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文老师纪录片 乡间灵魂工程师 南部县群龙乡退休老教师张祥海纪事

2017-08-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时间已过去六个多月了,但2016年2月8日即大年初二上午,在南部火车站附近的青龙山庄大酒店的晏会厅里欢聚着20世纪60.70.80.90十年

时间已过去六个多月了,但2016年2月8日即大年初二上午,在南部火车站附近的青龙山庄大酒店的晏会厅里欢聚着20世纪60、70、80、90十年代,曾经接受过张祥海老师授课的80多位学生代表为他们的老师举办的八十华诞寿庆典礼,那隆重而热烈的场面确一次一次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那天除学生外,参加庆典的有寿星家人,社会亲朋好友和闻讯赶来的群龙乡张姓族人近300人为他庆寿。隆重热烈的庆典是在中国改革报记者邓文忠同学精心特为老师制作的图文并茂诗情画意的视频播放开始的。

LED荧屏上那清析醒目的诗配画,画意诗,色彩艳丽、创意新颖的画面深深地锁住了人们的眼球,个个目不转睛。当在轻音乐弦律中那亲切、赤诚、真挚、饱含深情、诗朗诵的全场鸦雀无声,诗诵毕,掌声雷动。当排列双行纵队的12位学生手捧着鲜花、蛋糕、"至尊恩师"金字牌匾和"教育世家桃李天下贺华诞,书香门弟儿孙满堂拜寿星"的贺寿对联上台向老师敬献寿礼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经久不息的掌声。

接下来是学生代表邓文忠、张大松、李昕、亲友代表、族人代表、一个接一个地献词、献诗。

那一句句,一声声发自肺腑的言词,是恩德在流淌,是情感在横溢……。他的学生们说:这是一次等了20年的庆典。因为早在20年前和10年前,他的学生们就曾多次相约,向他提出要为他举办60、70寿辰庆典,都被他谢绝了。

这一次,一些在香港、上海、深圳、北京、南京、重庆等外地学生,值旧岁除夕过年和大年初一乘飞机、坐火车、汽车纷纷赶回了南部县城前来参加大年初二日寿庆。

一、"爱生胜子"文、道并重育后贤

张祥海先生,一九五六年参加教育工作。分配到边远的皂角乡小执教,1957年被借调到县委组织部参加审干工作。审干工作结束调楠木的柴井乡小学任教。直到1973年清队工作结束照顾调动回老家——群龙乡学校任教,1996年退休。

他从参加教育工作以来,除了始终坚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儿女来培养的本职工作外,还肩负了繁多的社会工作:校内作过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工作几十年、任过校团支书记、工会主席、任过教导主任和紫井小学分校全面工作。

校外作过两届乡人民代表、乡团委文体委员,参加过党的历次中心工作和政治运动。可谓40年如一日、克已奉公、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尽心尽责地奉献了他的火红青春。退休后受族人之托撰编族谱。这种无私忘我,无任何回报的奉献精神难能可贵、实令人敬佩。

改革开放后,他特别关爱那些父母外出务工经商长年不在家的留守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这类学生凡是生活费用出现不接济和有病痛安危之时,他都及时垫钱,帮助学生解除困苦,病痛和危难。多位学生曾深受感动地赞美张祥海老师:"谁说我是没有父母关爱的学生?张老师就是我父母,我的父母随时都在我的身边关爱着我"。

在40年执教生涯中,张祥海独树一帜,始终坚持文化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并重,从来不搞重文轻德的偏向教育,也不搞重德轻文的空头政治。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小学教材特别是语文、政治、历史等课本几乎全被废止。很多小学这几门课并为一体,只学一些断章取义的毛主席语录。

导致学生只会造句,不会作文,如何解决语文教学这一最大难题,他找校长商量,并一起反复向驻校贫下中农代表讲清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课本之后,采取将原课本中一些不易被造反派抓到政治辫子文章选出来,再从当时报纸、杂志上选一些篇章结构,写作特点与原课本中未选用的课文类似的记叙文,自己刻蜡纸钢板印成油印语文课本,用于教学,保证了语文教学的正常进行。

