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被撤职的前前后后

2017-09-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10个月前的1950年6月,朝鲜战争的突然爆发,把从二战的硝烟中还没有喘歇过来的美国和世界又一次推入血与火的深渊.在战争爆发的最初几个月中,美韩军队一溃千里,几乎被朝鲜人民军赶进了日本海.幸好,他们有麦克阿瑟.在一般的美国人看来,正是在他的天才指挥下,美国的军队从世界上自然条件最为恶劣.最不可能登陆的港口--仁川实施了登陆,将朝鲜半岛拦腰一截.于是,朝鲜的战局发生了变化,似乎整个"自由世界"也因此得到了拯救.在美国人看来,他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位将军的领导下,美国的军队一定会在朝鲜最终

在10个月前的1950年6月,朝鲜战争的突然爆发,把从二战的硝烟中还没有喘歇过来的美国和世界又一次推入血与火的深渊。在战争爆发的最初几个月中,美韩军队一溃千里,几乎被朝鲜人民军赶进了日本海。幸好,他们有麦克阿瑟。

在一般的美国人看来,正是在他的天才指挥下,美国的军队从世界上自然条件最为恶劣、最不可能登陆的港口——仁川实施了登陆,将朝鲜半岛拦腰一截。于是,朝鲜的战局发生了变化,似乎整个“自由世界”也因此得到了拯救。

在美国人看来,他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位将军的领导下,美国的军队一定会在朝鲜最终获得胜利。但是,普通的美国人绝对不会想到,一场对他们和这位将军本人,甚至对美国的历史而言,都值得大书一笔的闹剧,即将在这个普通而恬静的夜里拉开序幕。

午夜刚过,华盛顿的各大新闻单位突然电话铃声大作。白宫新闻处告诉他们将于凌晨1时举行一个“特别的记者招待会”。来到白宫的记者们满腹狐疑,纷纷猜测会有什么01件发生。有人认为是和苏联发生了武装冲突,有的猜测是总统得了什么急病。1时整,白宫新闻秘书肖特发给记者每人一大叠文件??第一个文件便是杜鲁门总统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声明:

我深感遗憾的宣布,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在有关正式职守的问题上不能全心全意地支持美国政府的政策和联合国的政策。根据美国宪法赋予我的特殊责任,以及联合国特别委托我的责任,我已决定更换远东统帅。因此我免去麦克阿瑟的各项指挥权,并已任命马修·B·李奇微中将接替他的职务。

对有关国家政策进行的全面而激烈的辩论是我们自由民主宪法制度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然而,军事指挥官们必须按照我国法律和宪法的规定,遵守下达给他们的政策和指示,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在危急时刻,这种考虑尤为必要。

麦克阿瑟将军已完全确定了在历史上的地位。对于他在重大责任岗位上对国家作出的卓越和非凡的贡献,全国人民深表谢意。由于这一原因,我对不得不对他采取的行动再次表示遗憾。

记者们还拿到了另一份文件——杜鲁门致麦克阿瑟将军的一份电报原文:

作为总统和美1队总司令。我有责任撤换你盟国最高统帅、联合1总司令、远东总司令、美国驻远东陆军司令官等职,对此深感遗憾。

你应将所任各职移交马修·李奇微中将,立即生效。你有权下达为前往你所选择的地方所需下达的命令。

撤换理由将在上述电文送交你时,同时公布。

此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引起美国内舆论大哗。公众对此的普遍反映是不解和不满,人们不能原谅总统对他们心目中的这位“英雄”的无礼行为。愤怒的人们纷纷向白宫写信或发电报宣泄自己的愤怒之情。据白宫新闻办公室的统计,他们总共收到了27363封有关此事件的信件和电文,批评这项命令的大大超过赞同的比例,达20:1。

