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福名字抄袭 《你的名字 》是否有抄袭Remember11之嫌?

2017-12-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先说总论: 没有抄袭,这叫借鉴,还是非常优秀的借鉴. 下面大概算是随便比较一下这两部作品,新海诚厨最好不要看: 任何一部玩过<Remember11>的玩家都会在<你的名字>前半段感觉到无聊,这主要原因就是两部作品身体交换的环境实在太不一样了.<Remember11>中男女两边都是危机四伏: 男主优希堂悟这边有人暗中一直想置他于死地;女主冬川心这边不仅坠机于大雪纷飞的雪山,而且还看到了自己遇难的报纸.<你的名字>中的身体交换剧情是十分轻快的.女生以男生的身体帮

先说总论: 没有抄袭,这叫借鉴,还是非常优秀的借鉴. 下面大概算是随便比较一下这两部作品,新海诚厨最好不要看: 任何一部玩过《Remember11》的玩家都会在《你的名字》前半段感觉到无聊,这主要原因就是两部作品身体交换的环境实在太不一样了.

《Remember11》中男女两边都是危机四伏: 男主优希堂悟这边有人暗中一直想置他于死地;女主冬川心这边不仅坠机于大雪纷飞的雪山,而且还看到了自己遇难的报纸.

《你的名字》中的身体交换剧情是十分轻快的.女生以男生的身体帮男生和打工处的上司谈恋爱这种剧情都有.男生一开始各种破坏女生的形象,在通过纸条手机交流之后也在乡村里帮着女生做各种利索能及的日常. 这之间的区别和两部作品的题材、主题、主人公设定、作品定位都是有很大原因的.

题材和主题: 《Remember11》并不是一部传统的恋爱AVG,恋爱戏份可以说比《你的名字》都要少,它是一部悬疑AVG,悬念与谜题是它的核心.

当然这并不妨碍"赤受咸青"给很多玩家留下了一个浪漫的印象,这种不着笔墨的恋情反而更让人回味. 而《你的名字》不管有怎样的设定和发展,它和新海诚的大多数作品一样,是一个爱情故事. 《你的名字》的主题是显而易见的:爱情与命运.

《Remember11》的主题我不知道该说无从总结还是不能透露 主人公设定: 《Remember11》两个主人公都是年轻有为的大学生,20岁的冬川心因为研究犯罪心理学坐着飞机要去见杀人狂,21岁的优希堂悟隶属于量子物理学研究室.

他们是成人,接触着更宽广的世界和想发掘更多的奥秘. 《你的名字》里,男女主人公是高中生,男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女主兼村(镇?)长的女儿和地区的巫女(我对这种细节并不认真,但大体是不会有什么差池的).

他们是学生,男主的个性描写非常少.女主除了个性率直以外说实话也没有显眼的地方.女主对自己简陋家乡的不满,如果放到一些日本青春文学的作家手里可能能写出那种命运的无力和环境带来的阵痛感(看的时候自行带入片冈とも和瀬戸口廉也,一下两个鲜活的故事就分支出来了,感觉自己脑补的展看比电影本身还有趣).

但这不是新海诚所能驾驭的,也不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所需要的.

在男女主人公身体交换结束后的互动上,《你的名字》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作品定位: 《Remember11》是KID公司Infinity系列三部曲的最终作,也是集大成之作.虽然名气上没有前作《Ever17》响,没有解密篇也令很多不愿深入了解的玩家感到不满.

但该作Trick的量和深度都是系列之最.《Ever17》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完整度,还有(伪)科学与浪漫的完美结合,女孩、爱情、冒险一样不少.

但《Remember11》并不存在攻略角色和女性线路的说法,这是与《Never7》和《Ever17》迥异的一个点,可以说已经偏离了与美少女谈恋爱的游戏题材.所以它在商业意义上讲并不成功.这种剑走偏锋的选择也给游戏的评价带来了两极化,一个需要全通、全Tips看完还得回去玩《Never7》的作品,自然让非 Infinity系列的粉丝和认为不值得为这部游戏投入如此多精力和时间的人所厌弃.

但我是另一极的叫好者,恋爱稀释的好,不腻味不罗嗦又不失浪漫;攻略路线删的好,《Ever17》前期的无聊日常就是因为每一个线路女主都要给她进行感情的铺垫描写;没有解密篇才是解密篇,这就涉及剧透了,总之我是十分喜欢该作的.