改革开放以后,学校开始出现重文轻德的应试教育,张祥海老师仍然坚持文德并重。一九八五年以后,我县采取把青壮年劳动力往外赶的方式——包大巴车和火车客箱等方式把他们输送到全国24个省、市,去务工、经商。

农村开始出现留守老人在家务农和照管留守青少年在家乡上学,他对这类学生的品德教育更加重视,一是经常找这些学生交心谈心,沟通思想,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中的具体困难。二是利用周末日家访和逢场日午休时到场上去会见这类学生来赶场的代理监护人。

与他们一起商讨,如何保障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不要学坏的措施办法。三是对思想品德出现不良苗条的学生采取单个教育。甚至采取让这个别学生在他家吃住一段时间,让他们得到父母在家都不一定能得到的家庭温暖的同时,对其晓之以理。四是采取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与后进学生结成一帮一的对子,实行互帮互助,互促互进。

他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思想品德教育,只有一个目地,就是要把他们培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善待他人的人。他常对他的学生们讲:"不管你的学业将来发展到哪个学位,不管你将来能做多大的事业,你一定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先后在皂角、柴井、群龙三地教过的学生中,无一人违法犯罪和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

今年2月8日,在张祥海老师八秩寿辰庆典会上学生们敬献给他的两首祝寿诗分别是:

(一)贺恩师张老八旬寿辰

至尊恩师四镏金,寸草春辉表师仁。

爱生胜子循善导,耳濡目染益终身。

教坛卌载如一日,执着敬业肝胆倾。

天赐遐龄春永驻,松柏长青师生情。

(二)贺恩师张老董寿华诞

诗山书海帙浩瀚,勤径苦舟寒窗年。

润物无声谆教诲,独树一帜高瞻远。

严贤育人重德道,学有师承玉蓝田。

一日为师终身父,恩师福寿齐海山。

社会上有多少人终身不忘自己的小学、初中老师呢?又有多少小学、初中老师能成为其所教过的学生对其像对自己的父亲一样终身难忘和总感到应报恩报德呢?

星移斗转,岁月流逝,20年、30年、50年、60年,学生们没有忘记他们的恩师张祥海的教悔,在学生们的头脑中,他有与父亲一样同高的尊位,他是一位"爱生胜子"的恩师。

二、热爱故乡,热爱姓氏家族文化,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为已任

国家三部局(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国档字(1984)7号"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后,全国各地传承家庭姓氏文化如雨后春笋。当时群龙乡的胡姓长老胡长庆《6村退休党支部书记》和群龙场张姓长老张正和(11村退休党支部书记)率先在胡、张二姓家族中举办恢复了传统祭祖"清明会"。

群龙乡12大房长老张文烔(退休村干部)也积极倡导恢复12大房张氏家族祭祖清明会。多次找退休教师张祥海和住群龙场上的张大文、张大友、张中林等族人筹备张姓族人清明会。

于2005年4月5日,群龙乡四大支张姓家族一起联合在群龙场张氏宗祠遗址处举办了第一届"群龙乡张氏家族祭祖清明会",会上举手方式通过了以张文炯任清明会理事长,张正和为副理事长,张祥海任文秘(负责组织编修族谱)。

为了把千百年来,张氏家族的家族文化和家风家德挖掘和总结出来,发扬光大,谈何容易?这是一件非常复杂艰难的工作。因为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折房子、毁墓、打碑,把古老的祠堂,几百年的祭祖堂,老堂屋都折掉了,祖上一代一代往下传的《族谱》无踪无影了,就连堂屋神祖牌和祖先墓碑上记载的传宗接代的名录和家族辈份序列循迴牌等等全没了。

于是他知难而进,冒着盛夏的酷暑和隆冬的严寒,深入到4个村11处坟陵,墓地,寻找残存的碑文墓誌,遍访农村60岁以上的张姓老人,收集到了一些零星资料。

他又通过写信和电话与西安、成都、重庆、新疆等外地安居的张氏家族60岁以上的老人联系,终于从在南充安居的张棠林老人处找到了一本唯一留存的迄今近百年的光绪十四年的《仪簿》,在收集历史资料的同时,他又通过和老人们一起回忆,研讨张氏家族自古至今形成的真、善、美的家族文化,家风家德,特别是解放后和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家庭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之后他又熬庚受夜,夜以继日地撰写修改,经过两年多时间终于将《群龙乡张氏族谱》初稿印发,征求意见后排版成书。