一些选民在电报中言辞激烈,纷纷要求“1那个堪萨斯城的拉选票的小政客的愚蠢行动”,“对白宫那个猪猡新的暴行提出抗议”。

《俄克拉荷马日报》甚至把杜鲁门的解职命令称作“深夜里犯下的罪恶”。而根据盖洛普民意测验显示,全国有69%的人表示支持麦克阿瑟,而只有29%的人表示支持总统的行动。在不少地方,人们以倒悬国旗或下半旗表示不满。

在俄克拉荷马州的庞卡城,人们还焚烧了国务卿艾奇逊的模拟像。而一些新的讽刺杜鲁门的笑话也开始流传开来,比如说:“我要去喝一瓶杜鲁门啤酒——这种酒除了没有酒沫(双关语,在英语中head一词既可表示酒沫,又有“脑袋”的意思)外,和其它啤酒一样”等。

前总统胡佛认为“杜鲁门总统把麦帅免职,等于摧毁了我们亚洲防务的一根强大支柱。而在韩国对抗共产主义这一基本问题,却不能因此得以解决。”“此一举动足以造成美国的大悲剧。”而美国二战时的战略航空队司令史巴兹上将则不无遗憾的说“我常怀疑士兵和政客们是否能了解我们的事。”

针对当时舆论的种种过激反应,杜鲁门总统倒是显得十分沉静。他对他的工作人员和内阁说,也许在6、7周内,他为此会受到“痛责”。但是最终人们会醒悟过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麦克阿瑟将会逐步降为凡人。“美国人民将会理解我做了我不得不做的事。

”显然,杜鲁门的话是具有远见的。而在当时,却很少有人持相同观点。历史往往在人们的热情最为高涨的时候,与人们开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我们不妨来看一看接下来发生的事件,一起回味一下美国历史上的这桩闹剧。

“下台是他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刻”

在距华盛顿数千里之外的东京盟军总部,当参谋人员偶然在电台新闻广播中听到这一消息时,惊得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而此时麦克阿瑟将军正在午餐桌上悠哉悠哉地招待他的客人。麦克阿瑟的副官西德尼·赫夫上校眼里满含着热泪,悄悄地将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了麦克阿瑟夫人。

她走回桌边,轻轻拍了拍丈夫的肩膀,悄声告诉他他已被解职的消息。一时间,麦克阿瑟的面孔呆滞了。他沉默片刻,然后抬起头温和地说:“珍妮,我们终于要回家了。”

实际上,麦克阿瑟知道此命令后,曾经不胜感慨地驱车前往坐落于日本皇宫对面的盟军总部大楼,独自思考了一个多小时,直到万家灯火才“悻悻离去”。与此同时,他的助手考特?惠特尼则正面对着一群“秃鹫般聚集在一起”的记者们,说:“他(指麦克阿瑟)庄重地接受了解职令……我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刻。”

在麦克阿瑟看来,被杜鲁门总统撤职是他“在陆军服役了52年后受到的公开侮辱”。在与美国驻日大使威廉·西博尔德的谈话中,他认为,罢免他是华盛顿阴谋的一部分,这个阴谋最终将瓦解美国在远东的地位。他否认曾有过不服从华盛顿命令的行为。

而事实上,为了“缓和一下对将军自尊心的打击”,杜鲁门政府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布雷德利曾计划派在朝鲜的陆军部长弗兰克·佩斯亲自飞往东京当面告诉麦克阿瑟这个消息。但因为佩斯此时与在朝鲜的前线指挥官李奇微一起上了前线,被一场冰雹困在了帐篷中。加之他的通讯器材又发生了故障,失去了与五角大楼的联系,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4月12日,继任指挥官李奇微前往东京会晤麦克阿瑟。根据李奇微后来的描述,“他含蓄地提到了自己被突然解职一事,但是他的口气中毫无伤心和怨恨的情绪。”“我当时就想,这件事很能体现这位伟大人物的达观性格。”

