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鸿妻子 陈伟鸿:“好孩子”也不会随随便便成功(图)

2018-03-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作为一个在鼓浪屿长大的"好孩子",陈伟鸿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成长,也在长大.四十多岁的他,对少年时的经历记忆犹新.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学生"骑车来骑车回,没有电脑

作为一个在鼓浪屿长大的“好孩子”,陈伟鸿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成长,也在长大。四十多岁的他,对少年时的经历记忆犹新。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学生“骑车来骑车回,没有电脑玩儿电视看”,但他对现在的中学生也很理解:“不能用以前的标准去衡量现在的孩子。现在的青年是前沿的,他们比我们那辈人更懂得追求,更懂得享受,更懂得一些自我的表达。”

有人说是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成全了主持人陈伟鸿,也有人说是陈伟鸿成全了《对话》,而他却认为:“选择对话,是为了彼此印证,飞鸿已去,唯有生命之痕,永存。”如今,对于自己少年时的过往,陈伟鸿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省心省力

陈伟鸿出生在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是一个标准的闽南人。父亲和母亲都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矿业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后一直在厦门工业设计院工作。用他的话说,自己一直是个“幸福的好孩子”。

在老师眼里,陈伟鸿是个平淡而普通的乖孩子,一向循规蹈矩地做事。“考试的结果也不会让他们失望”,在他的眼里,“父母永远是需要尊重的长辈和亲人”。与一些孩子的张扬和另类不同,陈伟鸿会特别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无论学习、写作业还是学校安排的一系列工作。那时的陈伟鸿清楚地知道作为班长,作为学习委员应该为同学做什么。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学校园里,“早恋”还是一件特别敏感的事儿。“好孩子”坦言:“对于早恋的记忆,还是那年受校团委之托,亲自主持的那场关于"早恋问题"的大讨论” 。当时,有一名中学生在上海《青年报》上发表了一篇被定义为“早恋”的文章。为了扼杀早恋的苗头,陈伟鸿所在的学校组织大家进行讨论。于是活跃在广播站的陈伟鸿被选中主持这场活动。

“我们要正确看待早恋产生的不良后果,以及对学习的影响。”陈伟鸿的开场白义正词严。当时超级单纯的他,完全没看出同班同学之间有什么感情的端倪。“实际上在大学毕业之后,有两个同班同学很快就结婚了”。

回想起那段时光,陈伟鸿笑着说:“因为没有经历过早恋,所以自然也体会不到它的美好或是恶毒”。他始终觉得,在合适的年龄去做一件合适的事情,会非常省心,也非常省力。在那个单纯到傻的年代里,陈伟鸿以一名“幸福的好学生”的标准来规范自己,投身于自己喜爱的英语领域,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热情渐渐推开了世界另一头的大门。

用心去听,很多东西会进入到你的心里

1986年,陈伟鸿考入福建师范大学英语系。

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刚上幼儿园时的陈伟鸿,对老师的认知是从一个戴着眼镜、微微皱起眉头说话的老师开始的。“她皱眉的表情我觉得太美了!”自那之后,他便对老师产生了一种崇拜之情,那时的他觉得“老师是全世界最有学问的人”。

小学回家后,他会偷偷地把门的背面当作是复习功课的小黑板,用废粉笔头书写课堂的板书,过着当老师的“瘾”。这样的情感裹挟着中学时代站在讲台上领读英语的自豪之感,最终让他圆了做一名人民教师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