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以撒书法 书法家朱以撒: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散文家

2018-04-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以散文的美丽来言说书法的艰深--著名书法家.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以撒的"副业"正是散文.朱以撒业余以散文遣兴,其散文如同其书法一般,创造了独树一帜的个性写作经验.在福建省文学院主办的第二十三期"八闽书院名家大讲堂"上,书法家朱以撒"跨界"谈起了散文,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散文家.    书法专业对散文创作是如何引导的?朱以撒结合自己的文学艺术成长史,分享了个人的专业实践对散文创作的影响.讲座当天,省文学院还在八闽书

    以散文的美丽来言说书法的艰深——著名书法家、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以撒的“副业”正是散文。朱以撒业余以散文遣兴,其散文如同其书法一般,创造了独树一帜的个性写作经验。在福建省文学院主办的第二十三期“八闽书院名家大讲堂”上,书法家朱以撒“跨界”谈起了散文,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散文家。

    书法专业对散文创作是如何引导的?朱以撒结合自己的文学艺术成长史,分享了个人的专业实践对散文创作的影响。讲座当天,省文学院还在八闽书院组织了一场小型的朱以撒书法作品展,朱以撒在此次展览中首次展出了他的硬笔书法作品。

    某些现代的书法家需要做深刻反省

    现在书法家也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他们成为了写字匠,这是与古人所不同的,我很警惕这样的一种做法

    为了让到场聆听讲座的听众对朱以撒的书法作品有更直观的了解,讲座当天,八闽书院还举办了朱以撒书法作品展,其中的多数作品是朱以撒在近两三个月内完成的,落款时间多为“甲午秋风起兮”。

    谈及书法展览,朱以撒说,如今有许多演艺界名家和作家都跨界办起书法展,但他认为,一些演艺界名家的字不叫书法,只是拿着毛笔写字而已,很多作家写字,充其量也只是写字而已,不能称之为书法。“因为他们的字没有体统,不成书法。”朱以撒认为,如果没有掌握书法的内在规定体统,不可能写得出书法。

    朱以撒对书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某些现代书法家的创作方式值得警惕。“现在书法家也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他们成为了写字匠。这是与古人所不同的,我很警惕这样的一种做法。

一个人原来是立体的、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最后他变为了一个只会写字的字匠。”作为从事书法教学、创作和理论研究的高校教授,朱以撒对所带的研究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一是要读书,二是要写字,三是要写文章,“自己能独立地书写文章,以此来避免日后成为一个只会写字的字匠的命运。”

    “古代的书法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文学家,且不论苏东坡、黄庭坚这些大书家,即便是一般的小书家也是如此。他们是人文的,拥有着很高的文化素养。”朱以撒说,古代对书法家要求,就是会读书、会写字、会写文章。

“现在写字的人太多了,谁都可以写字。但是除了写字之外呢?很多人什么都不懂。”朱以撒认为,追求更高的文化素养是成为一个书法家的必经之路。他告诫学生一定要敬畏古人,要迷恋古风。

    “对于某些现代的书法家,我认为他们需要做深刻的反省,因为除了写字外无所通晓的人是无法传承文化的,这是问题所在。”朱以撒说,书法界很少有爱读书的,更少有爱写文章的,持续写文章的则少之又少,“这种眼光就不要指望他们能够走多远。”

    把专业的表现散开散化,达到散文之散

    朱以撒是以书法来影响散文的,他早期的散文作品,风格更为开张放纵,有跌宕跳动之势,如今的散文作品,风格简约平和,更注重内敛的气韵。这种风格上的变化正是来自书法的影响——朱以撒开始学习书法时,学习的是开张、大气的字帖,上世纪90年代的书法影响了他的散文书写状态。

“现在书法创作的表现就不同了,人的审美、手段也在发生变化,现在更喜欢古雅,写得古雅一点、平和一点、减淡一点,同时不动声色又自然。

”    朱以撒对散文二字有自己的理解。“书法专业就写专业的书法论文,而专业的论文只有专业的书法家来看,其他人就不爱看。而‘专业’是不抒情的,你若读我的书法论文会觉得很不抒情,跟散文的感觉简直相差得太远。

