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周晓林 周晓林[北京大学脑科学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 简历

2017-11-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周晓林,1963年12月出生于江苏扬州.1988年10月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1992年获得博士学位;1992年5月至1998年10月在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心理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年10月至1999年9月任剑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高级研究员;1995年10月至 1998年12月,周晓林博士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1999年正式回国工作,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兼任国际<语言与认知过程>编委,罗丹科学院通讯院士,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英国实验心理学会.国际行

周晓林,1963年12月出生于江苏扬州。1988年10月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1992年获得博士学位;1992年5月至1998年10月在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心理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年10月至1999年9月任剑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高级研究员;1995年10月至 1998年12月,周晓林博士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1999年正式回国工作,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兼任国际《语言与认知过程》编委,罗丹科学院通讯院士,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英国实验心理学会、国际行为发展研究协会会员。

周晓林去剑桥大学读博士,也是充满机缘的事。在上海读研究生时,周晓林开始琢磨申请出国。最初有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的机会,但因“在学研究生不能自费出国”的政策,没有去成。不久,周晓林又因“中英友好奖学金”取得了留学的资格,最初准备随英国一所普通大学的一位名教授攻读学位,但该教授要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就把周晓林推荐给了剑桥大学的一位教授。

就这样,周晓林来到举世闻名的剑桥大学,开始享受他的知识盛宴。20世纪80年代周晓林在国内读大学时,学业很轻松,还可以打打牌。周晓林说:“由于几十年的隔绝,当时中国的心理学完全脱节于西方心理学,可谓是百废待兴。

”剑桥大学的学习模式、研究方法等让周晓林惊喜异常,在达尔文学院的日子,他没有任何专业课要上,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做实验。这种对于条理、能力和逻辑性的科学训练,让周晓林逐渐敲开了进入科学殿堂的神圣大门。回国之初,周晓林还极力传播这些做研究的基本规范。他表示,现在看来可能不值一提,但对中国心理学的贡献恐怕要比几篇专业论文大得多。

1988年,带着对知识的敬意和对未来的憧憬,周晓林负笈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达尔文学院成立于1964年,相比于其他学院时间较晚,因而经费也相对没有那么充足。不过对周晓林来说,也有来自其他方面的惊喜,那就是去剑河上撑船。

在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是周晓林本科毕业时的最大梦想,但心理学并非他报考华东师范大学的第一志愿。他说:“第一志愿填报图书馆系,那是我想跳出‘农门’的缘故,因为至少县城里才会有图书馆。”可能是当时持这种想法的人太多,周晓林被调剂到第二志愿心理学系。

他出生于扬州邗江县,初中毕业时放弃读中技(中专)学校的机会,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扬州中学。受1978年“科学的春天”的社会氛围影响,周晓林当时立志要做一名科学家,这也是他选择心理学系的重要因素。

1995年,周晓林在英国的研究正进行得十分顺利,国内某大学的领导发现了这位才华横溢的心理学者,盛情相邀。当时,国内心理学研究的环境还不够理想。“是回去还是留下?”周晓林陷入了沉思。 “对,科技强国;我要回去,回去实现理想,搞中国人自己的心理学研究!

”就这样,周晓林怀着一颗拳拳报国之心,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决定回国,并兼任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的副教授。1998年12月,他正式来到北京大学,担任北大心理系的教授。 提起这段往事,周晓林教授显得平静而谦逊。“在这里我发现自己能做很多事。”

周晓林教授现在主要从事语言加工和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主持过两项英国国家经济与社会研究基金会、两项中国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会资助的课题研究。他在北大心理学系开创了语言加工和语义记忆的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和脑功能成像研究,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建设达到国际水平的语言认知实验室。

他力图以多种研究手段,从行为和神经机制两个层面上阐述人类语言和记忆加工的本质和知识存储的方式,为心理系填补了长期以来在语言认知领域方面的空白。目前,他正从事阅读的脑功能成像、言语产生过程及脑基础(新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方面的研究,并参与了国家攀登计划项目的工作。

目前,周晓林正领军中国心理学研究第一梯队中的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朝着自己当年的目标稳步前行。值得欣慰的是,北大心理学系的平均水平已经相当不错,而且发展迅速,机会众多。周晓林自信地说:“事实上,我们许多博士生所取得的成就远远高于美国中等水平大学的博士生。

我相信,北大心理学系会有很好的前景,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国际一流的心理学系。”采访结束后,记者走出心理学系所在的哲学楼,只见北京大学图书馆静静地矗立在蒙蒙细雨中,愈发显出这所百年学府的沉潜与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