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克复近日将莅临公司考察

2017-06-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克复1942年10月生,广东海丰县人.于1966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力学系力学专业;1970年2月至1992年12月在天津科技大学任教;1992年12月调入华南理工大学任教至今;1985年晋升为副教授;1991年晋升为教授;1994年聘任为博士生导师;1986-1990年任系(部)主任;1993年任华南理丁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组副组长,副主任;1994年兼任轻工食品学院副院长;1996年起任造纸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至2003年8月;1989年授予轻工部"有突出贡献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克复

1942年10月生,广东海丰县人。于1966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力学系力学专业;1970年2月至1992年12月在天津科技大学任教;1992年12月调入华南理工大学任教至今;1985年晋升为副教授;1991年晋升为教授;1994年聘任为博士生导师;1986-1990年任系(部)主任;1993年任华南理丁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组副组长,副主任;1994年兼任轻工食品学院副院长;1996年起任造纸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至2003年8月;1989年授予轻工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003年被授予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现是中国轻工机械学会专家组成员,制浆造纸装备分会副会长;美国制浆造纸技术协会高级会员,工程流体力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会、化学会流变学分会理士;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华南珲下大学学术委员,学位委员。

陈克复院士近年来主持并完成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攻关项日,升取得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发表科技论文140余篇,其中近30篇被SCI、EI收录。lXa 陈克复院士近年来著述颇丰,出版了《造纸机湿部浆料流体动力学》、《浆料输送与输送机械》、《中高浓度制浆技术与装置》等4本专著,主编全国统编教材一部上下册),参加编写工具书多部。陈克复院士作为项目主持人或主持人之一,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奖励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科技发明二等奖各一项。

2003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克复莅临河南理工大学开展交流活动

11月27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克复、中国轻工企业投资发展协会理事长胡楠、科技部高新司先进制造与自动化处处长黄世兴、焦作市驻京办事处主任田秋萍、河南江河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姜丰伟及公司顾问高级工程师马明刚一行6人莅临河南理工大学开展交流活动。学校在南校区行政楼二楼会议室举行座谈会,校长邹友峰、副校长周英、校长助理王裕清出席会议,校办、机械学院、科技处、教务处、人事处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副校长周英主持。

会上,副校长周英首先致欢迎词,对陈克复院士一行6人莅校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接着,校长邹友峰介绍了河南理工大学百年历史和发展现状,并着重就学校近几年科研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向与会嘉宾作了简要介绍。他联系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基础条件和发展优势,针对造纸行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提出在我校设置造纸行业相关学科的构想,表达了学校与陈院士合作建设造纸工程相关学科、推动我国造纸行业人才教育事业发展的愿望。

随后,机械学院院长赵波向陈院士一行重点介绍了该学院的专业优势和发展方向,并介绍了增设造纸工程专业的设想及教学计划的制定等情况,同时表达了对陈院士到校进行教学科研指导的热切期望。

会上,陈院士发表讲话。他首先强调了轻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轻工业当前发展现状对行业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他指出,造纸技术的自主创新直接关系到我国建设节约型国家和环保友好型社会的步伐;我国造纸工艺虽走在世界前列,但和世界先进的造纸国家相比,装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其根本原因是人才紧缺和技术创新不足。从促进我国造纸业科学发展需要出发,高校应依托机械制造、设计和自动化等专业,加快造纸人才培养,把办学重点放在造纸装备人才的培养上,并寻求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等社会力量的支持,保证办学质量和水平。

最后,与会人员针对学科建设、校企合作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交流,并明确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会后,在校领导的陪同下,陈院士一行饶有兴致地参观考察了河南理工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和机械学院相关实验室。

附注:陈克复,中国工程院院士,制浆造纸工程专家。现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导、“植物资源化学与化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首席科学家兼主任。他长期从事制浆造纸工程和环境工程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在我国造纸工业节水、节能、减少污染的新技术研发与普及方面、特别在实施中高浓制浆技术以取代低浓制浆方法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在中高浓制浆技术中取得了原创性、实用性的重大成果,研制成功中高浓纸浆少污染漂白技术与成套装备,为我国造纸工业清洁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造纸行业的首位院士。(刘慰霖张少博)