另一位参加会晤的美国将军多伊尔·希基对此事的叙述则是另一番风景。希基说,在会谈中麦克阿瑟告诉他们,据总统的医生格雷厄姆讲,杜鲁门患了严重的高血压。“总统为此受到困惑感和思维混乱症状的折磨。大夫们说他大约只能再活半年了。”麦克阿瑟还说他又收到“为引起轩然大波”的50次讲座的30万美金的开价,并说中国人与苏联人之间没有任何0的征兆。

世界各国对此事的反应不尽相同。与麦克阿瑟的预料相反,在他看来对此最应“欢欣庆祝”的莫斯科与北京的反应却异常冷淡。莫斯科几乎就没有什么反应。而北京方面也只是在4月5日的《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篇时评,称“麦克阿瑟的下台,是中朝人民抗美斗争的新胜利,也是世界人民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一个胜利。

”……“很显然,麦克阿瑟是在中朝两国人民的抗美斗争的铁拳打击下倒台的;它标志着美国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失败,世界人民反对美国侵略保卫世界和平的胜利。”

据台湾《中央日报》的报道,日本各界闻听此讯均表示震惊,各报“如触电般均发号外”。日本各界担心的是“麦帅的去职,可能延搁对日和约(的签署),并使计划中(与)美国的经济合作脱节。”全日本只有日本0人为此公开欢呼。

而在朝鲜半岛上,当韩1队总参谋长钟日昆将军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赶到总统李承晚的住地。他看到泪水正从李承晚的面庞上滚下。“杜鲁门毁了我们的希望”,李承晚埋怨说。钟日昆将军知道,“总统指的是朝鲜的重新统一。”

令外人一时琢磨不透的是长期作为美国盟友并积极参与朝鲜战争的西欧各国对这一消息的看法。英国工党政府的外交大臣莫里逊发表声明对杜鲁门的决定表示满意,并说这项决定使“大战之路……关闭起来了。”伦敦《旗帜晚报》则幸灾乐祸地打出了这样的标题:“麦克阿瑟被解雇了”。

法国一家报纸发表社论表示说同盟国不能屈服于“一个讲硬话的人,一个像麦克阿瑟一样讲大话的人”。一名英国驻日外交官甚至私下表示“这个消息快使我们乐死了”。

西欧对此所表现出的出人意料的兴奋,或说是“愉快的震惊”,这是当时的人们始料不及的。而在这个事件发生几十年后,当我们再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时,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在战后初期一段时间的战略重点是在欧洲与苏联的冷战对抗。

而麦克阿瑟所鼓吹的“亚洲第一主义”不论在战略还是战术上都与美国乃至整个西方集团的利益相左。在西方看来,一场在亚欧大陆东岸与“共产主义阵营”的殊死搏斗有些得不偿失。因此,麦克阿瑟无疑就成了他本人所倡导的“亚洲第一”与美国政府极力倡导的“先欧后亚”斗争的牺牲品。

4月16日,日本政府为麦克阿瑟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日本天皇裕仁亲赴麦克阿瑟的驻地??美国大使馆送行。东京的小学生放假一天,沿途欢送他们心目中为日本的战后复兴立下汗马功劳的麦帅。在东京机场,远东盟军司令部的1们最后一次向这位领导他们将近10年的将军致敬。

在夏威夷,离开美国领土15年的麦克阿瑟受到了10万人的夹道欢迎。而在旧金山,这一数字达到了50万,华盛顿25万,纽约750万。欢迎麦克阿瑟回国的热闹场面远远超过了几年前欢迎艾森豪威尔回国的场景。据纽约警方的估计,那天为欢迎麦克阿瑟而抛掷的五彩纸屑总计2850吨,整个纽约市“仿佛经历了一次暴风雪的袭击。”

与全美国欢迎麦克阿瑟的狂热场景相比,此时白宫的气氛则显得有几分凄凉。据说为了“给低落的情绪打气”,也为了与外面的热闹情景相呼应,有人在白宫工作人员中散发了一份模拟的“欢迎麦克阿瑟将军到华盛顿的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