这本《族谱》写的相当成功,它完整准确地总结出了千百年来,张氏家族的家庭文化和家德家风。

他还编写了《清明会办会程序》、《祭祖仪式》、《祭祖词》和《族训》、《族歌》。

从2005年至今十几年来,群龙乡张姓家族清明会的开办主持和发展工作都是他组织在做,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每年清明节,省内族人回乡参加清明大会,集体祭祖,并根据社会上的不良倾向和违背家庭美德社会道德的小股逆流和清明会员家庭成员在"孝、诚、善、和、勤、俭"等家庭美德创建中可能出现的思想问题,开展集体对话、思想交流和学习讨论,增强了族人亲和力。

二是在群龙场,利用一家族人的营业茶房办了"群龙乡张氏家族文化室",把《家训》、《族歌》、《祭志》、"孝、诚、善、和、勤、俭"等家庭美德知识挂在墙上。后因全乡张姓家族参加清明会的人一年比一年多,在群龙场集中办会不便,分由7个支族在各自所在村、组办会,在快活岭村12组,廖塘塆张氏支族处设总会,并又开办了"张氏家族文化堂"。

三是创办了与党和国家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保持一致,突出宣传家庭文化,家风,家德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发展方向,发展成果的《张氏家族祭祖清明会简报》,分发各大支族、支房以及相关个人。用以引导清明会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正确方向发展。

四是清明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先富帮后富,走共同致富之路的精神。如12大房廖塘塆支房族人中,2005年以前,只有4户人在成都做钢材生意,后来一户带一户,到2007年发展到14户人到成都做钢材生意和其他生意,在族人中还形成了一家有难,大家支援的良好风尚。

如2013-2014年族人中张小翠双下肢瘫痪,在成都华西医院治疗4个月无效,处于绝望之中,族人张祥玉、姜晓琼等运用民间秘方挽救了小翠的生命,从新站立了起来。2014年族人张祥伟之子在成都开车伤了人,无经济赔偿能力,族人们慷慨解囊,支助他家渡过了赔偿难关。

五是针对清明会族人在子女教育、孝老敬老、诚信友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青年人追求奢华,花钱大手大脚等问题开展谈心,沟通,教育,和做过细心的思想工作,如:一对本是兄弟的清明会会员7年前为一件事发生了误会和小矛盾,因受外界人员挑拨,误会越来越深,矛盾越来越大,原本关系密切,却长期不不相往来,2011年张祥海知道后,分别找兄弟二人做思想工作,双方关系有了缓和,但哥、嫂退休后也到成都带孙子去了,和在成都做生意的弟弟本来很近,但仍未往来,张祥海又专程到成都,把两兄弟找到一起做工作,终于让两家人和好如初,两兄弟都很感激,都把他当成自己的亲哥哥。

十几年来,499户家庭,2234人的群龙乡张氏家族人,在家庭文化,家风,家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方面,正朝着健康、可喜的方面发展。据2005年末和2015年末两次初步统计,在孝老、敬老方面,10年前,多子女大家庭,兄弟姊妹互相推委,不共同承担赡养父母责任的为21户,10年后没有一户了;独生子女家庭孝敬父母不到位的也由10年前的19户下降到现在的5户;兄弟姐妹不团结,互相矛盾的,也由10年前的35户下降到现在的7户;在诚信建设方面,10年前贷款不还,民间借款不还,欠款不还,不讲信用的赖债户48户,现在降到了6户。

在文化教育方面,10年前不重视送孩子读书的56户,现在降到了11户;10年前,老年人不愿意为儿女带小孩的有25户,现在降到了5户;10年前只有本科毕业生8名,硕士研究生1名,这十年新增本科生增加到15名,硕士研究生8名。

