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华出家 家风是什么?曾姓为中国古代典范

2017-12-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家风是什么?曾姓为中国古代典范摘自<从曾子到曾国藩:中国式家教典范>,原载于<国家人文历史>2013年第17期,作者:谢含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曾子以孝为本

原标题:家风是什么?曾姓为中国古代典范

摘自《从曾子到曾国藩:中国式家教典范》,原载于《国家人文历史》2013年第17期,作者:谢含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曾子以孝为本

鄫太子巫传到第五世时出了个有名的孝子,即以孝道著称的春秋大儒曾参。父亲曾点,字皙,鲁国南武城(今平邑县魏庄乡南)人,是孔子开办私学时招收的第一批弟子之一。曾点性情散逸,有一次,孔子与学生们谈论志向,大家众说纷纭,有的想要治理国家,有的想在祭祀活动中当司仪,唯独曾点说希望在“暮春时节,换上春装,和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成年人,带上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歌回来”。

这种对升平祥和的大同世界的描述,让孔子听后叹息一声:“啊,我是很赞成曾皙的想法啊。”

曾点虽是狂放之士,但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在曾参六七岁时就教他读书识字,还让他参加农田劳动,十三四岁就让他独自到野外打柴,至于打骂更是常事。但曾参依然孝顺至极,父亲打他他都不跑,后人据此总结出“棍棒之下出孝子”之说。

据《孔子家语》载,有一次曾点叫曾参去瓜地锄草,曾参不小心将一棵瓜苗锄掉,曾点认为其用心不专,便以棍子责罚他,出手之重,甚至把曾参打昏在地。曾参醒来后,立即退到一边“鼓琴而歌”,意在告诉父亲,他并没有因为被打而忿忿不平。孔子知道后说:“轻打就挨着,重打就应该逃开,如果曾参让父亲在盛怒下打死了,会使父亲陷入不义的恶名,这哪里是孝顺。”曾参说:“我罪过很大啊!”

曾参17岁时也成为孔子的学生,他学习刻苦,加之家庭环境熏陶,成为孔子最负盛名的学生,传说《孝经》就是孔子专门传授与他的。曾参不但形成了一整套孝道理论,而且躬身践行。曾点喜欢吃羊枣,他就不吃羊枣留给父亲;曾点要做善事,他就把家里的食物替父亲送出去。

孟子评价说:“侍奉父母如果能做到像曾子那样,就可以了。”曾参当时在莒地做官,只有三秉粟的俸禄,齐国许以高官厚禄请他前去,他却拒绝了,说:“我的父母都年老了,接受人家的俸禄就要担忧人家的事情,我不忍心远离父母去为别人做事。”

“日三省吾身”的曾参在对待自己孩子时尤注意言传身教,曾参妻子哄小孩时随口答应儿子要杀猪给他吃,事后,曾参认为父母一旦有所承诺,就一定要守信兑现,于是不顾妻子心疼真的把猪杀了。这就是家喻户晓的“曾子杀彘”典故。曾参后来被世人尊为“宗圣”,成为与孔子、孟子、颜子并称儒学四巨匠的“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