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韩雅玲院士莅临我校做学术报告

2018-03-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网讯(宋鹏翀/文 王庆飞/图)6月17日下午,新乡医学院校长任文杰带领校科技处.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人,我院党委书记邵金远.常务副院长宋景贵来到中国工程院韩雅玲

本网讯(宋鹏翀/文 王庆飞/图)6月17日下午,新乡医学院校长任文杰带领校科技处、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人,我院党委书记邵金远、常务副院长宋景贵来到中国工程院韩雅玲院士下榻的宾馆,对韩院士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与韩院士进行了简要的交谈。

6月18日上午,在新乡医学院北校区第三教学楼D1报告厅,韩雅玲院士为500余名师生和临床医生带来了题为《如何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个人点滴经验分享》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科技处负责人主持。对于如何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韩雅玲院士给出了13条建议:1.

发现重要的,未解决的临床问题作为选题依据;2. 基于坚实的理论基础提出研究假设,需有大样本注册研究和(或)小样本RCT预实验证实新的治疗方案安全有效;3.

谨慎选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主要终点,试验结果要具有临床意义;4. 可考虑在一个试验中检验多个假设(但是最好不超过2个);5. 试验前应预设研究假设、研究目的、研究终点和亚组分析,详细的统计分析计划是非常必要的;6.

准确预估事件发生率,避免过低估算样本量;7. 准确定义研究对象:新的治疗方案可能使哪些患者获益?针对所有患者还是部分特定患者?需要谨慎定义每一条入选和排除标准;8. 优化研究质量:纳入临床研究经验丰富的中心并确保地理分布的均衡;最好实施盲法;避免试验方案偏离;保证高随访率;成立独立的第三方评价临床事件和收集溯源材料;聘请独立的临床事件核查委员会、核心实验室、数据安全监察委员会;9.

注意病例报告表(CRF)质量;10. 培养或聘请高素质统计团队;11. 密切与入选中心的联系,确保按研究流程入选和随访;12. 研究预算合理、充足;13. 研究的领导者(主席、主要研究者和学术委员会)要高度负责,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临床研究中。

随后,韩雅玲院士用三个案例分享了自己在临床试验当中的宝贵经验,强调临床研究重在创新,要在临床实践中培养敏锐的洞察力;临床研究成果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其直接解决临床治疗中最迫切的问题,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患者临床治疗收益的最大化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最后,韩雅玲院士就听众所关心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大家纷纷表示获益匪浅,不仅了解了开展临床试验的方法,而且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学术报告结束后,韩雅玲院士乘车从新乡来到卫辉,专程参观了我院院史馆,对我院121年的发展历程给予高度评价,并欣然提笔在留言簿上写下“百廿老院,永续辉煌”。

(编辑 张檬羽)

新乡医学院校长任文杰、我院党委书记邵金远与韩雅玲院士交谈

韩雅玲院士做学术报告

参观我院院史馆

主讲人简介:

韩雅玲,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当选),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沈阳军区总医院终身荣誉院长、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全军心血管急重症救治重点实验室主任,辽宁省心血管疾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辽宁省心血管病转化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为美国心脏学院专科会员(FACC)、欧洲心脏协会专科会员(FESC);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师协会副会长、辽宁省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血管循证与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心血管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计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医学科技委员会常委和内科学领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美国TCT大会副主席、2017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主席、东北心血管病论坛主席,《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总编辑、美国《Circulation》杂志编委、英国《Cardiovascular Therapeutics》杂志副主编,《临床军医杂志》主编、《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执行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等十余种国内期刊副主编。

主要学术贡献和技术专长为复杂危重缺血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和抗血栓治疗。曾牵头BRIGHT、TRACK-D、I-Love-It 2、CREATE等多中心、大规模临床研究,并应邀在ACC、ESC、TCT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研究结果。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及省部级一等奖5项,主编出版专著18部,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文章140余篇,包括国际著名期刊JAMA、JACC等。

以第一完成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课题、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军队“十一五”、“十二五”重点攻关课题、军事医学专项攻关课题等30余项科研课题。以第一作者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2015)、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08、2013)、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5)、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2项(2002、2012)、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1995、2007),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2016)2项,以及辽宁医学科技一等奖(2014)、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007)和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各1项。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期刊发表论著14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37.

6,发表于美国JAMA杂志),主编出版专著18部。主要学术贡献和技术专长为复杂危重缺血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和抗血栓治疗。1997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被评为国家卫生部“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三等功8次。是中共十六大代表和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