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委常委王成斌 王成斌出席常州市政协十三届七次常委会议

2018-03-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推进常州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市委交办给市政协的年度重点调研课题之一.11月8日上午,市政协举行十三届七次常委会议,审议了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提交的<化解结构性矛盾,提升产业发展动力;突破体制性障碍,凝聚区域发展合力--关于常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调研报告,并进行了专题协商.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费高云专程到会听取委员们意见建议.市政协主席邹宏国主持会议. 会上,副市长王成斌向委员们通报了我市前三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和产业整体发展情况.市政协副主席居丽琴.朱晓敏.朱剑伟.蒋必彪.卢明康.杨平平

  推进常州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市委交办给市政协的年度重点调研课题之一。11月8日上午,市政协举行十三届七次常委会议,审议了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提交的《化解结构性矛盾,提升产业发展动力;突破体制性障碍,凝聚区域发展合力——关于常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调研报告,并进行了专题协商。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费高云专程到会听取委员们意见建议。市政协主席邹宏国主持会议。 会上,副市长王成斌向委员们通报了我市前三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和产业整体发展情况。

市政协副主席居丽琴、朱晓敏、朱剑伟、蒋必彪、卢明康、杨平平、赵忠齐、陈建国和秘书长盛克俭出席会议。 费高云在充分听取调研报告以及杜强、顾征英、郭佳、陈凯等几位委员的发言后指出,市政协的调研报告主题立意高远,观点深刻精辟,建议务实可行,对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常州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他感谢委员们为全市改革发展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希望委员们一如既往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多提宝贵建议。

费高云重点向委员们通报了明年有关我市的重点工作的一些思路和打算: 一是全力以赴优化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我市新兴产业十大产业链,确保新兴产业年均增长在30%以上;全力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推进机械、冶金、化工、纺织服装、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突破发展现代金融、健康产业、电子商务等;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水平。

二是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升级。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大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围绕调高、调轻、调优、调强的要求,聚焦重点领域,加快突破关键环节,快速形成特色优势产业。

三是一着不让狠抓重点项目。集中力量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招引重大项目,全面提升开放平台,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并通过强化机制,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四是统筹协调推进城乡发展。大力建设精品城市,构建大交通体系,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深入推进廉政建设。 邹宏国希望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为常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积极献言献策,提供战略构想,提振城市自信,鼓舞企业斗志;要重点围绕政府工作的突破点、关键点谋略造势,增加城市可持续发展动力;要积极广泛参与常州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委员履职的影响力。

会议还协商了有关人事事项。 常州现在两天半的经济总量相当于1978年全年的经济总量,然而——— 如何化解结构性矛盾 政协委员们提出建议对策 常州的产业结构如何华丽转身,经济格局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竞争力如何进一步提升,是当前摆在全市各级政府和人民面前的一道战略“应用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市作为苏锡常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持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

2012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50亿元,同比增长11%,两天半的经济总量就相当于1978年全年总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增幅均在13%以上。

但在全省经济格局中横向比较,常州经济可持续发展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制约因素。 政协委员们在调研后剖析,认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偏重,二是区域结构失衡。产业结构怎么调?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我市目前重工业占比较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是一个以工业经济为主体、以智能装备制造和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为优势的工业城市。

为此,市政协建议,把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放在做强工业经济上,放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上,放在先进制造业提升和现代服务业提速的融合发展上。

首先,在优势产业培育上,要聚焦装备制造业这一特色产业,形成产业体系;注重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重点围绕整车领域构筑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农机和工程机械产业链,在智能制造领域重点构筑智能数控和机器人、智能电网产业链,在新材料、新能源和医药领域重点构筑太阳能光伏及新光源、碳材料、新医药等产业链,加快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在产业水平提升上,要把创新的主体地位回归企业,积极推动我市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强化优势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 同时重视对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引导和支持,特别是要确立绿色发展理念。在产业政策制定上,郭佳等委员建议真正做到政策聚焦,加强研究,建立产业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反馈制度等,突出引导扶持效应。

区域结构怎么调 从我市区域结构看,目前面临着较为明显的区域经济差异,特别是存在生产要素集聚不足、宏观层面调控不够、同质化竞争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影响了全市整体发展。

委员们建议从三个方面着手,推进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和区域资源的高效利用: 一是在产业规划上进行合理布局,重点围绕各区域特色产业板块和产业链发展目标,谋划全市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强化区域联动,使产业发展与载体建设相互衔接,区域优势与产业特色相得益彰。

其次,加快推进全市各区域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促进特色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式发展;巩固和提升新北和武进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所在地区的带动力;整合和利用现有各类资源,加快市(县)、区融合、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二是建议要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建立全市统一的财政政策体系,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是突出转型升级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星级企业评定、特色产业评价等考核体系上体现科学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