陈克复:华工现代“蔡伦”

2004-1-6 南方都市报添加到我的生意宝

昨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03年当选的58位院士名单,华南理工大学陈克复教授名列其中。

获知此消息,陈克复教授爽朗地笑说:“获得荣誉当然高兴,但也只是一次评审而已,我觉得自己离院士的头衔还是有一段距离的,今后我就把这个荣誉当作动力,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陈克复教授现年61岁,在造纸学科领域内赫赫有名,是中国造纸行业中第一个当选院士的科学家,堪称现代“蔡伦”。

2002年,他与其他教授联手研发的“中高浓度纸浆少污染漂白方法与装置”荣获200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不仅是2002年广东省惟一的技术发明奖,也是造纸学科首次获得该项荣耀,同时打破了华工连续四年无国家级奖项的空白。

据悉,陈克复教授现在正在全国各地年产量5万吨的造纸厂中推广这项工艺和设备,还准备在年产量10万吨以上的造纸厂继续推广,目前在新疆已有系统测试成功,如果能够在好几个10万吨以上的造纸厂中推广成功,他们就打算申请国家的科技进步奖。

高新技术是造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克复

【来源:新疆日报 】 【时间: 2005-5-13】

新疆经济网 在新疆,造纸行业污染严重、耗能大、原料短缺等问题是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拦路虎。如何除掉拦路虎,让造纸业为我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作出更大贡献,针对这个话题,我国造纸业的权威、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克复4月28日在乌鲁木齐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陈克复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均消费纸张量也会同步上升。目前,我国造纸技术有很大飞跃,年产100万吨的造纸厂全国有5家,有几百条先进的制浆生产线,有30%左右的产量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造纸厂生产的,去年全国总产量4800万吨,在国际上排名第二。然而我国目前造纸原料短缺,每年要进口木浆600万吨;造纸业的用水量是国际水平的5到6倍;2002年全国造纸产值1390亿元,废水排放量却达30亿吨,是国际水平的8到9倍;小型造纸厂污染更严重,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40%。因此,运用高新技术是解决造纸业面临的诸多问题的途径。

他指出,全秆红麻中浓制浆短流程漂白清洁生产技术是一项节水节能少污染的新技术,特别是纸浆漂白技术。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红麻作为造纸原料可以缓解新疆及西部地区造纸行业原料紧张状况,替代芦苇、速生杨。新疆很多地方的自然环境适合种植红麻;第二,可大幅度节水,采用此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新疆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问题;第三,造纸有一道必要的环节就是漂白工艺,以前都是用氯气漂白,废水含有很高的致癌物质,而该新技术采用的主要是氧气、过氧化氢漂白。2003年该技术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造纸企业推行后,污水排放已经达标。

作为我国造纸行业惟一的院士,陈克复对新疆造纸业的前景充满信心。他说:“我来过新疆很多次了,新疆纸类需求缺口很大,目前美国人均消费纸类250公斤,广东省160公斤,新疆仅30公斤。新疆运距较长,运输费用高,必须最终实现自给。我相信运用高新技术,新疆造纸工业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华工大大打院士牌“无中生有”连“生”三院士

2004-04-13 09:15:45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梅志清

核心提示

近3次两院院士遴选,华南理工大学每次都能“无中生有”“生”出一个院士来。现在该校院士已达15位(其中双聘院士10人),走在广东高校前列。

院士是“人才塔尖”,是个个都争抢的“宝贝”,华工大1999年当选的是建筑学专家何镜堂院士,2001年当选了材料学专家曹镛院士,去年造纸学科权威陈克复院士又当选,这3位院士都是在华工大这个校园土生土长的,用校长李元元的话来说,是华工大自己“无中生有”“生”出来的。

不仅如此,这4年来华工大的双聘院士也是增长很快,从0到10,在高校传为佳话。

到底华工大有什么秘诀“生”出众多院士,能吸引众多尖端人才?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了该校校长李元元教授。

