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

2018-09-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民间都流传着吃粽子的习俗,可是你可知道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端午节的来历是什么?端午节吃粽子的缘由是什么? 端午节始于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民间都流传着吃粽子的习俗,可是你可知道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端午节的来历是什么?端午节吃粽子的缘由是什么?

端午节始于中国的年龄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汗青。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许多,重要有四种,此中以源于怀念屈原的传说传播最广。

据《史记》“屈原贾生传记”纪录,屈原是楚怀王的大臣。他提倡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猛烈阻挡,屈原遭馋离职,被赶出都城,放逐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城门。屈原眼看本身的故国被侵犯,痛澈心脾,但是始终不忍舍弃本身的故国,于农历5月5日,在写下了遗言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去世,以本身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去世后,楚国黎民悲伤非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品,“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材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大夫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厥后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生长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赛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民俗,为了表现对屈原的崇拜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祀,这便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以此来怀念爱国墨客屈原。其他别的三种传说是:源于怀念伍子胥、源于怀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为什么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如许的纪录: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工具,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工具。”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渐渐生长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但据专家考据,粽子只不外是民间平凡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牢固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应大众的心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