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李耕 李 耕:在广西构建战略支点中发挥核心引擎作用

2017-05-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3年7月,李克强总理在广西考察时作出"广西要建成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重要指示,从国家战略高度确定了广西的发展定位.随着中国与东盟合作从"黄金十年"迈入"钻石十年",首府南宁作为合作的前沿,进一步坚定和理清了开放发展的战略思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南宁作为全区首府城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必须勇挑重担.敢于担当.奋发图强.开拓创新,在广西构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中发挥核心引擎作用.●深刻理解提升首位

2013年7月,李克强总理在广西考察时作出"广西要建成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重要指示,从国家战略高度确定了广西的发展定位。随着中国与东盟合作从"黄金十年"迈入"钻石十年",首府南宁作为合作的前沿,进一步坚定和理清了开放发展的战略思路。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南宁作为全区首府城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必须勇挑重担、敢于担当、奋发图强、开拓创新,在广西构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中发挥核心引擎作用。

●深刻理解提升首位度与发挥战略支点核心引擎作用的关系

提升首位度与发挥战略支点的核心引擎作用是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提高南宁的首位度,进一步增强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贡献力和辐射力,是我市在广西构建战略支点中发挥核心引擎作用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支撑;另一方面,在广西构建战略支点中发挥核心引擎作用又给南宁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势必为提高我市的首位度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撑,两者相辅相成。

(一)目标定位一致。提升首位度和在广西构建战略支点中发挥核心引擎作用的目标定位都是提高我市在区域中的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市委基于现实和全局的发展需要,综合考虑了南宁的历史沿革、发展基础、城市功能和区域角色定位,做出大幅提升首位度的重要决策部署,提出了两年打基础、三年大跨越、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南宁首位度大提升的宏伟目标,主要目的是增强首府的集聚和带动功能,提升南宁在区域发展中的优势度、贡献度和牵引度。

在广西构建战略支点中发挥核心引擎作用,主要目标是通过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使首府南宁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开放合作的前沿中心,引领广西的开放和经济升级版的打造,从而促进我国西南、中南地区的开放发展。

(二)实现路径一致。当前,南宁发展最突出的优势在区位、最根本的出路在开放、最强大的动力在改革,我们要善于利用面向东盟、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平台、窗口、前沿、腹地的作用,充分吸收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资源、市场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区域的竞争与合作中增强发展活力。

同时,以机制体制改革推动对外开放、以开放中遇到的问题倒逼改革,重点加强投融资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激发对外开放的活力,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实现首位度的大提升,在广西构建战略支点中发挥核心引擎作用。

●着力增强三种观念意识

(一)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发展意识。解放思想就是解放生产力,要加快发展必须大力解放生产力。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南宁在解放思想上取得不少成绩。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在投融资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经营体制改革、非上市公司股票托管、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有很多新突破,走在全国前列,为南宁市"十五"以来的飞跃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但是,我们也有一些方面由于解放思想不足、瞻前顾后、"慢半拍"而错失了不少加快发展良机。

当前,我市经济在"十一五"腾跃发展后,"十二五"以来进入了转型调整期,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趋缓。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深入解决制约发展的一些核心问题,为冲刺"十二五"后两年发力,并为"十三五"的腾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树立狠抓机遇、敢为人先的创新观念。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对广西的支持不断加强,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滇桂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珠江—西江经济带开发等一系列千载难逢的机遇都汇聚到广西,首府南宁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得到了很多机遇的眷顾和垂青。

应该说我们缺的不是机遇,而是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智慧和意识。近年来,我市利用众多机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知名度,但经济影响力、带动力、辐射力没有很大提高,首位度还比较低,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缺乏开拓精神,没有能够把机遇变为发展。

因此,下一步,我们要全面加强研究策划能力,善于独辟蹊径、无中生有,将每一个政策机遇落到工作方案、任务措施、具体项目中,切实将机遇变成发展的动力。

(三)树立敢闯敢干、勇于担当的实干精神。近期,市委办公厅印发了《南宁市关于支持和鼓励改革创新的实施办法》,支持和鼓励全市领导干部敢闯敢干,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和激情。我们要树立既要"想得到"也要"做得到"的观念,积极贯彻学习市委书记余远辉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论断,转变思维方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除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外,只要有利于南宁科学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建设美丽南宁的,都要大胆想、大胆闯、大胆干,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和担当,以"三步并作两步走"的干劲和韧劲,以"提头来见"的勇气和锐气,以"拼力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掀起改革创新的干事创业浪潮。

●重点建设五大支撑工程

(一)构建对外开放合作新高地。一是全面参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推进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合作取得实质进展,成立面向东盟国家企业的服务中心,开通东盟国家企业来邕投资审批"绿色通道"。

