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宁与本报记者面对面

2017-10-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第四届省直机关“读书月”活动昨天迎来小高潮,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宁昨天下午在安徽省大剧院 “省直机关大讲堂”开讲.作为<面对面>和<文化正午>等栏目的名主持,王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新闻调查类节目主持人,柴静是可以把和节目相关的百度资讯看到最后一页的人,自己则至少要求看到20页.聊同行柴静和新闻理想:人得特别精进的活着记者:央视对你来说是梦想的平台么?王宁:我是十年前在<东方时空>跟白岩松实习,开始学做新闻的.媒体和主持人都是外在标签,调查类记者可能会让我对

第四届省直机关“读书月”活动昨天迎来小高潮,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宁昨天下午在安徽省大剧院 “省直机关大讲堂”开讲。作为《面对面》和《文化正午》等栏目的名主持,王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新闻调查类节目主持人,柴静是可以把和节目相关的百度资讯看到最后一页的人,自己则至少要求看到20页。

聊同行柴静和新闻理想:

人得特别精进的活着

记者:央视对你来说是梦想的平台么?

王宁:我是十年前在《东方时空》跟白岩松实习,开始学做新闻的。媒体和主持人都是外在标签,调查类记者可能会让我对于自己的认识和对社会的认识都能拉得更宽一点,而不是像井底之蛙一样每天就想这么一点事。央视的新闻平台是巨大的,在地方台至少我没有这样的经历,来央视还是为了新闻这个主体,而不是平台。(记者:你是有新闻理想的。)好像大家都不愿意谈理想。我个人觉得我是有理想的,40岁的你是不是能够比30岁的你更聪明、更明白、更清楚,人得特别精进地活着,新闻是一个能特别快打开你思维认知的方式。

记者:你觉得柴静成功么?

王宁:我认识她至少十年了,十年之后她的理想没有改变。太多人质疑她所谓的包装,但我觉得她已经得到了她想要的东西。

记者:你觉得《看见》写得怎么样?

王宁:《看见》还不错。至少从专业的角度,我认为对我有启发。她的人,她的书,她的调查,她是典型的很看重气息感的女人。你会发现《看见》这个节目很多时候营造了一个环境和气息给你,所谓的感性和理性都在这个气息当中,我觉得柴静是在进步的,至少这十年她的努力是不容怀疑的,她是可以从百度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的人。有个朋友对我说,从百度搜索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你就是成功的,至少我得看到20页吧,我必须得有一个跟自己较劲的过程。

谈《面对面》尴尬现状:

我质疑王志的质疑

记者:《面对面》曾经那么红,可现在……

王宁:《面对面》从王志时期盛世走到了现在很尴尬的状态。从整个传媒规律来说,周播新闻节目都很尴尬,那个曾经的无冕之王,受到很多限制,你已经没有办法去引领一种收视习惯。因为时效原因我们永远只能抓到第二落点,用什么方式锁住大家是我们一直在讨论的。

记者:之前你说不觉得王志的质疑是成功的。

王宁:我不认为王志时代的质疑是绝对成功的,因为有太多事情不能靠简单的质疑来解决,这个时代是越来越宽容的,你的质疑如果不是完全善意的,你会诱导观众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这种群体潜意识特别可怕,所以我觉得新闻人物访谈最大的尴尬就是展现这个社会的无力感。你能不能充分展现这个社会的无力感,我做所有人物的核心都是这个,没有是非黑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就是无力,无论他是英雄还是囚犯,无力改变自己,无力改变社会。当然还有无力当中的希望。

聊央视主持人离职潮:

他们想过另一种生活

记者:现在主持人都想树立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央视主持人也会来句“我去喝牛奶啊”,适时卖萌。

王宁:主持人特别容易脸谱化,靠放狠话流泪卖萌,我个人特别不耻,一切要靠时间累积,靠节目说话,我不是特别在乎我在大街上能不能被人认出来。(记者:你意思你很看不惯赵普流眼泪?)哈哈哈,我们俩私底下是很好的朋友,他也是真情流露,一个赵普后面出现第十个第二十个赵普就有问题了,这不能成为复制的模式,这个社会没有成功的捷径,别人都脱,你又没胸,你脱啥呢?

记者:很多人挤破头想去央视,可最近有很多人又选择了离开,你怎么看?

王宁:个人选择不同,我跟马东聊过这个问题。他的话很含蓄,他说想过另外一种生活。他现在在网络做得也很好,他说视频网站有很多创造力是他没想到的。离开一种体制内的生活,走到另外一种环境里面一定是想让自己“换血”,并不是过去不够好,而是未来更好。他们可能想过另外一种“自己的生活”,我也想过如果我不做主持人我干嘛呢?也许我去当服务员也未可知呢。你能体验不同的人生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收获呢?就看你有没有这样的勇气了。其实地方台每年都有无数人走,只不过大家不关心罢了,跟央视这个平台无关。

本报记者蒋楠楠 /文     王从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