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阳高人中华阳高人 中华阳高人

2018-05-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塞上四月,虽仍春寒料峭,但玉兰吐蕊,红杏闹春,已是一片欣欣向荣景象.适逢几位在清华研究古建的好友来访,便陪他们从和阳门登城游览,仰望气势恢宏的雁塔城楼,俯瞰城内连绵起伏的庙宇楼阁,放眼城外磅礴逶迤的绿水青山,由衷赞美之际,客人们又不仅为世界上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北京古城在上世纪50年代被强拆而扼腕叹息,自然就想起为保护包括大同.北京在内的中国古建筑而呕心沥血甚至以死抗争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梁林夫妇生前均为清华建筑系一级教授,是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奠基人,是号称"水木清华"的骄傲.梁思

塞上四月,虽仍春寒料峭,但玉兰吐蕊,红杏闹春,已是一片欣欣向荣景象。适逢几位在清华研究古建的好友来访,便陪他们从和阳门登城游览,仰望气势恢宏的雁塔城楼,俯瞰城内连绵起伏的庙宇楼阁,放眼城外磅礴逶迤的绿水青山,由衷赞美之际,客人们又不仅为世界上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北京古城在上世纪50年代被强拆而扼腕叹息,自然就想起为保护包括大同、北京在内的中国古建筑而呕心沥血甚至以死抗争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梁林夫妇生前均为清华建筑系一级教授,是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奠基人,是号称“水木清华”的骄傲。梁思成之父是发动公车上书和维新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梁启超,后为清华四大导师之首,是一代宗师、革新派领袖。其身世、成就赫然史册,毋须赘言。

林徽因亦不同凡响,风华绝代,有“民国第一才女”之称。1904年6月10日,她出生于人间天堂杭州,祖父林孝恂为前清进士,累官江浙等地,风流儒雅。初闻喜讯时,正吟颂《诗经·大雅》:“思齐大任,文王之母。

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遂为孙女取名徽音。1934年,为避免与当时另一男作家姓名相混,乃改名徽因。其父林长民,早稻田大学毕业,曾为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并多次作驻外大使,是当时清流名士。

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到英国,邂逅从美国哈佛转学来剑桥的才子徐志摩,两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但徐志摩当时已于著名政治活动家张君砺之妹张幼仪结婚,且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张幼仪非常理解且能理智的对待这件事,颇有名媛风范。

林徽因虽然深爱着徐志摩,但家庭背景和修养让她毅然“发乎情,止乎礼”,斩断情丝,提前随父回国。后来,在作为故交的父辈撮合下,与梁思成同去美国留学,并最终结为伉俪,“梁上君子”与“林间美人”的金玉良缘成为一时佳话。

1924年4月23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20岁的林徽因任翻译,出席文学界在天坛草坪上的欢迎会,甫一露面,上流社会便惊叹其“人艳如花”。在5月8日泰戈尔的祝寿会上,老诗人慈爱地拥着林徽因的肩膀赞美:“你的美丽和智慧不是借来的,是爱神早已给你的馈赠,不只是让你拥有一天、一年,而是伴随你终身,你将因此而放射出永恒的光辉。

”作为印度智者,泰戈尔的确所言不虚,林徽因人如其诗集之名,四月天,人间艳日,美丽娇艳,风采照人;即便是近百年后的今天,读其诗,仍觉如飞瀑流泉,琮琮可听,余音清新隽永。而在当时,林徽因俨然成为中国男人最富诗意的理想,被广大知识阶层引为红颜知己。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北平,中国顶级大师、文人聚会的地点是一家“太太的客厅”,客厅的主人自然是林徽因。名满天下的胡适、沈从文、徐志摩、金岳霖、朱光潜、周作人、陈岱逊、周培源、郑振铎、冯至、卞之琳等时常齐聚林家,谈古论今,妙趣横生。

多年以后,据萧乾回忆说:“徽因总是滔滔不绝地讲着,总是她一个人在说。她不是应酬客人,而是在宣讲,宣讲自己的思想和独特见解。这样的聚会,成了他们的精神食粮和心灵盛宴,充满无穷魅力。

”一个弱女子,能让大师们感到灵光闪现,碰撞出思想火花,其功力、修养、才情自不待言。所以,林徽因的公开演讲课总是清华的盛典,总有许多人从各地慕名而来。1931年11月19日,为参加林徽因举办的中国建筑艺术演讲会,徐志摩专程搭机北上,不幸在济南党家庄失事殉难,冥冥中兑现了他当初的誓言,也给林徽因留下了一个沉重的心结。

林徽因在感情上的另一个心结是金岳霖。金岳霖是中国逻辑学的奠基人,著名海归学者,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深得女士青睐,却对林徽因情有独钟。无论林家搬往何处,金岳霖这个邻居总是如影相随。林徽因与梁思成夫妇向来坦诚相待,一次她十分苦恼地告诉丈夫,自己同时爱上两个人,不知该如何取舍。

