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仁恺书画鉴定笔记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出版

2017-06-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报记者/杨竞12月4日,<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出版座谈会及杨仁恺纪念展在省博物馆举行.辽宁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九卷本<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

本报记者/杨竞12月4日,《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出版座谈会及杨仁恺纪念展在省博物馆举行。辽宁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九卷本《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为杨仁恺自1983年至1990年在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全国巡回鉴定期间所记的60本鉴定笔记整理而出,全书246万字,记录评鉴代表性书画作品4万件左右,配有代表性图片3000幅左右,并将国家书画编号以及专家鉴定时的不同意见置于相应词条中。

32年前,他与谢稚柳、启功等七人组成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历时八载,行程数万里,足迹遍及25个省自治区市的121个市县,过目书画作品61596件,终于摸清中国大陆保存的古代书画家底。

在展览现场,记者看到杨仁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手稿,信息量庞大,除鉴定意见外,还有在非鉴定时撰写的鉴定漫笔,内容是对一些中国古代书画作者或作品的瞬间感想与理性分析。

60本鉴定笔记

1983年春天,"全国古代书画巡回鉴定专家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成立了由谢稚柳、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谢辰生七位书画鉴定专家组成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同年,这个平均年龄70岁以上的高龄小组便正式展开鉴定工作。

作为艺术家,1983年至1990年正是"七老"艺术创作巅峰之年。然而,"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巡回鉴定中国古代书画,终于将中国大陆公私所藏的中国古代书画盘点完毕,这是新中国文物保护史上不可复制的壮举。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责任编辑、辽宁人民出版社国学编辑室主任那荣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八年岁月,杨仁恺无私巨献,即使得了脑血栓、肺炎,鉴定工作也未缺席一天,留下价值无法评估的文化财富——60本鉴定笔记。 60本鉴定笔记,从晋唐到明清,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流派、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形式,凡中国古代书画作者或作品,皆存有专家意见。

就以宋代画家范宽的《雪景寒林图》为例。这幅画作现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被视为镇馆之宝。当年,鉴定小组曾对其进行了细致鉴定。杨仁恺的笔记中有如下记载:"此作为绢本水墨三拼大中堂,画上方钤‘御书之宝’大印玺,元明以下无藏印,至清代始有梁清标、安岐递藏印。

树上有‘臣范宽’名款,墨色虽旧,但于传统形式有乖。就画风而论,此轴与相传《溪山行旅图》大体近似,唯在具体描绘上仍有差异,文物界认识因之出现分歧:有人以为应属范氏真迹,名款亦真;有人则对之存在疑问,甚至认为乃明人摹本。

此画原为天津张氏叔诚秘藏,‘文革’后连同其他藏品一并捐献给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曾在故宫博物院玻璃柜中展出过,余一再观赏,由于为玻璃隔离,不能直接对原作进一步考察。

此次有机会得见原件,发现此轴双丝圆绢、三窄幅拼接、平整不搭边,此乃宋元装裱原材料之特色(明清绢多扁丝、拼接搭边),据此可定时代为宋元。再则墨法沉厚,气势夺人,又非元以后高手所能办此。虽作为范氏真迹存在不同意见,但作为宋人无名氏之迹,当无庸议也。 "

编撰出版用时10余年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立项始于2011年;但对杨仁恺笔记中漫笔性文字的整理工作9年前就已开始。那荣利说,他整理杨老笔记从2002年就开始了。杨仁恺的鉴定笔记由两部分组成,即鉴定之时记的鉴定日志与非鉴定时间写的鉴定漫笔。

当时他只认为非鉴定时间写就的漫笔最有价值,于是计划以《中国古代书画鉴定漫笔》为选题,将杨仁恺非鉴定时间写的对中国古代书画的作者以及作品的品评文字整理出版。他用时四年多,共整理出漫笔性文字49万字。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0年,以馆长马宝杰为代表的省博物馆决定抽调各地学术骨干将杨仁恺鉴定笔记全部内容予以录入整理、编辑出版,以社长张东平为代表的辽宁人民出版社亦充分意识到杨仁恺鉴定笔记的学术价值以及文化内涵,双方决定共同将之打造成文化精品。此后,在得到长子杨健为代表的杨老全部子女认可后,项目工程正式宣告启动。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一书的编撰过程长达10余年,文博界、艺术界、出版界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参与其中。记者从《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中看到,该书词条制作十分精细,有作者姓名、作品名称、鉴定符号、作品形式、质地、墨色、书画编号以及作品创作时间、作者署款、作者印章、作者题跋、作品上款、他人题跋、传承过程,书画内容涉及历史、文学、艺术、考古、民俗等多方面的信息,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书画的百科全书。

那荣利说,九卷本《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的出版也是一项工程,一个字词的考证,要查找大量资料;一个印章的辨识,要耗去好多时间;一段内容的编辑,要反复端量,非常艰难,但也非常值得。

历史上,曾有三次面向中国古代书画的国家级大普查行动。第一次是北宋徽宗时期,并编著了《宣和书谱》、《宣和画谱》;第二次是清朝乾嘉两代,纂有《石渠宝笈》;第三次则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专家评价:《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是中国出版史上难以再现的、众志成城的文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