在党政部门当干部,在社会管理部门,社会服务部门和企业有权势的31人,没有一人行贿受贿贪污腐败和违反《八条禁令》的。是普通百姓的,也未出现一位违法犯罪的。

八秩寿辰庆典后,张祥海仍在继续参加社会工作,他又筹备和主持了今年4月5日的张氏家族清明会。这次清明会是以承传和发扬张氏家族孝文化为主题开展的,这次清明会还确定"孝、诚、智、礼、和、勤、俭、廉"为张氏家族家庭美德建设的基本目标。

在张祥海八秩寿辰庆典上,笔者也写了一首小诗,赞美他的做人做事品行。即:

赞张祥海做人做事品行

仁义礼智铭刻心,做人做事讲诚信。

为人师表育后贤,桃李天下遍地春。

退休回乡创文明,姓氏文化传统承。

今已高龄秩八旬,厚德载物步不停。

三、严贤身范育子孙 孝诚俭廉薪火传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张祥海先生在教育自己的三女一儿中。坚持以为父为师的双重责任感严格教育自己的子女。几十年来,他教子孙做人做事都是围绕:"孝、诚、俭、廉"四个理念展开的。他的四个子女做人做事都相当优秀。

比如在孝老方面,四个子女都能自觉地孝敬双方父母,6年前,儿子张斌的岳父生病住院和后来他三爸生病住院了,他对他们的服侍比亲生子女还周到,后来岳父去世了,岳母与群龙场另外一个人结了婚,他对岳母和后岳父一样地孝敬。他掏钱把他(她)们的住房粉刷一新,又给他们安了热水器,买了新床和饭桌,让后岳父很受感动。

二是在有关个人发展和家庭发展的大事上给年轻人把关定向。1997年大女儿夫妇所在的中学一位消息灵通的老师对他大女儿说:"你老公很优秀,听说最近县上相关领导和教育局的领导要下来考察挑选学校后备干部,凭你老公的人品,人格和工作能力,应该是重点对象,听说你爸爸和教育局领导是老相识和县上相关领导也认识,何不让他去走动走动,浇点油,这事才有把握"。

当女儿在他面前提及此事时,他很慎重地对女儿说:"不能送礼求人,那样做是走邪路,行贿是违法行为,不但损坏了做人的尊严和人格,还把‘真品’变成了‘赝品’,不要用这种方法去博得领导的信任,是真金总有闪光的时候。

"过了不久,他女婿夫妻双双考调到省重点高完中——成都市武侯中学,女婿先后担任该校教导主任,行政办公室主任,现在还在职。

三是督导家人清廉从业,清廉执教。张祥海从教40年,一直坚持清廉执教。从来只会为他人奉献,从不向他人索取,不占别人一点一滴便利,他待学生好,农村学生家长有时给他送点自家产的蔬菜、水果、新米、鸡蛋等,他总是付给对方比市场价格高出20-30%的价款,学生家长们知道后再也不这样做了。

他要求家里从事教师工作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外孙女向他学,跟他走。他常对他们说:"教育好自己的学生是当教师应尽的职责,学生、学生家长有感恩思想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绝不能收他们的礼品和红包。收了东西,你既沾污自己的灵魂,也对别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孩子们都按照他的教诲去做,都受到学生、家长和老师们的好评。

他的长女婿和儿子先后走上学校领导岗位。儿子先在群龙小学做会计工作,当总务主任,后被提拔为管后勤的副校长。岗位变了,他对他们的要求更严了。经常给他们敲警钟,"不准在自己身上有丝毫的腐败行为!""国家拨给学校的钱是人民用来办教育的钱,一分一毫不得乱用,乱用了就是对国家、对人民的犯罪。"如他所愿,他的儿子,女婿和其他3位教师,都没出现不廉洁的行为。

四是把对晚辈的文化教育和智力开发作为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求索。张祥海刚退休的头几年住在乡里,他把二女儿两个娃娃带在自己身边就读。2001年进城和儿子一家住在一起,因儿子夫妇都在乡里教书,两个孙子都是张祥海两夫妇在带,而且家在县城的小女儿的两个小孩经常也背着书包来到外公家,接受他的检查督导和课外辅导。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大孙女去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南充高中,他的小孙子今年刚满5岁,在他和妻子的精心抚育下,智力发展相当不错。

在他八旬寿辰庆典上,长女婿杨大勇的祝寿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