梁思成闻言,内心辗转反侧,次日一早眼圈晕黑,对妻子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挑选金岳霖,我会祝福你们!”林徽因把这话告诉金岳霖,面对千载难逢的良机,金岳霖却选择了放弃:“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

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此后,金岳霖终生未娶。林徽因去世时,金岳霖是治丧委员会成员,并亲撰挽联祭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多年后的一天,已经名满天下的金岳霖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聚会,众人不知是何主题,十分纳闷。直到开席前,他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顿时举座唏嘘,泪眼相对。晚年,80多岁高龄的金岳霖常久久站立在林徽因的遗像前凝视,似有千言万语。

学生们为解其相思之苦,千方百计寻得一些林徽因早年的照片,金岳霖泪流满面地对学生们说:“求求你们,给我吧。”作为一代宗师,其用情之专之深之久,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从1930年到1945年,林徽因与梁思成相伴走遍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这个曾经不食人间烟火的才女,以抱病之躯,相夫教子,操持家务,著书立说。与梁思成相濡以沫,比翼齐飞,协助丈夫查阅资料、斟酌提纲、润色文字,共同完成了煌煌巨著《中国建筑史》。

期间,遭逢卢沟桥事变,为了不做和日本人共荣的汉奸,夫妻俩拒绝了“东亚共荣协会”的邀请,执意南迁。正在这时,著名物理学家赵忠尧找来,说自己千辛万苦从剑桥带回的核物理之父卢瑟福大师赠予的50毫克放射性镭还在已沦陷的清华园,为了抢救这份关乎国运的科学珍宝,夫妇俩冒着被日本鬼子和高丽浪人打劫的危险,开车闯入阴森恐怖的清华大学,找回国宝,为后来新中国两弹问世立下汗马功劳。

那时,林徽因的身体已不适于远行,但她置生死于度外,断然谢绝医生的善意劝告,毅然抱病南徒,宁死不作汉奸。临行时,她不无悲壮地说:“从此我的寿命是由天了!”比起周作人等当时留下的所谓名流,一代才女可谓风骨铮铮,足令许多须眉汗颜。

林徽因为新中国的文物保护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早在1948年底,解放军包围北平,林梁夫妇为城内和全国无数国宝级的古建筑忧心如焚,迅速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并把它们标注在解放军的作战地图上。后来,此书演变为《全国文物保护目录》,其意义可见一斑。

建国后,林徽因撰写了北京等地重要文物的说明,参与景泰蓝工艺变革,使这一宝贵的民族艺术得以传承、光大。此外,林徽因还是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其学术造诣令其母校耶鲁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引以为豪。

1953年,北京市酝酿拆除牌楼,时任北京市副***的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负责这项工作。在著名文学家郑振铎邀请的宴会上,林徽因与吴晗相遇,林指着吴的鼻子大声谴责,声泪俱下。虽然她肺病已到晚期,嗓音喑哑,然而她神态凛然,字字血泪,听者无不动容。

此前,为了保护北京古城墙,她也曾在人代会上据理力争,还闯过北京******的办公室,***说不过她,只好拿出毛***的批示:“城墙是封建象征,是皇帝挡农民的。”然而,夫妻俩依然不断上书呼吁,其胆魄和对祖国传统文明的挚爱之情令人感佩!

此后,林徽因病情急剧恶化,最后拒绝吃药救治。1955年4月1日凌晨,51岁的林徽因在丈夫深情注视下平静地离去。她的墓碑下方有一块刻着秀丽花圈的汉白玉,这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雕饰试刻的样品,在那个极左的年代,人民把它作为一篇独特的无字墓志铭,表明了时代的良知,算是对一代才女的盖棺论定。

作为她的出生地和工作单位,杭州市和清华大学也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为她塑像纪念,倩影诗魂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为苍茫人间增一抹亮色、添一份温情!

历史是生生不息的,正如我们生活其中的这座古都,古老而不乏活力。历史可以缅怀,给人以启迪;历史必须传承,繁衍文明之薪火;历史更应该创造,书写时代风骚。只不过,我们这个东方古国的历史似乎格外沉重,有太多的血泪需要我们警醒。

好在我们的文化孕育出许许多多的忠臣良将、贤哲国士,他们忠贞报国、为民请命、舍身求法、埋头苦干,挺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虽然他们的结局大多可悲可叹,但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不管尘封多久,真相总会见到青天。只要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在人心。这就是史笔如铁,这就是春秋大义。

望着脚下这座城市,想着为她洒下无数心血和汗水的先辈,不由人感慨万千。在这美丽的四月天里,我们这些从政者,该为她画上怎样的一笔,才算是尽了今人之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