给大师创造平台是关键

记者:大家说华工大这几年来“无中生有”“生”院士的能力很强。

李元元:我们说引进人才是需要成本的,“生”院士也是需要成本的,这是实话。在学校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我们学校提出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于重量级的学术大师,其所在的学科又是学校计划发展或基础较好的学科,学校在配套资金、实验室的建设、梯队的配备等方面,优先重点投入,给学术大师创造一个事业的平台,让他们尽快开展工作,这是最关键的,也是高端人才最看重的方面。曹镛院士就是4年前材料学院从美国引进的,当时学校在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给曹老师的光电材料实验室一次投入800万元,并尽快招聘、配备了助手,形成了一个实质型的团队,使曹老师尽快建立了一流的光电材料实验室,并取得了成绩。曹老师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他领导的团队还承担了国家863和广东省重大攻关等项目,曹老师本人是在200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的。院士只有一个,但他的背后包含着很多东西。

这种投入是非常值得的

记者:这4年来学校的双聘院士也是增长很快,从0到10,要引进这些学术大家,很不容易吧?

李元元:对于双聘院士这些高层次的杰出人才,我校采取柔性引进的方式,工作时间每年3至6个月,每月工资1万元,他们在待遇方面,与在职教师一视同仁,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如我们学校的姜中宏双聘院士,为让他有适合的研究条件,学校投入了1100多万元科研配套经费建立了光通信材料研究所,并为他招聘、配备助手,建立起一个学术团队,目前这个团队发展势头良好,我们认为这种投入是非常值得的。

尽量按市场规律来做

记者:对于一个“外来人”这种投入力度,会不会引起别的教师的心理不平衡?

李元元:这几年华工大在引进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方面的确是在探索,尽量按市场规律来做,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所说,“坚决破除那些不合时宜,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概念、做法与体制,推动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全面创新”。

就拿这次向国内外公开招聘11个新组建学院的院长这件事来说,我们给出的待遇是年薪10万—30万元,三房一厅,工科科研费100万—200万元,但条件是教授、博士学位、50岁以下、知名大学学习或工作经历。你说这样的人才是整个市场都在争抢的,除了你自身的学术氛围、科研平台外,你不给出与市场相对接的条件,人才会选择你吗?对这些,我们大部分教师都能理解,这也是促进我们引进高端人才的重要因素。

特别讲究团队建设

记者:我发现理工科是特别讲究团队建设的,单引进一个曹镛大师、姜中宏院士还不行,还要给他们配备团队。

李元元:的确是这样,团队建设是我们华工大非常注重的一个方面。在考核与全员聘任的基础上,学校2000年初就进行了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的第三个步骤——“兴华人才工程”团队建设。当初建立这个工程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学校需要对学科进行规划,学科建设方向需要进一步明确,有些学科及研究方向也需要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而适当调整。更为重要的是,学科发展需要有坚实的教师队伍及学科带头人作为保证;既需要“学术大师”的掌舵,更需要“创新团队”的基础。

现在,第一期3年的聘期已经结束,并完成了聘期的考核工作,第二期的建设也已经启动。第一期建设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特别是在引进人才方面出现良好的势头,我们不仅自己“生”出了多位院士,引进了9位双聘院士,更重要的是在这些院士们的率领下,我们一大批青年学术骨干正在逐步成长。这是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尖端人才基础,大学之大在于“大家”,这一点我们华工大非常坚信。

陈克复院士来公司考察合作

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时间:2005-11-10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克复及官日彬教授一行在兖州市副市长宋新光、科技局局长陈全巩的陪同下来公司进行了考察。

