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的资料 陈萍:一位检察官的“群众观”

2018-03-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四年多了."2015年12月5日,当韩卫敏走出殡仪馆时,她的眼角噙着泪花.那一天,韩卫敏在殡仪馆冷藏四年有余的丈夫章某的遗体终于入土为安,此刻,她最想感谢的,是村里的驻村指导员陈萍.陈萍是市检察院下派的农村工作指导员,目前担任临海市大洋街道前江村驻村指导员.村村帮联络员和美丽乡村指导员.初见她,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干练.热心,手里的一本民情日记,记着村里的大事小事.扎根农村多年的她,有着自己的"群众观"."放大你的责任心,就能把身边的事情做好"2

“四年多了。”2015年12月5日,当韩卫敏走出殡仪馆时,她的眼角噙着泪花。那一天,韩卫敏在殡仪馆冷藏四年有余的丈夫章某的遗体终于入土为安,此刻,她最想感谢的,是村里的驻村指导员陈萍。

陈萍是市检察院下派的农村工作指导员,目前担任临海市大洋街道前江村驻村指导员、村村帮联络员和美丽乡村指导员。初见她,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干练、热心,手里的一本民情日记,记着村里的大事小事。扎根农村多年的她,有着自己的“群众观”。

“放大你的责任心,就能把身边的事情做好”

2011年5月9日,前江村村民章某无故被精神疾病患者陈某用斧头砍伤致死。2011年10月,法院判决被告陈某及其监护人屈某赔偿韩卫敏等五名原告45万余元。

但是,由于被执行人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除案发后陈某家属向公安机关预交的5万元赔偿款外,其余40余万元没有履行。章某遇害时,小儿子仅两个月,大儿子3岁,章父受此打击后中风,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随着加害人陈某的因病去世,赔偿和解事宜更是长期搁浅。四年多来,章某的遗体一直存放在临海市殡仪馆。

2014年5月,我市开始全面开展“强基惠民村村帮”工作,50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进村帮扶。当年7月,陈萍来到前江村。长期在司法战线上工作的她,很快注意到了韩卫敏一家的困难。她心里清楚,由于被执行人家庭经济困难,这件事情处理起来十分棘手。

在“做”与“不做”之间,陈萍没有退缩。她迎难而上,和其他帮扶团成员组成“化解团队”,探讨案件化解的可行性。一方面,化解团队向法院争取加大对被执行人的执行力度,请基层调解组织协助做通被执行人力所能及履行赔偿义务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则帮助被害人家属寻求慈善、最低生活保障、司法救助等救济途径,申请减免遗体保管费用。

韩卫敏清楚地记得,陈萍曾多次利用晚上和节假日时间上门走访与沟通。为了调解成功,陈萍等人先后向台州市、临海市两级政法委等12个单位组织汇报,并各自向派出单位寻求支持和司法救济。经过不懈的努力,这个尘封已久的事件开始“解冻”。

2015年11月25日,双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被害人家属当场领到赔偿款和司法救助款,并于12月5日将死者遗体火化安葬。

几年前,在另一个村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时,陈萍曾说过,一个人的能力、水平、阅历是有限的,但责任心是无限的,只要放大你的责任心,就能把身边的事情做好。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来了,就要为老百姓做点事”

不久前,为了感谢陈萍,韩卫敏带着大儿子,和前江村的村干部一道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闲谈间,大家聊起了前江村电路改造的问题。言者无心,听者有意。陈萍掏出笔,把这件事记在民情日记上。

“老百姓都说陈萍指导员好,我们村里80多岁的老太太都认得她!”村干部们告诉记者。

在农村工作五六年,先后驻过4个村,无论在哪里,陈萍都与群众“心贴心”。一有空,她就会在村里四处走走看看,和村民拉拉家常、交交心,找苗头、解问题。放大群众事,是陈萍的坚持。

2011年,陈萍在临海市的贺家村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在报到的第一天,她就以检察官一贯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查阅农村建设有关资料,马不停蹄地熟悉情况、开展工作;在村干部的陪同下深入村头,与百姓拉家常,了解民情。

短短8个月时间,贺家村的电教室建成了,老人用上了健身活动器材,与康居工程相配套的电网改造、村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等工作也展开了。这其中,凝聚着陈萍的汗水。无论跑项目,还是向上反映问题、向下宣讲政策,她从来不遗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