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张勉 中国药科大学科研成果入选"2016中国十大医学进展"

2017-09-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新网南京3月28日电(通讯员 姜晨 刘华)3月28日,据中国药科大学透露,在日前结束的"2016中国十大医学进展/新闻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上,该校尤启冬教授主持

中新网南京3月28日电(通讯员 姜晨 刘华)3月28日,据中国药科大学透露,在日前结束的“2016中国十大医学进展/新闻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上,该校尤启冬教授主持的科研成果“复杂结构天然产物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及产业化”入选临床应用领域“2016中国十大医学进展”。

据悉,由江苏省药物分子设计与成药性优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尤启冬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中国药科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复杂结构天然产物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及其产业化”的研究,突破了抗结直肠癌药伊立替康和抗非小细胞肺癌药长春瑞滨的产业化技术瓶颈,实现了产业化;突破了复杂结构天然产物藤黄酸药效骨架的化学合成关键技术,实现了“由仿到创”的跨越。

该研究获中国及国际发明专利授权15项、获新药证书4项;实现两个品种的产业化,累计销售52亿元、利税19亿元、创汇1200万美元。

谈起当年抗非小细胞肺癌药长春瑞滨这项国家级新药研发的历程,尤启冬教授感慨万千。众所周知,长春碱的脱水问题是一块无人愿啃的硬骨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有人做过长春碱的实验,都以失败告终,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死胡同。

“我偏不信!”凭着这股韧劲儿,尤启冬教授带着自己的学生进行研究,夜以继日地阅读和钻研,上百次实验失败也绝不气馁、重新再来……慢慢地,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发生了。

尤启冬教授摸着石头过河,整整花了大半年的功夫终于解决了长春碱的脱水问题,紧接着,又突破了制约复杂结构天然产物抗肿瘤药物伊立替康和长春瑞滨的产业化技术瓶颈,最后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做出了新药,为中国制药业走向国际主流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两种药品上市后,其价格较进口药物大幅下降,一个疗程的费用仅为进口药物的十分之一至六分之一,打破了进口药物的垄断局面,解决了广大患者用药贵、用药难的局面,为无数患者提供了质优价廉的民族药物。目前这两种抗肿瘤药物已经占据国内治疗的主导地位,成为肺癌、胃癌、肠癌等患者(每年约8万人)治疗的一线药物,同时还出口欧美主流市场,近三年累计创汇达1200万美元。

面对成绩,尤启冬教授从不骄傲自满,“服务国家和人民不仅是自身药学专业使命的要求,也是中国药科大学‘精业济群’校训精神的要求”,他指出,“我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一项服务人民健康和国家大健康事业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能为国家健康事业出点力,我很开心,也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