《你的名字》也同样,我相信如果截上两张《你的名字》结局和《秒速五厘米》结局的图可以更快更鲜明地吸引眼球和获得几个赞,但那不是我的风格.当然不止《秒速五厘米》结局的完满这么简单.,《星》和《云》以及《秒五》等其实都是在固执一个天空与宇宙的元素,而这次的彗星也没有遗漏这点.

13年的《言叶之亭》在看过《你的名字》之后完全可以定位成新海诚生涯作品中承上启下之作,那种感情与人物互动是在一部部作品逐渐变化的.

新海诚改变了什么呢?说普世一点儿是成长和社会化了,说难听一点儿是妥协和商业化了.可以说《你的名字》比以往新海诚任何一部作品都更容易让一个没看过新海诚的人看进去,它有引人深入的开场,有俏皮的朋友,有命运和套路,甚至有小小的福利.

但它缺少了什么?缺少了新海诚那种清新之下的冷峻和孤独,缺少了宁静的欣赏.可以说不管《你的名字》里的星空再怎么美轮美奂,它与《秒速五厘米》的星空都不是同一片星空了.星空变得喧闹了,不再是一个人,整个镇的人在看,整个国家在看,电视也开始播报了.

至于彗星轨道问题之类与我们讨论的主题无关就不谈了. 即便《你的名字》相比其他更大众化的二次元作品是要"世界系"一些,只不过是换成了女主日常视角.

对比新海诚过去的作品,也许大部分人会觉得进步吧,就像父亲看到自己叛逆的儿子终于开始和自己一起去酒场和大人们开始社交一样.但对我的偏好来说,我是非常失望的,看这个答案看到这的人也能看出来,我这个回答是十分不公正的,因为我非常欣赏《Remember11》的选择和突破,非常讨厌《你的名字》的妥协.

所以我不再说下去了,不然评论大概又会是一场党同伐异的战争,对我是没意义的. 《你的名字》的主菜是符合人们口味的,身体交换只是一个好的调味料.

在《Remember11》里身体交换勉强算得上表面的核心设定,但在《你的名字》里,相信我,还有很多设定的选择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只不过新海诚选了身体交换而已.

大众意义上,《你的名字》是一部非常好看的作品,不管情侣还是亲子还是青少年团体组织,都十分合适.对比新海诚过去的作品算是幼稚了一些,但对不想动脑子和喜欢更直接地表达感情的人来说,刚刚好. 而《Remember11》是一个注定沦为时代眼泪的游戏,它是冷门体裁中的冷门题材.

截至我回答这个问题时,批评空间三平台加起来登录数才309,Bangumi登录数397,豆瓣登录数15,你想想有多么冷门吧.

《Remember11》和《你的名字》这种国内还没上映豆瓣就60000多人打分上9.2的作品是没法比的.当然,随着国内公映,《你的名字》的评分一定会掉下来的.现在打分的大都是新海诚的粉丝,在日本看过公映或者在网上看过盗版,自然虚高.

普通的观影人看过之后,我相信感到惊喜和激动的人是少数.我算不上新海诚的粉丝,因为除了极个别几个创作者以外,在所有领域我都只厨作品不厨人.因为个人经历类似的缘故,我对《秒速五厘米》是有偏爱的,所以自然对新海诚的好感在逐年丧失.

我建议看了《你的名字》之后对身体交换这个设定很感兴趣的人可以去尝试下《Remember11》,它在这个设定上的发挥因为题材和时长的缘故,自然远胜于《你的名字》.

题外话: 上一次我做"优秀的借鉴"这种评价是一个朋友问我《沙耶之歌》是不是抄袭《火之鸟》,他没看过《火之鸟》但看到我有收藏. 当然不是抄袭,《沙耶之歌》的血肉世界是贯穿整个游戏的,而《火之鸟》里人与机器的认知错位只是整个大故事框架之下的一小篇而已.

手塚治虫的漫画,特别是很多短篇,随便一个点子拿出来扩展扩展就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动画/游戏,只不过他自己明白生命和精力有限所以不做深入而已.除非是把剧情发展原封不动地照抄,一般没人会说哪部作品抄手塚治虫的,不然的话就太多了.