陈克复院士是中国唯一一位造纸专业的院士,他针对太阳纸业原来反映的涂布纸板涂层封闭性太强的问题,在前期进行了充足实验的基础下,提出了调整涂层配比、改变颜料粒径的指导,并以广东某厂鲜明的例子为太阳纸业提供了可靠的借鉴。陈院士对太阳纸业涂布白纸板产品节水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对太阳纸业的节水经验以及环保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号召作为先进经验在造纸行业进行推广,以促进全国造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公司和中国工程院陈克复院士经友好协商,鉴定了技术合作协议书,双方建立长期、紧密、富有实效的技术合作关系,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下,全面开展技术合作。双方的合作,为企业的疑难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思路,必将有力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陈克复(ChenKefu),男,汉族,广东海丰县人。196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工程流体力学专门化,1970年---1975年在天津大学和天津轻工业学院进修纸浆造纸工程。1985年晋升为副教授,1991年晋升为教授,1994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1989年轻工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的称号,1991年7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是中国力学会、中国化学会流变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造纸学会和美国制浆造纸协会(TAPPI)会员,TAPPI流体力学委员会委员,广东造纸学会常任理事,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学科评审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编委,校学术委员、学位委员,造纸与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委会委员,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造纸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

陈教授长期从事制浆造纸工程、化工流体力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⑴纸浆流送与纸页成形机理及工程;⑵无(少)污染中高浓制浆技术与装置,包括中高浓纸浆的输送、混合、漂白、及洗涤装置;⑶涂料制备及涂料研究;⑷轻化工过程流体动力学,包括纸浆、涂料及废液流变学的研究。主讲过"浆料流体动力学"、"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化工流体力学"、"中高浓制浆技术与装置"等多门研究生课程,参加编写全国统编教材《造纸原理与工程》,大型工具书《轻工业技术装备手册》。专著有《造纸机湿部浆料流体动力学》,《浆料输送与输送机械》、《食品流变及其测量》,《中高浓制浆技术与装置》、《液体粘度的测量及应用等五本书,其中《造纸机湿部浆料流体动力学》及《食品流变及其测量》被多所院校的有关专业确定为研究生教材。

陈克复教授主持并完成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并取得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已发表科技论文一百余篇,其中近十余篇被SCI、EI收录,作为主持人,1988年获轻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轻工科技金龙腾飞奖,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996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获中国高校技术发明二等奖,2001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正主持中高浓纸浆无少污染漂白系统与装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已获得发明专利三项,实用新型专利四项。陈克复教授多次作为专家参加国家有关部委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并经常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多次与国外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研究,他任教30年,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化工学院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克复来我校讲学

应郑州大学化工学院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造纸工业专家、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克复于5月28日莅临我校。

陈克复,广东海丰县人,1942年11月出生,1966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力学系力学专业;1989年被轻工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现在是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中国轻工机械学会专家组成员、制浆造纸装备分会副会长,美国制浆造纸技术协会会员、工程流体力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流变学会理事。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中国造纸行业中第一个当选院士的科学家。

5月29日下午,陈院士在工学院化工学院会议室为化工学院教师和部分学生做了题为“重视资源与环境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造纸工业”的报告,明确指出:资源(特别是水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是约束我国造纸工业发展的瓶颈,我国造纸工业只有实施节能、降耗、少污染的科学技术,才能持续发展。之后他与参会人员就造纸及化工科技发展方向问题进行了座谈,同学们都踊跃向院士请教,互动现场气氛热烈。

访造纸行业的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克复教授

纸业人物 2004年5月

2004年1月5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03年当选的58位院士名单,制浆造纸行业专家、华南理工大学陈克复教授榜上有名。

作为中国造纸业的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克复教授给人的印象十分谦和,而且非常认真。他对前段时间某些报道皱了皱眉:他们写的有点偏了,不是几个奖就当选院士的!

的确,从事造纸专业研究教学30余年的厚实积累,陈教授兢兢业业。从近的说,去年5月他主编的140万字的全国统编教材《制浆造纸机械与装备》(上、下册)由于新颖实用,很快就发行了第二版,在教材书中实不多见。“不光教学用这本书,好多造纸厂买了学习的。”陈教授告诉我们。

2002年,他与陈中豪教授联手研发的“中高浓度纸浆少污染漂白方法与装置”荣获200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不仅是2002年广东省惟一的技术发明奖,也是造纸学科首次获得该项荣耀。此发明推广开后,我国的造纸厂就能在中高浓度条件下,采用氧气和过氧化氢为主要漂白剂漂白,每吨纸浆中有机氯化物的含量不会超过2公斤,并且能够节水60%,节约热能和电能30%-40%。现已在新疆测试;

