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亨利照片 欧亨利 最后一片叶子 欧 亨利《最后一片叶子》赏析

2017-10-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摘要欧・亨利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可以看成是一个六场短剧,每一场都有不同的人物.而小说中描写的几个小人物之间的友谊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帮助,特别是老画家贝尔曼为了帮助年轻画家约翰西康复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尤令人感佩.本文试对这篇小说的艺术手法加以分析. 关键词: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戏剧贝尔曼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是美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的大家,并以其短篇小说享誉世界文坛.欧・亨利善于描

摘要欧・亨利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可以看成是一个六场短剧,每一场都有不同的人物。而小说中描写的几个小人物之间的友谊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帮助,特别是老画家贝尔曼为了帮助年轻画家约翰西康复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尤令人感佩。

本文试对这篇小说的艺术手法加以分析。 关键词: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戏剧贝尔曼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是美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的大家,并以其短篇小说享誉世界文坛。

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其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在大概十年的时间内,欧・亨利创作了约300篇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白菜与国王》(Cabbage and Kings,1904)、《四百万》(Four Million,1906)、《西部之心》(Heart of the West,1907)、《市声》(The Voice of the City,1908)、《命运之路》(Roads of Destiny,1909)、《滚石》(Rolling Stone,1913)等短篇小说集。

本文所要探讨的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可称得上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 一独特的构思 《最后一片叶子》的故事发生在纽约。年轻的画家约翰西身患肺炎,贫病交加,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为了鼓励她顽强地活下去,老画家贝尔曼不顾年迈体弱,冒着严寒,顶着疾风骤雨在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落的常青藤叶子。他为自己的杰作付出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由于篇幅所限,没有大段的风景描写,没有深刻的心理分析,但是小说结构严密。以《最后一片叶子》为例,全文共有55个自然段,如果我们对小说进行进一步的解构,就可以把这篇小说看成是有6个场景的一出戏剧,每个场景都有不同的人物出现,并交代不同的事件。

第1至第5自然段相当于剧本的舞台说明,向读者交代了戏剧的背景,故事发生在纽约的格林威治村,艺术家的聚居区,年轻的艺术家苏和约翰西由于爱好一致,兴趣相投,成了好朋友,共同创建了一个画室。

但是不久约翰西得了肺炎。第6至第11自然段为戏剧的第一场,地点为屋子的过道,人物有医生和苏,交待的事件是,医生来为约翰西看病,他告诉苏,约翰西要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活下去。

第12到第29自然段为第二场,地点为卧室,人物为约翰西和苏,这一场戏主要交代了约翰西由于疾病的折磨,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她躺在床上,注视着窗外的常春藤,数着树上残存的叶子,她说当她看到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子掉落时,她将会死去。

第29至第36段为第三场,地点为楼下的画室,人物有贝尔曼和苏。在这个场景中,作者向我们描述了贝尔曼,苏告诉了贝尔曼有关约翰西的奇怪念头。第37段到第50段为第四场,地点在卧室,人物有苏和约翰西,这场戏交代了经过两天两夜的寒风急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子并没有向风雨屈服,还是牢牢地粘在藤上,约翰西也受到了鼓舞,她决心顽强地活下去。

第51段到第53段是第五场,地点在过道,人物有医生和苏,医生的两次来访:第一次告诉苏,约翰西有五成希望;第二次告诉苏,她肯定可以康复了,但是贝尔曼却感染了肺炎,他由于年老体衰,病情非常严重,已经没有痊愈的希望了。

第54段和第55段是第六场,地点在卧室,人物有苏和约翰西。

最后一场是这出戏剧的高潮,在这一场中,苏告诉约翰西,那片叶子是贝尔曼为了救她冒着风雨画上去的,他因此而得了肺炎,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这篇小说,欣赏小说的巧妙构思。

小说的题目是《最后一片叶子》,常春藤叶子就像一根线,把整个故事串联起来了。约翰西病了,躺在床上,眼望窗外,数着常春藤上的叶子。她的病情,还有她的心情,都和常春藤上的叶子有关。