二是扩大口岸开放和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实施口岸与海关特殊监管区之间"一次申报,一次查验"快速直通模式。三是打造内陆开放发展平台,以南宁综合保税区、南宁空港经济区为主要载体,联合凭祥综合保税区、钦州保税港区等,研究设立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南宁空港经济区开发建设,推动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向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

(二)建设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一是构建以南宁为中心的五大出海出边陆路大通道,东线形成通往粤港澳方向的沿海、沿江快速铁路通道和高速公路网;南线形成通往东盟方向的南宁—河内—金边—曼谷—吉隆坡—新加坡运输大通道;西线形成通往云南方向的连接北部湾沿海经南宁到昆明铁路和高速公路通道;西北线打通黔渝川甘方向北部湾港经南宁、贵阳、重庆、成都、兰州与欧亚大陆桥贯通铁路和高速公路通道;北线打通连接北部湾出海通道与蒙西铁路"北煤南运"通道的中部交通走廊。

二是建设以南宁为中心的"12310"高铁经济圈,形成1小时通达南宁周边城市、2小时通达全区设区市、3小时通达广西周边省会城市、10小时左右通达国内主要中心城市的高速铁路网。

三是建设面向东盟的门户枢纽机场及航空运输体系,加强南宁航空港与东盟国家、中南西南地区主要航空港的沟通联系,争取试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四是抓好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项目,加快建成西江黄金水道和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内河港口。五是完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加强公路、铁路、机场、港口以及城市交通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打造发达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三)打造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一是加快建设金融集聚区,加强规划布局,完善金融服务配套功能,加大金融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打造五象新区金融街。二是大力引进培育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民营、境外资本在南宁市发起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尽快启动南宁市农村商业银行组建相关工作,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

三是着力培育金融市场交易平台,抓紧推动南宁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挂牌,加快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南宁)引导基金,积极推动南宁市金融租赁公司设立。

四是利用和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推动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发展创业和股权投资市场,打造面向东盟的基金集散中心。五是创新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配合推动建立区域性人民币跨境清算中心,鼓励金融机构在南宁设立离岸金融中心、境外金融机构在南宁设立分支机构。

六是加强金融对外交流合作,以金融援助或金融合作的方式积极参与东盟国家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中国—东盟征信信息交流共享机制。

(四)形成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建设区域性加工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六大重点产业基础上着力培育1—2个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成为全区强优企业的总部基地、研发基地、金融基地;做大做强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现代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铝深加工、清洁能源等重点产业,推进百亿、千亿元园区建设,深入实施"工业扶优扶强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引进培育十亿、百亿元重点企业。

二是建设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重点引进国内外大型连锁、知名品牌企业,推进一批城市综合体建设,培育邕江沿岸、地铁沿线、快速环道沿线等大型特色商贸带,打造十亿、百亿商圈;推进中国—东盟商品交易中心等一批面向东盟的国际化大市场建设,逐步建立铝、有色金属、石化产品等其他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优化物流园区布局,研究制定鼓励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相关政策,在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等行业先行先试。

三是建设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强化旅游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简化出入境旅游手续,推进南宁—新加坡陆路跨国旅游通道建设,探索推动南宁往东盟国家自由行,构建以南宁为中心的泛北部湾旅游圈。

四是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电商总部和集散中心,加快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数据中心,建设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率先形成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五是建设区域性总部经济基地,抓紧编制总部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总部经济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总部企业扶持政策,重点加大对高级人才引进、用地保障、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与总部企业沟通机制。

六是建设区域性特色农业基地,加快农业领域开放,加强与东盟国家开展农业生产、农科技术、农产品贸易等合作,促进金融保险行业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着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促进农业生产经营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五)完善区域性国际城市功能。一是扩大城市规模,高档次高品质推进五象新区建设,加快空港经济区、南宁保税区以及民族大道延长线等重点区域开发,扩展城市的空间,拉开城市框架。二是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道路、交通、能源、通信、给排水、地下管网、文化、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系统建设,建设完善与区域性国际城市,全区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相匹配的经济、商务、行政、文化、服务、居住等功能和配套,建设宜居、宜商、宜业、宜学城市。

三是提升中心城区品质,深入推进"中国绿城"提升、"中国水城"建设和花城打造,围绕"整洁畅通有序"目标,推进城市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和社会化转变。四是建设具有壮乡特色、突出东盟元素的现代城市,在城市建设理念、建筑风格中凸显壮乡特色和东南亚国家民族文化风情,同时要展现与首府城市、国际城市相匹配的现代化气息,处理好兼容并蓄的关系。

五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重点推动主城区快速路网向都市圈全域辐射、中心城区功能向市域及周边地区扩散,构建城市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的南宁都市圈。

(作者系南宁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