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邢福义 乐东籍中外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教授又一次荣获国家级一等奖

2017-08-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三 面对风起云涌的英文字母词,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一方面,要看到英文字母词的语用价值. 存在就是现实,流行必有因由.英文字母词能够在各种场合,特别是在国家大报<人民日报>上面频频出现,如此现象,前所未有.不同的人,对其因由会有不同的感知,因而会做出不同的概括.我个人以为,总的说来,是出于英语字母词对使用者的美感引力.具体点说,起码以下三点值得注意.其一,视觉引力.可以从字形上凸显某种事物,显得醒目突出.比如报道足球比赛:"巴萨vs皇马".谁对谁,特别明朗.其二,新知引力

三 面对风起云涌的英文字母词,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一方面,要看到英文字母词的语用价值。 存在就是现实,流行必有因由。英文字母词能够在各种场合,特别是在国家大报《人民日报》上面频频出现,如此现象,前所未有。

不同的人,对其因由会有不同的感知,因而会做出不同的概括。我个人以为,总的说来,是出于英语字母词对使用者的美感引力。具体点说,起码以下三点值得注意。其一,视觉引力。可以从字形上凸显某种事物,显得醒目突出。

比如报道足球比赛:“巴萨vs皇马”。谁对谁,特别明朗。其二,新知引力。可以通过字形求解字义,增长知识。比如GDP,指国内生产总值。我当过第8、9、10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每年两会期间,经常看到和听到这个词。

我相信,相当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本来不知道何为GDP,但接触多了,也就了解了,于是获得了带有国际性的新知。其三,心态引力。由于新颖而带国际味,因此可以引发人们心理上的高雅感和奇异感。这种感觉,在单位名称和产物品牌名称上,在汉语字词和英文字母词对照使用的时候,相当明显。

有一种营养品,盒子面上,中间是“总统牌膳食纤维”,上面是小一号字体的TRT,下面也是小一号字体的“蛋白质粉”。TRT是什么,恐怕没几个人知道,可看起来觉得“有档次”。

诚然,英文字母词不属于汉语汉字,不能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但是,可以把它看成是一支外来的特种生力军,让它配合汉语汉字,发挥其特定的作用。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那么,英文字母词的使用,会不会引起汉语汉字的混乱?这不必担忧。上面提到的阿拉伯数字,也是外来的。但是,它们在汉语书面语中的普遍使用并没有伤及汉字文化,因为汉语有汉语的应用规律,许多时候阿拉伯数字是使用不上的。

比如“推三阻四”、“不管三七二十一(搬开再说)”,其中的汉语数词,不能换用阿拉伯数字。又如,八十八岁叫作米寿,这是因为“米”拆开是八十八;九十九岁叫作白寿,这是因为“百”减去“一”是“白”。

(参看张德鑫《数里乾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这种文化底蕴深厚的用法,阿拉伯数字能够干扰吗? 另一方面,要看到英文字母词的局限性。 英文字母词的使用,缺乏实实在在的群众基础。在内容上,英文字母词具有较大的学科术语性和行业习用性。

从受众方面看,绝大多数字母词是看不懂的。比如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除了内行者,别说广大民众,即使是大学教授,特别是文科教授,恐怕能看懂的少之又少。从使用者方面看,各人分属不同的圈子。

甲圈中人使用的,乙圈中人不一定能懂。比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者用NP和VP,历史研究者可能不知所云。正因如此,英文字母词使用的数量和场合受到了制约。报章中,一般性的文化教育、时事政论等栏目中,较少见到。

语言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已郑重指出:“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第十五)朱熹《论语集注》解释道:“辞,取达意而止,不以富丽为工。”老祖宗们提出并一再阐释的“辞达而已”,是反映语言应用发展规律的一条深刻学理、一个基本原则。

广大群众看不懂的东西,其生命力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明确英文字母这一弱点,运用时要想办法弥补这一弱点。请看这个例子:一季度/123家IPO排队/企业终止审查(题目)本报北京4月1日电(记者婿志峰)中国证监会最新公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申报企业情况显示,……IPO……IPO……IPO……(见《人民日报》2013年4月2日)——IPO,什么东西呀?这个字母词,连《现代汉语词典》的“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也没有收录。

“股票”是个现成的词,为什么还要来一个IPO呢?这篇报道里特意选用IPO,自然是为了取得上面说过的语用效果,不过,写作者也考虑了群众能否看懂的问题,因此首先写出“股票(IPO)”,然后再写“IPO……IPO……IPO……”,这个作法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