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 外文局局长周明伟:讲中国故事 不能自娱自乐

2017-10-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文化"走出去",不能靠摆地摊式的小打小闹,必须要成规模,进入主流渠道,少一点盲目性,多一点讲规律;少一点无序竞争,多一点合作共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如何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以图书出版为例,首先,眼睛盯着市场.心里想着受众.少推政绩理念强.差异性大的产品,多出喜闻乐见.通用度高的作品,才能赢得国外受众对于中国文化的好奇.尊重和向往.偏离受众喜好或市场轨道的图书"走出去",只能沦为一个人唱卡拉OK,自娱自乐.其次,注重

文化“走出去”,不能靠摆地摊式的小打小闹,必须要成规模,进入主流渠道,少一点盲目性,多一点讲规律;少一点无序竞争,多一点合作共赢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如何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

以图书出版为例,首先,眼睛盯着市场、心里想着受众。少推政绩理念强、差异性大的产品,多出喜闻乐见、通用度高的作品,才能赢得国外受众对于中国文化的好奇、尊重和向往。偏离受众喜好或市场轨道的图书“走出去”,只能沦为一个人唱卡拉OK,自娱自乐。

其次,注重文化差异,创新包装形式。目前,我们介绍中医、中餐、中国功夫等中国文化精髓的图书,往往图示人物难看、动作轨迹不清、语言不是太简单就是太繁琐;某些直接翻译后的表达,连我都觉得不知所云;诸如“少许盐、少许酱油”之类的中国式表达,更是刁难国外读者。

在日本,教打丝巾的图书,再复杂的结,示意图一解释,读者就一目了然;在韩国,学打太极,可以看漫画,生动形象,简单易懂。相较之下,中国图书还要下大功夫重新包装,借助图片、动漫或其他技术手段,形象地展现文化魅力,才能迎来新的生机。

再次,挖掘当地资源,探索合作模式。比如,可以聘请“老外”用母语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提出策划方案,请当地“土著”写书;培育海外受众理解文字背后的中国文化,继而激发他们再创作有关中国话题的图书。这些新模式,让中国图书更“原汁原味”,更易被海外接受。

在海外市场上打拼,对人才要求更高。中外成功企业往往强在两头,研发和市场。但历来,中国图书的制作人员不熟市场,发行人员不懂业务。“单面手”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懂市场、产品、经营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最需要的,也是最缺的,更是在文化跨国经营时,我们软肋中的软肋。

建设出版强国,光有流行图书不行,仅盯着销售量也不行。在国内的一方天地里,需有高品质的图书,既符合读者需求,又引领受众口味;在国际的竞争舞台上,需有影响力的图书,既向海外受众展现中国魅力,更引导他们认同中国文化。

文化“走出去”,大家的积极性很高。但有时也会出现不健康的现象,比如压低价格竞争,打乱市场规律,短期内或许能盈利,但长此以往会导致中国文化寸步难行。

文化“走出去”,不能靠摆地摊式的小打小闹,必须要成规模,进入主流渠道,少一点盲目性,多一点讲规律;少一点无序竞争,多一点合作共赢。尤其是,要探索途径和经验,力争让单种文化产品的“出海”发展成文化的跨国经营。(记者陈星星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