”他认为,这就需要把专业表现散开散化,要达到散文之散。    “散文的‘散’,我解读为随意、散漫、即兴。

写文章一定要随便一点。”而散文的“文”在朱以撒看来,就是文雅、斯文、浪漫甚至是梦幻的、优柔的、雅致的、美好的,这样才能变成散文。    朱以撒说,专业的论文和散文有很多不同。

他做了一个比喻,论文好像是一个花苞,在没有打开的时候是很实在的,里面的花瓣一层叠着一层。但散文就好像一枝花,整个都打开了,很浪漫好看且很松弛。“没有打开的花瓣,我觉得就像论文一样,它很紧密,打开了,就是散文。

所以要想办法让花打开来。没有打开的时候很有秩序,一打开来,风一吹,可能都乱了。散文就是这样比较随意的东西,要浪漫一点,不要那么规则。”    “再抽象、再深奥、再晦涩的专业你都可以化开成为一种散文的表达。

”朱以撒以他阅读过的《昆虫记》、《植物之美》、《街道的美学》、《金融的哲学》等文学作品为例子,这些著作出自植物学家、植物教授、建筑家、经济学家等专家之手,他们的文笔细腻,以散文的笔法让读者领悟到了植物之美、昆虫之美、建筑之美,金融之美,“我们看他们的论文肯定没有这样的效果。

”    朱以撒说,每个人的专业都有它的美学存在,都可以挖掘专业之内的美学感受,然后形成一种专业的散文。

    没有文心,雕虫都困难    要使一个专业的人喜欢文学、增强文学的素养,避免成为一个专业的工匠,这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    针对书法家所存在的不爱读书的普遍现状,朱以撒认为,文心、文采和文气的养成十分重要。

    “书法家若没有文心,他对文学是没有感觉的,所以他的书法作品都是抄古人的诗词的。”朱以撒说,如今一些书法家的展览抄古人诗词,有些人连诗词的意思都弄不清楚,就随便抄,有的还给抄错了。

“有的人到我家里去讨论书法,字拿出来看,但是我看的书很少有人去翻动,很少有人问朱老师‘你在看什么书?’很少有人去翻动桌上的书,因为他们不爱看书,写字没有文心。

”    “文心是很柔软的,尤其是对文字,它是很敏感的,没有爱读书的习惯在文学的感觉上是很迟钝的,你问他除了写字还会研究什么?实际上是没有。

”朱以撒说,书法家在书斋的时间少了,对文字的敏感程度就会退化。应酬喝酒的人多了,文心如果不滋养就会枯竭。朱以撒认为,现在有的书法家就缺乏文心的培养,“没有文心不要说雕龙,雕虫都困难。”    朱以撒平时见到好的文字都会抄录起来,他认为文采也十分重要。

“你要有一个仓库来堆积贮存这些文采,然后才能表达,文采是有温度的、有色调的,浓淡轻重,有很多的层次。”    朱以撒还强调了文气的培养。

“文气是文雅气、诗文气、斯文气、书卷气,没有文气,那么火气、躁气、江湖气、市井气等这些不良气就进来了,使读者的心躁动起来,不是让人的心感到平和的。

”    朱以撒说,书法家很少注意文气的培养,文气堵塞,不再是那种长风万里、秋水长天的通透。“因此一个有专业水准的人要经常地写,打通语言的障碍,要有力量、像庖丁解牛那样豁然开朗,所以下笔要有文思,气足、通畅。

”    “一个人的专业如何与文学产生联系,是值得思考和挖掘的。”朱以撒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散文家,要看自己怎么挖掘。

“要使一个专业的人喜欢文学、增强文学的素养,避免成为一个专业的工匠,这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    东快记者林鹏浩/文欧阳维维/图    朱以撒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    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朱以撒在书法创作上学百家帖成一家法,书风自然清新、稚拙朴实,多次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重大展览,并且成为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及国家级书法展览的评委。

业余以散文遣兴,于《十月》、《散文》、《美文》、《散文选刊》等发表大量散文,获首届冰心散文奖,文风含蓄典雅、清新婉约,被称为文学、书法、理论良好结合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