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县邓新华 邓新华:为什么有这么多县城“崩盘”

2017-08-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经济观察报报道,福建宁化近两年却卷入了疯狂的房地产发展漩涡当中,但结局是房地产老板.债务人纷纷"跑路",大量现金沉睡到了那些尚未建成的烂尾楼中--它们吞噬了无数人大半生的财富.经济观察报的报道中,很多宁化人把这一"崩盘"事件怪罪于宁化政府追求政绩.但类似这样的楼市"崩盘"故事,也在湖南邵阳上演过.媒体说,下一波危机将是中国广大县级市.当然这一判断有点危言耸听.原本自以为远离宏观经济的县城居民,眼看着"崩盘"发生在自己身边,他们

经济观察报报道,福建宁化近两年却卷入了疯狂的房地产发展漩涡当中,但结局是房地产老板、债务人纷纷“跑路”,大量现金沉睡到了那些尚未建成的烂尾楼中——它们吞噬了无数人大半生的财富。

经济观察报的报道中,很多宁化人把这一“崩盘”事件怪罪于宁化政府追求政绩。但类似这样的楼市“崩盘”故事,也在湖南邵阳上演过。媒体说,下一波危机将是中国广大县级市。当然这一判断有点危言耸听。原本自以为远离宏观经济的县城居民,眼看着“崩盘”发生在自己身边,他们当然本能地怪罪于地方政府。但“崩盘”事件如果真的蔓延开来,难道不应该找找宏观经济的问题?

不要说县城,大都市里炒股的白领、中产阶级,难道就不担心牛市“崩盘”?有几个股民不是踩在股市的边缘舞蹈、以便一有风吹草动就赶紧逃离?上周股市狂跌,多少融资炒股的欲哭无泪?

几年前,我采访一个经济学者。这位经济学者宣扬中国应该建立现代市场经济。我问他:什么是现代市场经济?他回答:现代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宏观调控。

这位学者的看法很有代表性。在主流经济学界,宏观调控比市场经济地位更高。市场经济本来需要政府不要干预经济,但在主流经济学者眼里,宏观调控不仅不违反市场经济原则,反倒是市场经济的保护神。

他们之所以这样看,是因为他们相信一个神话:宏观调控可以熨平经济周期,使经济平稳发展。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政府踩踩刹车;经济发展慢的时候,政府刺激一下。

然而,从2008年宏观调控大规模实践以来,事实却和他们的观念相反。经济波动不仅没有熨平,反倒波动加剧。宏观调控不仅没有消除“崩盘”,反倒让“崩盘”增多。

这是因为,宏观调控对市场施加的影响太大,刺激了人们的投机行为。比如,宽松货币下,人们都知道,把握住资产泡沫的机会就可以赚大钱,自然就会有很多风险偏好较高的人去赌。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正常的储蓄,其回报已经无法跟上物价的步伐,相当于负利率储蓄,他们也不得不去寻找利率更高的途径。

所以,那些和资产泡沫有关的项目,常常能吸引无数普通老百姓投入金钱。绝大部分县城里的人并不关心宏观调控,但宏观调控可不管他们关不关心,它会毫不留情地把他们卷入各种泡沫。而泡沫无法长久维持,“崩盘”不可避免。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经济已经面临崩盘的危险,是改革引入了市场经济的因素,才避免大崩盘。此后,传统的计划经济因素不断制造“崩盘”危险,而中国每一次都能靠市场经济改革消除那些危险。比如,以前数千万国企职工靠国企生存,而国企靠银行输血活着,这一“崩盘”风险可以说是无比巨大。

但经过国企市场化改革,这一风险基本消除了。又比如列宁时代,俄国经济面临“崩盘”,列宁搞了“新经济政策”,即部分地允许市场因素的存在,就避免了俄国经济的“崩盘”。

在化解“崩盘”上,市场经济才是真正有威力的工具,而宏观调控只是加剧风险与波动。中国的主流经济学者大部分是接受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但他们也陷入了宏观调控的观念误区。比如,有些学者就主张,用稳增长为改革赢得时间。其实,他们不懂得,是刺激政策在损害改革的成果。

中国经济现在还有“崩盘”,这还不算坏的。这起码说明,经济中还有很多积极的因素,才能折腾出泡沫来。比如,简政放权的改革,和互联网创新的发展,都是积极因素。若积极因素可以胜出,中国经济仍然有戏。而这,需要宏观调控暂时歇歇。像日本,安倍怎么放水刺激都没什么动静,才真是哀莫大于心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