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张申府 黄埔军校红色记忆:我军缔造者毛泽东参与创建(图)

2018-03-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引言     闻名中外的黄埔军校,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我军建军史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黄埔军校不仅为我军预先培养了大批优秀军事.政治干部,更为重要的是,我党在黄埔迈开了开展军事工作.掌握军队.从事武装斗争的第一步,走开这一步,才有后来的三大起义,才有人民军队的诞生.土地革命的展开,等等.这是紧扣中国革命主题的一步,也是关系我军勃兴发展的一步.在纪念建军80周年之际,记者来到珠江之畔的黄埔遗址,追思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追寻黄埔军校留给我们的红色记忆--          

     引言     闻名中外的黄埔军校,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我军建军史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黄埔军校不仅为我军预先培养了大批优秀军事、政治干部,更为重要的是,我党在黄埔迈开了开展军事工作、掌握军队、从事武装斗争的第一步,走开这一步,才有后来的三大起义,才有人民军队的诞生、土地革命的展开,等等。

这是紧扣中国革命主题的一步,也是关系我军勃兴发展的一步。

在纪念建军80周年之际,记者来到珠江之畔的黄埔遗址,追思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追寻黄埔军校留给我们的红色记忆……          黄埔军校如同一块“磁石”,吸引着包括众多共产党人在内的热血青年、有识之士,齐聚在革命的旗帜下          初夏的珠江,一泾汪洋,水云连天。

轮渡缓缓开动,从东郊码头驶向广州东南方向的黄埔区长洲岛。83年前的6月16日,孙中山先生就是沿着这条航道,乘坐“江固”号军舰登上长洲岛,宣布这所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正式开学。

    上得长洲岛,在军校路的尽头,记者一行久久驻足于那座欧陆式门楼前。

尖顶之下,“陆军军官学校”六个大字在斑驳的木匾校牌上依然清晰。几十年过去了,这座军校曾数易其名,惟有因地而名的通称——“黄埔军校”四字,在今日中国依旧妇孺皆知;而这座著名的门楼,也成为大多数中国人记忆中的永恒景致。

    初次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对于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早在黄埔军校酝酿和筹备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已介入其间。

1921年,中国共产党促成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与孙中山在桂林会谈,建议创办革命军官学校。1923年,中国共产党帮助“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以俄为师,学习创办军校的经验。1924年,中国共产党帮助黄埔军校筹委会招收学生;张申府、茅延桢、金佛庄、周恩来等许多中共党员相继来到黄埔军校担任教职员,成为踏足黄埔的首批红色教官。

    在国家动荡、民族衰微、民生凋敝的年代,黄埔军校仿佛一块磁石,吸引着全国各地胸怀大志的革命青年。

黄埔军校建校之初,中共中央即发出通告,指示各地党组织“迅速多送”符合条件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以及革命青年报考黄埔军校。

在国共合作的旗帜下,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抱着挽救国家危亡的理想奔向黄埔。据专家考证,在黄埔前6期工作、学习过的中共党员有近千人,对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各项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当时,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党员人数并不多。短短两三年,有近千名中共党员云集于黄埔,说明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思索军事问题,重视军事工作。这是一个不寻常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