何炳桓家的九小姐就留有一双“天足”,这正符合廖仲恺的提亲条件。

何香凝的那双“天足”,是几经反抗缠足才保住的。原来,何幼时在家里常听人讲述太平天国女将们的故事,知道这些女将们都是“天足”,行军打仗,健步如飞。于是她暗暗下定决心,自己要学太平天国的女将,无论如何不能缠足。

何长到六七岁时,母亲强行给她施以缠小足术;一双幼嫩的小脚用温水浸泡后,被缠上长长的裹布,并缝上密密的针线。母亲还告诫她:不到适当时候,决不能将这些裹布松开拆除。当晚,何香凝被缠裹的双脚胀疼得很,行动不得。

她趁大伙睡下后,用剪刀将两脚的裹布剪开,收藏起来。第二天,母亲发现后又强行将何香凝的一双脚裹缠起来。晚上,她照样将裹布剪成了无数的“花蝴蝶”,解放了双脚。后来,母亲再将女儿的双脚裹缠起来,并搜走了剪刀。何香凝就设法买来了新的剪子,剪断裹布后将它藏在祭坛下面。就这样,裹一次,剪一回,大概经过了十几个回合吧,最后,父亲何炳桓终于发话了:“由她去吧!”母亲只得作罢。

何香凝既是富家的“千金”,又有一双为廖仲恺所寻求的“天足”,廖家二少奶奶的位置,也就无人能与何九小姐竞争了。

经廖仲恺的叔父廖志岗派人提亲,何香凝的父亲何炳桓当即答允了这门亲事,并希望在自己的家乡广州办喜事。在时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廖仲恺同何香凝没来得及享受自由恋爱的幸福,就在花埭棉村举行了婚礼,结为革命伴侣。

廖仲恺与何香凝在婚后就搬到恩焘家来住。他俩起初借住了楼下一个房间,后为避免女们的嬉闹,征得哥嫂同意后在左晒台上搭了间斗室,并搬上去住。每当皓月当空,月光照进斗室,廖何两人不由地有“人月双清”之感,于是就把这晒台斗室的新房,命名为“双清楼”,且自称是“双清楼主”。后来,廖仲恺和何香凝将自己的诗画集,取名为《双清词草》、《双清诗画集》等,正是为了纪念这“双清楼”开始了他们夫妇的新生活!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北平,廖仲恺号召民众继承孙中山遗志,继续革命。廖仲恺的行动使国民党右派和帝国主义恨之入骨,一个暗杀阴谋正在形成。1925年8月20日凌晨,民主革命的著名领袖廖仲恺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口被暗杀,时年48岁。

建国后,何香凝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一、二、三届名誉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擅长诗词和国画。有《何香凝诗画集》。1972年9月逝世。

廖仲恺何香凝墓在南京紫金山西麓中山植物园的西侧林海中,掩映着一座中山陵著名的附葬墓,这就是廖仲恺、何香凝的合葬墓。这座廖仲恺何香凝墓葬原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廖仲恺何香凝墓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