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厚江老王教学设计 寻找散文教学的起点——读《十位名师教〈老王〉》

2017-09-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高考试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散文和小说平分秋色.于是,散文的阅读教学就成了高中语文课堂的重头,阅读方法.解题策略.答题技巧理所当然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但效果仍是让人很不满意.散文教学到底从哪里入手,它的起点在哪里?带着忧虑与困惑,在今年高考之后我参加了江苏师大承办的省高中语文骨干老师培训,其间聆听了省内著名专家的理论讲座,观摩了秦晓华.黄厚江.董旭午等名师课堂教学,秦晓华讲了<老王>,董旭午讲了<铃兰花>,感触颇深.回来后又拜读了由魏本亚教授主编的<十位名师教〈老王〉>

在高考试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散文和小说平分秋色。于是,散文的阅读教学就成了高中语文课堂的重头,阅读方法、解题策略、答题技巧理所当然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但效果仍是让人很不满意。散文教学到底从哪里入手,它的起点在哪里?带着忧虑与困惑,在今年高考之后我参加了江苏师大承办的省高中语文骨干老师培训,其间聆听了省内著名专家的理论讲座,观摩了秦晓华、黄厚江、董旭午等名师课堂教学,秦晓华讲了《老王》,董旭午讲了《铃兰花》,感触颇深。

回来后又拜读了由魏本亚教授主编的《十位名师教〈老王〉》,认识到自己平时在散文教学中的诸多不足,在如何进行散文教学方面稍有心得,仅记之。

散文应该怎么教?把握散文的特质,完成两个转变。

钱理群先生曾说过,散文“是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因此,读散文就应当透过语言文字去读作者本人。但是平时我们很少这样读,更很少这样教。教鲁迅的《一件小事》,重点不是读鲁迅,而是读洋车夫;教老舍的《想北平》,重点不是教老舍,而是读北京的风物、人情;教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不是教读朱自清,而是去读父亲,教“父亲对儿子的爱”。

凡此种种,使阅读仅浮于表层,没有“作者”的存在,自然作品丰富的内涵也就被忽略了。因此,“散文要读‘我’”。要从过去仅重视文章内容转到重视作者上来,透过语言文学读作者其人,于是,《想北平》的作者老舍就不仅是多愁善感,更是有着深深家国情怀的文士了。此其一。

其二,从一篇文章的教读转变为类文阅读的方法指导。黄厚江老师在《老王》教后中说:“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阅读教学绝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读懂文本。他说:“我引导学生从这样几个层次去读:抓住文章中概括性的词语读;抓住作者写的几个主要事件读;抓住别人对老王的态度读;从老王的内心需求读;从‘我’和老王之间的关系去读。

这是阅读的角度,是阅读的层次,也是阅读的方法。”在教学中,始终关注“学会阅读”的训练,由读懂到学会读懂。

散文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教学目标的设定。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往往不花多少心思,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方法与评价)或者四个层面(语言学习层面、思想内容层面、写法层面、学习方法层面),填空就是了,反正书上这样写,网上这样写,别人也这样写,却很少思考,这样教是否有效,这样教离高效课堂到底有多远。

名师是如何确定教学目标的?读过他们的课堂实录和教后记,能明显地发现他们在教《老王》时,目标集中在三个方面: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二、能力训练,如品味语言、理解主旨、读出隐含的意义。三、教授方法,如多角度地欣赏散文、学会从“我”的视角阅读写人散文。更重要的是十位名师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更清晰更具体,指向明确且更具可操作性,并且目标贴合学情,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

比如,有的老师会确立这样一个目标: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初看,这样一个目标是没有问题的,在情感与价值角度上绝对是必须的。但是名师董旭午借班上课,在与学生交流后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1.

认识老王这个人;2.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的深意。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其特点:简单、明晰、具体,围绕这样的目标去选择教学内容,往往仅需三个板块或四个问题即可解决,每一个板块或问题的设计都直指教学目标,驭繁就简,那就教得轻松学得高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