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病毒能治好吗? 三大临床类型分析

2019-01-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丙肝也可分为急性.慢性与重型三种不同的临床类型,故其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急性丙肝:适当的休息.合理的营养和饮食及保肝药的合理使用,是所有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共同疗法.至于急性丙肝要不要及早使用抗病毒的干扰素治疗,目前专家们仍持不同意见.有的主张应早期应用干扰素消除丙肝病毒,防止其转为慢性肝炎;也有人认为丙肝也有自愈倾向,干扰素不仅价格昂贵,部分病人还会产生副作用,再说也未必能完全防止慢性化,故急性期不主张应用.但临床上应灵活掌握,如果病人经一般治疗后病情好转不明显,血清转氨酶(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丙肝也可分为急性、慢性与重型三种不同的临床类型,故其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急性丙肝:适当的休息、合理的营养和饮食及保肝药的合理使用,是所有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共同疗法。至于急性丙肝要不要及早使用抗病毒的干扰素治疗,目前专家们仍持不同意见。有的主张应早期应用干扰素消除丙肝病毒,防止其转为慢性肝炎;也有人认为丙肝也有自愈倾向,干扰素不仅价格昂贵,部分病人还会产生副作用,再说也未必能完全防止慢性化,故急性期不主张应用。但临床上应灵活掌握,如果病人经一般治疗后病情好转不明显,血清转氨酶(ALT)或血清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HCV-DNA)持续或反复升高,在病家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则可以考虑使用干扰素。丙肝怎么办现在你应该有所了解了吧。 急性丙型肝炎虽然有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对所有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因为急性期的疗效好。其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休息、降酶、保肝、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治疗,其中最主要的治疗当属抗病毒治疗。目前有一些肝病专科医院采用传统的中医中药进行辨症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也只有干扰素,同样应该早期治疗,在急性丙型肝炎的恢复期,选用干扰素70%%u4EE5上的患者可获痊愈,这可使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大大减少。若患者在急性期延误了治疗时间,则60%%u5DE6右的感染者将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以后自愈原可能性甚少。  由于干扰素单独使用疗效不能令人满意,临床上倾向联合用药。例如,干扰素加胸腺肽或干扰素加病毒唑片(每片0.5克,每次0.3克,每日3-4次,宜小剂量开始,以减轻消化道反应),与单用干扰素40%%u5DE6右的有效率相比,疗效提高10%-20%%u3002  世界上目前生产的第三代干扰素,是由科学家将向种天然产生的干扰素亚型的有效成分重组合成的一种干扰素,商品名叫“干复津”,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已证实有很好的疗效,每次9-15微克,每周3次,疗程12个月。  由此可见,阻断慢性丙型肝炎的发展关键是进行病原治疗,在控制和消灭病原的过程中,也应认识到必伴有肝组织的损害,因此对应用干扰素治疗的病人应重视病例选择,治疗过程中应定期随访,最好请有经验的医生动态观察治疗的反应、疗效以及b超观察肝脏的变化,以调整剂量和掌握疗程。 有时应用了干扰素,但收效不大,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治疗。

1、专家们一致认为,α干扰素是目前治疗丙肝惟一有效的药物,故希望丙肝患者不要轻易放弃干扰素治疗。我们曾遇到数位丙肝患者应用α干扰素3~6个月没有反应,而应用到9个月时疗效明显,一直应用到12个月甚至更久,取得理想疗效。有人曾提出,应用干扰素6个月无效就要停用,这不一定准确,停用干扰素还能用什么?丙肝进展缓慢,与乙肝不同,干扰素治疗的疗程一定要充足。当然也可增加剂量,由300万单位/次增加到500万~600万单位/次。

2、可改用复合干扰素。复合干扰素是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对干扰素各种亚型进行重组而得到的非天然干扰素,它比原来的α干扰素的抗丙肝病毒作用至少大5倍,不良反应为轻到中度,与其他类型干扰素相似。丙肝病人使用其他类型干扰素无效时,可改用复合干扰素,每次皮下注射9微克,每周3次,6~12个月为一疗程。此药国内市场上有售,上海等地已应用于临床,效果较好。

3、联合用药。目前推荐的方案是干扰素联合病毒唑(利巴韦林),还可应用干扰素联合胸腺肽(Tα1),后者每次1.6毫克皮下注射,每周应用2~3次。新近研究,国产中药氧化苦参碱注射剂除有抗乙肝病毒作用外,还有抗丙肝病毒作用,有人应用于临床,每次200毫克肌注,每日2次,疗效很好,不逊于干扰素。可和干扰素联合应用治疗丙肝。

4、丙肝治不好还要分析原因。一般如果丙肝合并肝硬化、脂肪肝、糖尿病、心脏病、胆道感染、HIV感染等,都难以治疗。此时对于合并症也应适当治疗,否则不会收到满意效果。还有研究发现,许多难治性丙肝病人血清铁较高,肝细胞内含铁也多,影响疗效。有人给丙肝患者应用乳铁蛋白,使其结合过多的铁,排出体外。乳铁蛋白是一种转铁蛋白,同时有免疫调节作用。

5、治疗适应症问题也很重要。有的丙肝病毒感染者不是治疗适应症患者,或者不是应用干扰素治疗的适应症患者。病人血清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即原GPT)水平正常者不是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患者;无纤维化(FO期)或轻微肝纤维化(F1期)也不一定需要抗病毒治疗。肝硬化及肝功能失代偿患者通常不给予目前的抗病毒治疗,因为治疗无效。专家们建议,丙肝的肝纤维化F2期和F3期是抗病毒(干扰素)治疗的最佳适应症,肝硬化早期可考虑抗病毒治疗。丙肝病毒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也有关系。所以,慢性丙肝病人应争取进行肝  活检和丙肝病毒基因型及病毒载量的测定,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6、疗效判定不能完全以ALT为标准,主要应以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来验证。如果HCVRNA转阴,说明治疗的效果好;如治疗结束,HCVRNA仍为阴性,这叫“持续应答”,最理想。有的患者以抗—HCV的阳性或阴性来判断干扰素疗效,这是不对的,抗—HCV是抗体,当HCVRNA转阴后,抗—HCV仍然可以阳性,可持续数年不消失。所以丙肝病人在治疗前后一定要检测HCVRNA,以准确判定干扰素的疗效,莫将有效当无效。

慢性丙肝的治疗:具体措施有三:

1.抗病毒治疗:目前公认比较有效的抗病毒药首推α-干扰素(IFN-α),剂量为300万单位/次,每周3次,皮下或肌肉注射。以后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及治疗效果,增至500万单位/次,每周3次,疗程为3~6个月。据报道,约50%%u75C5人出现复发,但再次应用干扰素治疗仍可获效。因此有人主张加大剂量,延长疗程至一年,或配合应用其他抗病毒药,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用药后如出现贯寒、发热、类感冒反应及眩晕、脱发,甚至末梢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副作用,应立即停药,多可自然恢复。

2.免疫调节剂治疗:可以纠正慢性丙肝出现的免疫功能障碍,促进丙肝病毒的清除和病体的恢复。也可配合应用其他抗病毒药。

3.改善肝功能治疗:可参考有关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条目。

)重型肝炎治疗:丙肝病毒(HCV)若与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毒、特别是乙肝病毒(HBV)混合感染,极容易引起重症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