从远点说,他在1988年获轻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被轻工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的称号;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陈克复教授还拥有9项专利发明。

他说:“科学技术是没有暴发户的,唯有长期耕耘和积累。”

陈克复教授1966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力学系力学专业;在天津科技大学教了12年书,从助教一直到教授。他师从于天津轻院的隆言泉教授,当他的助手,开始了造纸专业的跋涉。隆言泉教授是我国造纸专业的老前辈,他对助手要求特别严格,“他要我全面掌握造纸流程,就要下厂去熟悉,我去天津造纸总厂实习了整整一年。” 陈克复教授回忆说。每个工段实习一个月,在造纸的第一线掌握各个环节的技术。隆言泉教授到北欧考察造纸,陈也随行。从国内到国外,从理论到实践,他对造纸技术一步步深入下去。

造纸是涉及化工、机械、仪表、材料、环境、生物工程等多方面的综合学科,陈克复教授原先不是学的造纸专业,他从物理学、化工流体学、化工传递原理的角度来研究、分析制浆造纸工程,却打开了新的思维方式。他在80年代出版《造纸机湿部浆料流体动力学》,就有了新概念的诠释。

1993年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陈克复教授南下负责筹建。这个我国轻工系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能够开展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给了陈克复教授更大的驰骋空间——就是他说的“时代的机遇”了,改革开放促使广东的造纸业迅猛发展,在全国仅次于山东、浙江,位于第三。外部的推动使得对浆纸行业的深入研究更加迫切,陈克复教授在南方的教学科研,比任何时候都来得繁忙。他的成果也涌泉而出:“中高浓度纸浆流体化理论研究”,1994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进步二等奖;“中高浓度制浆技术与装置(专著)”,1996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高效高白度漂白技术与中高浓度新型漂白设备研究开发”,2001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科技论文140余篇, 30篇被SCI、EI收录。陆续出版专著四本,主编教材一部,参加编写工具书两部。

造纸是循环工业,也是技术资金集中、特别耗损能源的工业。减少污染,降低能耗,这是造纸业急需解决的,也是陈教授特别关注的。谈广东造纸业的现状,他说到广东由于地理优势,很多大型纸厂用的原料主要是废纸,相对污染小些,依赖进口废纸的量很大,对价格很敏感。

他还给我们列了这样几个数字:广州每人每年纸消耗量为150公斤,按照1000万人计,每年消耗150万吨,约为100亿元产值。如果将把这100亿元作为自己城市的工业,也会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国民经济的亮点。毕竟,现代化的生活,是越来越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纸了。造纸工业是循环工业,只要控制得当,废纸再生利于环保,不像有的项目造成二次污染。

对近来国际纸浆价格飞涨,陈克复教授说,纸浆受能源和原料影响很大,是波浪型的行情,5-7年为一个周期。2002年,纸浆价格跌到最低,此后慢慢回升。今年涨到了最高峰期,要持续一段时间。我们是进口纸浆的大国,每年要进口600多万吨纸浆。纸浆涨价,对许多纸产品价格都有影响。

在花甲之年被评为院士,陈克复教授想得最多的,还是“责任”二字。他要竭尽所能,帮助行业进步。他主持的科研项目,几乎都是向污染宣战的。

“造纸是老的传统行业。我国4000多家造纸厂,真正现代化的、年产30万吨以上,不过21家。年产5-30万吨的,共72家。提升整个行业的现代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最近他的报告《中国现代造纸面临的科学技术问题》就说到了该淘汰的落后技术层面。他在北京纸业论坛上讲,在杭州纸业会议上讲,反馈非常强烈。

他是中国轻工机械学会专家组成员,制浆造纸装备分会副会长;美国制浆造纸技术协会高级会员,工程流体力学委员会委员……职务很多很多,工作很忙很忙。陈克复教授说:“当选院士就意味着我有一种新的责任和鞭策。”和先前一样,他还是那么勤勤恳恳,目光远大,虚怀若谷——这,就是中国造纸行业第一位院士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