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蚁群 赵林的蚁群 有人看过吗?

2018-01-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网上的版本不完整,大淘宝或许会有. 语言非常平实真挚,看得出来是和<庄稼人>一脉相承的,同样的生动有趣,情节跳脱而不散.有些梗确实是深深扎根

网上的版本不完整,大淘宝或许会有。 语言非常平实真挚,看得出来是和《庄稼人》一脉相承的,同样的生动有趣,情节跳脱而不散。有些梗确实是深深扎根在作者身上的,比如捡牛粪,挑担子,离不开的农田,这两处在两部书里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及。

挑担子的用词都基本一样。 《庄稼人》主要讲童年,可能是个人一向对小孩子充满童趣的生活最喜欢,所以更偏爱《庄稼人》一点点。不得不说这么真实乡土的文学在快餐盛行,小时代、青春痛横行霸道的浮躁时期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看完整个心都静下来了。

这么说不代表它就是小清新的农家乐了。绝对不是,看似欢脱散漫的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人性的丑恶和现实的残酷。个别段落看着就几行,一句话轻描淡写就死了一个人,这种写法最刁,最考验故事内核。

但凡经不起推敲的死亡都是噱头,都是四娘的为了悲伤而悲伤。然而《蚁群》、《庄稼人》都做到了承前启后,过渡自然,毫不扭捏造作。乍一看惊如炸雷,再细品就懂了。还记得《蚁群》那个丢了一千块钱就疯疯癫癫寻死的大凤,从她小时候怎么被养父母虐待,渴望上学却一天没上成,写到进入工厂拼命干活,连吃饭都节省,一点一滴抠出一千块钱。

这一千块钱就是她的身价,当初她养父母“卖”她收的彩礼钱,这个前后照应简直不要太戳。

最终大凤也真是死在这一千块钱上了。里边的形容方法实在太虐,不是哭天抢地发一堆感叹号,而是短短一句话“ 这么多的箱子都没有丢,唯独大凤的箱子就丢了,哪个的眼这样毒辣。” 农民招谁惹谁了?咱们民工招谁惹谁了?咱家凭什么这么穷?这种疑问在文章中只有一个绝望的回答,“这都是命。

” 这句话在两部书里都有反复提到。我竟然一点反驳的力气都没有。赵林的文章真不是拿来消遣的,不是鸡汤,没法治愈。

最可怕的不是悲剧,而是这些悲剧都是真的,这些人全是活生生的。 “人命如草芥”,这句话基本贯穿了赵林所有的篇幅,因为穷,所以没骨气,或是即使穷,也要有骨气,再或是很有骨气,可惜穷。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对鼠目寸光的小农民,作者刻画得也毫不手软。

比如为了独吞一坛金子就和情妇合谋杀害亲弟弟的老汪(《庄稼人》),得癌症才想起来信教赎罪。被大老粗表哥看了下体就羞愤自杀的小六子(《庄稼人》),表哥因此背井离乡十数年,归来时得到小六子家人的谅解。

没有对错,没有公道,没有王法,只有人心。那个年代,很黑,很惨,麻木,愚昧,又坦荡。 非常可贵的是这种视角,竟然没有把“仇富”放在首位,比如多给工人零头的何老板,和利索能干的女强人阿青。

作者着重刻画的是人性,不伦穷富,都是人,有人就有好有坏,钱却不是拿来衡量人好坏的标准。所有的人都丰满立体有个性,没有绝对的主角、配角,每个人都是鲜活的,让人头脑中自动对号入座。

更让人敬佩的是,作者从来也没有站在道德高地,连自己狭隘的小心思都大大方方展现出来。赵二在食堂卖饭,认定买的多的就是好人,抠门儿的就是坏人。如此直截了当的判定方式一点儿也引不起反感,因为痛快,因为坦率,坦率就是可爱,比那些满口忠义道理,故弄玄虚的主角有意思得多。 要说的太多了,例子不胜枚举,今天先到这里吧。感觉写得不比莫言的差,章回体的一个个小故事非常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