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启敏院士唱的歌 詹启敏院士:肿瘤治疗中的冰山模型

2017-06-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文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教授3月5日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肿瘤多学科高峰论坛上的报告节选.医脉通刘建欣整理.詹启敏教授肿瘤毫无疑问是人类生命健康的巨大危害.目前,全球每年肿瘤新发病例1400万,死亡820万.全球患肿瘤病例超过2500万人,WHO的预计到2020年肿瘤每年可造成1000万人死亡.近20年来,我国癌症的发病与死亡都处于上升趋势.据全国肿瘤防办2014年数据,目前我国每年癌症新发病例约340万,死亡病例约21万,每年肿

本文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教授3月5日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肿瘤多学科高峰论坛上的报告节选。医脉通刘建欣整理。

詹启敏教授

肿瘤毫无疑问是人类生命健康的巨大危害。目前,全球每年肿瘤新发病例1400万,死亡820万。全球患肿瘤病例超过2500万人,WHO的预计到2020年肿瘤每年可造成1000万人死亡。近20年来,我国癌症的发病与死亡都处于上升趋势。据全国肿瘤防办2014年数据,目前我国每年癌症新发病例约340万,死亡病例约21万,每年肿瘤造成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

我国癌症的发病具有中国特色,西方国家发病率较高的分别是胃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肝癌等,我们国家除了肺癌以外主要是消化道肿瘤,如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从发病趋势上看,上消化道癌症居高不下,肺癌、结直肠癌等迅速上升。我国有四种肿瘤的死亡位于世界第一位,肺癌是全世界32%、胃癌是全世界47%,肝癌和食管癌超过全世界50%,这些都发生在中国。因此我们需要加快科学的研究,来应对这个问题。

我们再来看看临床肿瘤治疗的现状和科研需求。下图里的这个冰山大家都很熟悉,为什么用这座冰山来比喻肿瘤?大家看一看,水面上可以看得见的冰山,就是通过病人的手术和一系列的战略性病变可以检测出来的临床肿瘤,检测出来以后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中医药等,我们有很多的办法。

但是为什么2011年中国肿瘤死亡人数达到210万人?就是因为我们对水面下巨大的冰床不了解,其实撞沉泰坦尼克号的正是水面下的冰床。中国的早期肿瘤诊断比较糟糕,我们大概在20%多,发达国家是50%以上,有些国家甚至达到70%。

我们临床上很多肿瘤诊断时已是中晚期,在进行化疗之前,没有医生能够预测病人的肿瘤治疗的最后效果,哪些可以治好?哪些治不好?哪些会复发?哪些会转移?都很难做出判断。由于看不见水面下的冰床,我们的治疗往往非常被动、盲目。

冰山的形成过程中一定有很多的关键环节,搞清楚这些就可以找到分子靶点,就能通过标志物进行临床监测和针对性的治疗。肿瘤精准医学,就是要找到一种基于肿瘤病人的定制治疗模式,这里不仅包括基因、蛋白、遗传分子,生活方式、环境系统全部应该包含在内。

未来,我国精准医学的重点研究任务将围绕四个方面展开。第一,精准防控技术及防控模式研究。针对高发区前瞻性人群及易感人群等,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个体化综合预防模式。第二,分子标志物的发现和应用。通过发现基因组、表观遗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等,用于早期疾病的预警、筛查和诊断,指导治疗敏感性、疾病预后和转归。

第三,分子影像学和病理学的精准诊断,包括分子影像学成像、CT、超声的多模态图像融合、无创、微创精准诊断。第四,临床精准治疗。结合临床分子分型、个人全面信息、组学和影像学分析大数据的治疗方案,用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等生物治疗。

不仅如此,建立生物样本库、大数据平台、基因和蛋白等分析平台将成为精准医学的重要支撑。其中,谁拥有生物样本资源,谁就掌握医学科技主动权,谁就能占据医学竞争制高点;面对临床数据、组学数据、结构生物学数据、药物分子信息等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形成新靶点、新结构、新药物、新方案、新标准及新规范;建立基因和蛋白分析平台,将测序技术、芯片技术和蛋白质技术与临床需求深度融合,促进基因组学、芯片技术、蛋白质组学、分子影像技术在临床诊疗中规模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