几天之前,她刚染病,情况还不是很糟,藤上还有许多片叶子,她数得头都疼了,经过几天的疾病,她越来越虚弱,院子里的常春藤经过几天的雨打风吹,叶子也越来越少了。约翰西的病情也日益严重,心情也越来越糟,她说,如果最后一片叶子掉了,她也该走了。

她把自己的生命与常春藤的叶子联系在一起了。最后,支持她以顽强的毅力活下去的就是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子。而最后的叶子是老画家贝尔曼画上去的。小说的题目和小说的内容构成了完美的结合。

二形象的比喻 欧・亨利的文字生动活泼,风趣幽默,浅显易懂,语言规范,故事可读性强,因此,他的小说可以作为学习英语的学生的阅读范文。他还擅长利用谐音、双关语、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叙述故事,因此他的小说读来妙趣横生。

在这篇小说中,他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传染性很强的“肺炎”比作一个阴森的隐形客、一个恶魔,他闯入这个地区,用冰冷的手指东碰西触。欧・亨利用隐形客冰冷的手指东碰西触,来形象地比喻肺炎会到处传染。

他把肺炎称为“先生”,说他不是一个行侠仗义的绅士,约翰西遭到了他的袭击,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因此被击倒了。小说中的比喻随处可见。医生说到约翰西的病情用了比喻,“凡科学所能做到的,我都会尽力去做,用我的努力。

但是,病人一旦数起自己葬礼队伍中的马车来,我就会把药物的疗效减去一半。”医生在这里用比喻的话来说,当约翰西自己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药效就不那么起作用了。提到贝尔曼是一个失败的艺术家时,欧・亨利也用了比喻,说他挥舞画笔四十年,却未能接近艺术女神,连她的裙边都没摸到。

贝尔曼则把自己比喻成随时待命的猎犬,是两位年轻艺术家的守护者。 三细腻的人物描写 对小人物进行细腻地刻画,是欧・亨利短篇小说的一个特点。

他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熟悉社会下层人民的艰辛生活,对穷人深感同情。他笔下所描写的小人物大都有着美好的心灵,善良的品格。他们虽然命运坎坷,在生活的重压下苟延残喘,但都向往美好的生活,有着远大的理想。

《最后一片叶子》中虽然只出现了四个人物,但他通过简单的描写,使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相互帮助,相互照顾。 苏和约翰西在五月份首次见面,到了十一月份约翰西得病,但是,作为好朋友,苏处处照顾患病的约翰西。

医生告诉苏,约翰西病愈的可能性很小,苏走进工作室大哭了一场,随后她擦干眼泪夹着画板走进约翰西的房间,口里吹着欢快的爵士音乐,并且告诉约翰西,医生说她十有八九就快康复了。

这说明她很爱护约翰西,照顾她,服侍她,把她真实的病情瞒着她,一直安慰她,鼓励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 医生也是非常体贴人的,他没有直接当着约翰西的面讨论她的病情,而是示意苏到过道才告诉她约翰西的病情,并问约翰西心里有什么放不下的心事。

他是一个艺术高明的医生,同时又熟悉病人的心理,他知道如果约翰西自己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治愈她的希望就很渺茫了。 约翰西这个人物也很有典型意义。她由于染上肺炎,贫病交加,疾病消磨了她的意志,她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当看到最后的一片叶子在暴风雨过后没有掉落,她的病就慢慢好了。

这似乎不很合理,这片叶子竟然比药物还灵。使她痊愈的真正原因,是她看见最后一片叶子经过雨打风吹后,依然顽强地粘在常春藤上,这改变了她内心原来的想法,使她内心产生了求生的欲望。

最后一片叶子不向暴风雨低头,这不是天意要她活下去吗?在约翰西处于危险的生死关头,她靠自己求生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坚持了下来,生命出现了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